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蒋志个展“范沧桑”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2   浏览数:964   最后更新:2017/06/26 22:03:37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7-06-21 18:03:54

来源:中央美院艺术资讯网


蒋志个展“范沧桑”开幕:思考图像的感知机制



范,规范、法则、模型,也有遵循、就范之意;沧桑,沧海桑田,变化无驻。范沧桑,因变而做,因做而变。

——蒋志

2017年6月17日,艺术家蒋志的最新个展“范沧桑”在798 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开幕,本次展览由富源策划,围绕蒋志的最新摄影系列《散发之物》展开,同时也展出三件《注定之物》系列作品。作为摄影展览,并不是展现艺术家在镜头之下的感官世界,也不是探讨如何生产图像及其背后美学,展览讨论我们的观看和感知是如何与图像产生关系的,我们感知和使用图像方式是基于怎样的机制和权利。

从1997年开始,蒋志就开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尤其擅长用强烈的美学元素去表达复杂的情感,他创作的视觉图像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总是触动观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愫,《情书》系列是其代表作品,盛开的鲜花与烈火交融在一起,是一种怒放也是一种凋零,激烈冲突的情绪虽没明显逻辑,也揭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心理感受。《注定之物》由残墟般的矿石结晶和铁粉塑造看似历经沧桑之后的肃静风景。新近创作《散发之物》则是他对图像新的思考,以“范沧桑”作为主题进一步阐释了主观的主动性对所谓事物的影响。“范”既是规范、法则、模型,也有遵循、就范之意;而“沧桑”意为事物无常、变化无驻,“范沧桑”意为“变化之法”,也是强调一种“被动”和“主动”的辩证关系。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图像的世界,图像是我们所处其中的心理结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是链接自我与他者、世界的重要纽带,是关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正因如此,图像在现实世界中衍生出诸多的认知价值,如崇拜、禁忌,我们对于图像的认知和认可也不局限在图像本身,而是围绕图像产生的那一套共同的价值权力系统,比如商业消费中,我们选择一种图像,我们是在消费图像本身吗?其实更多时候是在进入社会共同体对于这套图像的价值认同系统。因此,蒋志认为,图像并非是“物质性的化身”或“肉身”,而是心理化的肉身,图像链接着人的心智。很多图像形成一种“司空见惯”的状态,它们的意义凝固终结,但这些并不需要我们拯救,而需要拯救和解放被固有意义系统的强大机制所囚禁的我们的感知。

生产对图像新的感知和使用方式比生产图像更为重要。这是蒋志新近作品《散发之物》的美学使命,他在新的图像实验中瓦解和置换我们被规范成审美习性的方式,并建立一种新的图像存在感。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6日。

文/张文志
图/主办方提供













[沙发:1楼] guest 2017-06-21 20:03:52
[板凳:2楼] guest 2017-06-26 22:03:37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王宗亮

“范沧桑”一个需要被镌刻在蒋志人生中的展览

2017年6月17日,蒋志经过三年准备的个展经历意外展前更名后,在北京·798 Hadrien de Montferrand 画廊开幕,展览主要展出蒋志最新摄影作品《散发之物》系列及其他作品。


蒋志说:对于外部世界我们永远无法看到···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所显示的世界。


所以在他的图像世界中,人们看到的永远是“熟悉又陌生”的画面,明明好像来自这个世界的物质,却被“拼接”和呈现出对事物所谓惯常“本意原貌”的脱离状态。


但在蒋志看来,事实上能被感知的事物,就不能归结在心理经验之外,无论是造像者还是观像者,都可以是主体,因为他们经历了相似的图像与信息的显示过程。



东方艺术·大家:此次展览临时的更名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变迁?之前展名的含义是什么?


蒋志:这个展览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今年春节后定下了展览的计划,和独立策展人富源也经过了多次讨论定下了展览概念和展览名。5月底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知了一个让我无比震惊和悲痛的消息,我青少年时代的恩师范沧桑老师因病去世了,1990年我进入他办的美术班学习,从此我们一直有联系,他的朋友和学生遍天下,是一个非常纯净、明亮、直率、豪爽的人,对我的成长影响至深,我也是他最为赏识的学生之一。告别仪式后的当晚,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决定向策展人和画廊提议和讨论把即将开幕的个展名改为《范沧桑》。一方面,这三个字的意义也正好和之前的展览名强调事物变迁的概念巧合。另一方面,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展览经历,也是一部分人生经历,如果我用“范沧桑”作为展览名,他就如同镌刻在我的人生中。


范沧桑《每天的太阳》1985

1991年在北京青年湖公园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图像”?


蒋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要稍微讲清楚一个观点都要好几本书吧。如果简单的说,我认为“相由心生”最合适的了。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此次这些作品中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处理图像?


蒋志:我只是像小孩一样去使用那些印有图像的纸片。


蒋志_散发之物06_摄影、艺术微喷_80x120cm_版本5+2AP_2017

 

 

东方艺术·大家:这些类似“生活素材”的选用情景是怎样的?


蒋志:其实并不都是“生活素材”,我是选用了当时比较顺手的材料,也有一些我特意找来的东西,我觉得不要过分强调什么“日常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并非那么“日常”,也有很不一样的经历。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即兴选择还是有意拼接?


蒋志:我即兴地有意组合这些材料。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你想通过这样的方法传递什么信息呢?赋予它们什么意义?


蒋志:通过作品来传递信息正是我想摆脱的,事物是自由的,不能绑架它去传递什么信息。同样,我也不可能去赋予事物什么意义,事物对我们自己的意义,都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赋予给自己的,赋予它意义?怎么可能,它接受吗?


蒋志_散发之物04_摄影、艺术微喷_90x120cm_版本5+2AP_2017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你觉得不同形象结合后再次生成的图像会产生怎样的意义?


蒋志:我在这些作品尝试的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形象结合再次生成图像,而是加入了一些别的,比如使用图像的载体物理性的一面。多种方式的使用,是为了突破图像被捆绑的东西,比如意义。


蒋志_散发之物13_摄影、艺术微喷_80x120cm_版本5+2AP_2017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在这些作品中,时间和空间概念被强调还是淡化了?


蒋志:我试图使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也不是模糊吧,是自由。


蒋志_散发之物10_摄影、艺术微喷_145x111cm_版本5+2AP_2017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这些图像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似乎是经验之内的盲区?


蒋志:只要我们能感觉到的就并不是完全的盲区,就是你说的,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作品“散发之物”之中的“散发”是指什么?


蒋志:这是富源在策展前言的一个概念,还是引用她的说法吧:散发之物,Emanations,是说图像在被转化成图片后虽然失去了灵光, 却继承成原来图像与心智储存的图像的关系。我觉得很好,就和她说刚好用来做这个新的作品系列的作品名吧。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你觉得它们是有形的还是无形之物?


蒋志:有形和无形都是一样的,无形也是一种无形之形。我只能说凡是我们所认为看到的,感知到的,都是我们的感觉显示,并没有形客观地在那儿等着我们的目光和感官去接触。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人们在观看一幅图像时,视觉到心理的距离是怎样的?


蒋志:没有距离。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目前创作的思想基础是何时产生的?


蒋志:从2008年前后,我觉得之前都没有真正认真地去思考过,这些年我试着努力从思考和体验中学习。


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平常有关注哪些宗教或哲学流派吗?


蒋志:佛教,但是它却不是宗教,如果把佛学只是当成宗教和哲学,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展览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