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澎:利用威尼斯双年展进行实验 是可以理解的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4   浏览数:1767   最后更新:2017/06/04 15:27:48 by guest
[楼主] 蜜蜂窝 2017-05-27 10:40:14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吕澎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

  “把一个小便池放进展厅是错误的,因为小便池是用来接收小便的,它不应该放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就生活的日常性而言,这个逻辑是正确的,一个实用的东西放在不应该放的地方,就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甚至还带出一些不体面的可能性。可是,法国人杜尚却把一个小便池放进了展厅,以后,艺术批评家和大家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培养出了一种心理准备:接受任何实验的可能性,直至发现其成功与失败,或者产生出的新的可能性。

  邱志杰将传统的东西(皮影、刺绣等)按照自己的想法放进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引来了普遍的非议:“中国馆竟然没有瞎子算命,太极神功,胸口碎大石。差评!”“我们能不能不要穿着寿衣装时髦?”或者将其与70年代的户县农民画联系起来质疑其“民族主义”的特性。这些批评还是将传统艺术的符号视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讨论今天的艺术问题。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开幕展览现场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开幕展览现场,艺术家表演皮影戏

  我观察,邱志杰似乎没有想将那些传统的或者民间的艺人作为简单的个体来展示,看上去他似乎希望在自己的想法(策划、设计、构思)的统筹下将那些单独的要素构建一个自己关于艺术问题思考的整体,在一个不了解中国传统与民间艺术的观众来说,这个整体也许是一个需要去动脑筋的迷宫。的确,理解策展人的思想和展览的含义需要文明的基本知识背景,从这个角度上讲,今年的中国馆给观众尤其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提出了挑战:如何去理解中国馆的艺术?如何去理解那些不同图像、材料与运动中的人影各自在这个空间中的作用?如何去将空间里不同的单体建立起一个关于艺术的整体概念?如何理解现场的气氛?声音?以及在内心或者大脑里唤起的其他问题?我的理解,邱志杰在利用这次展览进行一次实验,一次关于如何将传统符号和问题整合进今天的思考的实验。这样的态度和实验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邱志杰很可能有一些额外的杂念,就像非洲黑人希望通过一个自己完成的木雕唤起与神明的沟通;或者表现主义画家恩索尔通过面具去提示怪异的心情一样,但任何符号、形象、材料的利用本身不是问题的唯一判断依据,我们的文化感知和历史的同情心会使我们能够更为细微地理解世间的一切事物,何况是由一种思想或念头产生的作品。

  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形式标准和美学依据了,除非我们固执己见,或者懒惰不动脑筋,把一切现象简化,以便轻松地说出自己的判断。基于此,我们也很难、也没有必要说出眼前作品的是非判断。


邬建安《九重天》,皮影装置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开幕展览现场,艺术家姚惠芬与刺绣作品《骷髅幻戏图》

  我们当然可以研究那些皮影或者刺绣放在这样一个空间被策展人利用是否妥当或者能够给我们带来某种美学上的收获,我们可以去发现其中存在着的不同任何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够替代作者去猜想一种意图,例如民族主义的意图——尽管这种猜想似乎能够找到没有实物证据的习惯推理。

  最近很多年来,我们经常呼吁保护那些过去留下来的遗产,那怕一砖一瓦,可是,这个历史态度并没有包含说我们一定要与过去保持一样或者建设新的“遗产”,我们的真实含义很可能是:当那些过去留下来的东西如果得到保护而不是毁坏,也许我们可以从往昔中体会到未来的一些东西——哪怕细微末节甚至难以描述,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历史同情心。邱志杰的实验是否达到了他的目的这可以去问问他,可以与这个自信的艺术家和老师进行交流,也许更为细致的交流比简单地列出一个标题或者提出一个否定判断甚至说出一些俏皮话更有意义。艺术圈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的思想交流了,很久没有严肃的讨论了,很久没有摊开自己的立场而坚定地以理性而科学的态度去捍卫自己的看法,这使得所谓的“当代艺术”(圈)成为一滩烂泥,发出臭气,批评接近成为泼粪,要知道:没有深入而严肃的持久探讨,新的文化新的艺术是难以建立起来的。

  归纳一下我的意思:邱志杰在进行实验,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实验中有什么问题需要细致讨论,既然你要花时间写出那么一些概念、俏皮话甚至难听的话来。

  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沙发:1楼] guest 2017-06-03 12:13:52
邱老师自成为光头后,洋气了很多。
[板凳:2楼] guest 2017-06-03 12:19:58
越来越分不清谁是吕澎,谁是彭德了
[地板:3楼] guest 2017-06-04 12:05:29
老邱还是留点头发好看。
[4楼] guest 2017-06-04 15:27:48
球老师该放弃黄永砯的打发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