岳鸿飞: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弱策展”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871   最后更新:2017/06/21 21:33:13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7-06-21 21:33:13

来源:刻画



一个策展人是按照什么标准来策展的?担任过《艺术界》杂志主编、中文很流利的岳鸿飞给我们讲了他的经验。他更看重“如何找到艺术中未被发现的有趣的事情”,他不会以一个概念为起点来开始一个项目,相反,他喜欢观察艺术家都在做什么,然后把他们的相似之处放在一起。点开上面的视频,看看他策展的《原地前进》展览。

有的策展人认为自己是“展览制造人”(Exhibition Maker),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用来注解策展人的观念的,例如德国自由策展人安瑟姆·弗兰克;另一些策展人认为自己是“机构制造人”(Institution Maker), 具体的展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一系列的展览构造了一个机构的总体战略和方向,例如尤伦斯的馆长田霏宇;还有一些策展人认为自己是“地方制造人”(Location Maker), 艺术计划和展览都要成为社会实验室,成为改造一个地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日常的力量,例如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艺术总监、古根海姆策展顾问侯瀚如。

上述三种策展观念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很多展览方式,岳鸿飞则把自己的展览称为“弱”的策展。岳鸿飞曾经在一本著名的艺术杂志《艺术界》担任主编,他自己和同事们长期追踪和报道了中国当代艺术巨细无遗的动态。这也是他可以在自己的策展实践中,把自己的做法称为“弱”的一个强大原因。

赵刚作品《情人》《火》《沉思者》


岳鸿飞说他基本是长期关注艺术家,从作品为出发点,而不是从自己的观念出发,等到发现艺术家创作之间的联系时,再把不同艺术家组织到一个展览中来。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似被动,但其实需要一个底数庞大和不断增加变动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数据库,以及足够长时段的对这个数据库的观察和思考。

刘韡作品《“无题”系列》


在这个数据库的支持下,岳鸿飞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选择常常是跳跃和复杂的:比如《原地前进》这个展览中,既包括了老北京人赵刚,刘韡;也有年轻的河南人高露迪,张新军,内蒙人尉洪磊;香港组合Come Inside; 菲律宾艺术家谷口玛利亚;爱尔兰人约翰·杰勒德;住在京郊的伦敦人麦特·侯普……从参展形式来说,有艺术组合山河跳(双胞胎艺术家黄山和黄河)给人算命看手相,也有Asian Dope Boys贴了满墙满地的巨型海报,还有来自上海的艺术书分享空间“Closing Ceremony”做的“快闪图书角”……

约翰·杰勒德作品《旗子》(泰晤士河)


岳鸿飞在为《原地前进》这个展览写作的新闻稿中,声明了一种对策:为了在当代艺术世界里,寻找异于资本运作之滑顺的“更粗燥的肌理”,寻找“出人意料的作用”以推动我们继续前进,我们应该更直接地去面对,面对这每一刻都是政治行为的当下,而看到”规则仅仅是一种建议”。

Asian Dope Boys《派对和服饰发布海报》


岳鸿飞的策展规则不强调策展人单一理念,所以在展览现场之中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结论,但从他对“北京”这个城市的一句形容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种建议“:”在北京,讽刺与怀旧都不是合适的选择“。


撰文:张宇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