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号子——刘声、李消非6月9日本来画廊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451   最后更新:2017/06/05 19:36:37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6-05 19:36:37

来源:本来画廊bonacongallery


展期:2017.6.9 - 7.29

开幕时间:2017.6.9  下午三点

鸣谢:时代美术馆


在“广东新语”结束之后,我们再次推出其中两位70后艺术家,李消非和刘声。一位用摄像机拍各式各样的生产,另一位用水彩画工地及其周围。他们是大学同学,在番禺南浦西三村,来做客的李消非有时和长住这里的刘声一起工作(在刘声的一幅画中出现了拿着摄像机的李消非)。他们都喜欢捕捉所谓“底层人”的生活,但他们工作的方式和结果很不一样:李消非能说出“生产”背后的东西,赋予画面现实以政治经济学的或其他的重要命题;而刘声,除了艺术同行(他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和他一样住在西三村),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普通人,在他看来,他画他们,或者讲他们的故事,就是觉得他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很新鲜。


在制造、加工或其他劳作中,机器和工具都由人操纵,所以画面的主体是人,而人的自然属性——健康、力量和情感——则融化在劳作的社会属性中,由此引发种种主题。不过,李消非和刘声的作品都不存在关于人的阶级分析,不存在投向人物的怜悯的目光。李消非擅于从个案中提取现实中的一般规律,人在其中的作用也仅仅是传递观念;而刘声,他一直都把自己放在他的人群中,和他们共享现实的种种不确定性。


轰隆隆的机器声经过剪辑后会形成一种银幕世界的节奏,于是现实一次次地被陌生化,它固有的残酷性变成了叙述所需要的厚度。迷恋机器声的李消非具有一种将具体现实抽象化的自觉和能力,因此他专注于生产过程的行为便始终不在纪录片的范畴,而仅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些具有记录色彩的形象,还有伴随着这些形象的时刻。


刘声的事迹几乎是他那沉稳而清爽的笔调的反面,他开过工厂,熟悉现实中种种内部和外部的冲突,他画面的力量和节奏来自于冲突的同时发生,并最终停留在静默的一刻。从南海黄岐到今天的西三村,刘声选择的环境总是位于城区以外,他和他的同伴们也许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阿旺桥派。


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影像的生产中,这是我们对两位艺术家工作一致的概括。“影像生产”这个概念绑定的是真实的镜头和写实的绘画,这或许能帮助我们去肃清现实主义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


陈 侗

艺术家简介

刘声,1971年出生于广东,199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广州。

2016 - 2017年参加“居民”项目。2017年参与筹划“西三电影制片厂”第一季。

李消非,1973年出生于湖南,199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居住、工作于上海和纽约。

2010年获纽约亚洲文化协会艺术家基金;2013年获瑞典 IASPIS 艺术家国际项目基金;同年获新西兰亚洲驻地交流基金。作品曾参加:第5届波兰波茨南双年展;第10届上海双年展;第8届柏林双年展;第60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第5届日本Nakanojo双年展;第4届深圳建筑双年展;第3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第12届达喀尔双年展和2015挪威巴伦支艺术节等展览。  


部分参展作品

沙发(截图),录像,13’47”,尺寸可变,2017

区域01,银片、铅片、清漆、铁粉,126×99.5cm,2017

流水线 - 第11号(截图),录像,4’,尺寸可变,2012

流水线 - 第18号(截图),录像,10’58”,尺寸可变,2017

李消非作品展览现场照片

《肥佬》系列,纸板水彩,2016,展览现场照片

大沙06,纸本水彩,34×49cm,2017

大沙11,纸本水彩,34×49cm,2017

大沙17,纸本水彩,49×34cm,2017

《金沙洲》系列,纸本水彩,2015 - 2016,展览现场照片


本来画廊

bonacon gallery

广州市越秀区泰康路84号后座2楼

2/F, 84 Taikang Rd, Guangzhou, P.R.China


周二至周六  

Tuesday - Saturday

11:00 - 19:00


Tel: +86 20 89027033

Fax: +86 20 80677033

Email: info@bonacongallery.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