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佳幸 & 梁曼琪 | 底色、空间、游戏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0   浏览数:1101   最后更新:2017/05/12 21:29:02 by 天花板
[楼主] 天花板 2017-05-12 21:29:02

来源:阿拉里奥画廊


底色、空间、游戏

文 / 巢佳幸(策展人,工作与生活于上海)

底色

在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形式的同世代艺术家中,梁曼琪的情状几近寻常。有几位重要的战后艺术家成为她创作的依托或称其之为底色。显然与这代艺术家接受的艺术教育经历息息相关,在接受中德合作教育的国美时代,西方战后艺术史与哲学课程,为艺术家展开迅速、直接探索一种形式语言的过程。

显而易见,活跃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要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对梁曼琪产生了最早的影响。拒绝格林伯格等评论家的形式主义分析,罗斯科一直致力于逃脱五十年代那场艺术正名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或行动绘画)。他曾直言:“我想要表达的仅仅是诸如悲剧、狂喜、死亡这类最基本的人类情感……那些在我作品面前哭泣的人们,体会到一种宗教经验,这和我的创作经验是一致。” 因尔,他的色域绘画是关于个人语言与人类精神层面之勾连的,是由宗教性至存在主义的转向。平涂的色域,随之溢出的情感,成为某种和精神性有关的模块,对梁曼琪产生过很大的诱惑。在初期乃至之后的多幅创作中,我们几乎都能找到重复极高的平涂色域。

表面的借取马上另之丧失兴趣。弗朗西斯·培根营造的多层次心理空间却对梁曼琪产生了弥久的启示:“也许与培根早年从事过设计与平板印刷有关,大面积平涂作为对其绘画大致的印象。可仔细分析看来,培根绘画总是拥有几个组成面:首先是几乎平涂的第一层装饰性空间,第二层是一个被建构的内心空间,最后在仿佛上空的位置出现模糊的一团肉般的型体。这三者的揉搓几乎令我着迷。”关于梁曼琪所提及的三个层面,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已经展开过相当精彩的分析篇章。德勒兹将培根画作中的空间区分为形象、轮廓和平涂的色彩三大部分,大篇幅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培根一生喜好使用三联画的形式,这亦容易联想欧洲宗教祭坛画的普遍形式(譬如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三联画《人间乐园》那样),三个要素——形象、轮廓和色块在这种加乘中得到强大的张力。显然,对这个关系再造的和反复验证贯穿于梁曼琪的实验中。

空间

称之为实验而非复制在于平涂的色块上,艺术家赋予一个六边形的中间层次(空间),并出现万花筒般的多维延伸。这个被梁曼琪定义为“无意识的六边形”又是一个心理空间,赋有着制造、揭示一个游戏空间的意志,从而形成连续变化的内心空间。我们也许能在《金花的秘密》中寻觅到某种对应的空间质感描述。猜想艺术家所谓制定游戏规则,是在抽象形成中完成一次精神性的过程,而“对立统一往往通过象征来表达心灵的发展过程,那些自发的幻想渐渐深化集中到某些抽象结构周围,所谓表达本源的结构。”六边形的中间层次被再度分割,行走并形成新的空间层次。倘若如梁曼琪所认识,前度层次是一个心理空间,那么“这些幻想被画出来,出现的就是象征图案。”依照荣格的说法:这个象征主要类型是所谓的曼陀罗(mandala)(意指一个环,特别是一个魔环)。那么艺术家所缔造的游戏构造可能就是一个关于心理序列的魔环。

梁曼琪特别提到过她的创作与韩国年轻艺术群体中发起的“去除设计与艺术边界”行动无关(去意义的纯粹构成)。当然,几何型态非形式主义单有,西藏密宗所拥有的曼陀罗,如艺术家所揭示的那样,在某种俯视图中被化成一种规则的几何装饰(曼陀罗的形状倾向于以四作为结构基础。在基督教中,波墨把它称为智慧之眼,指一些秘密知识。在一些精神病人那里会发现这种曼陀罗图案,病人觉得它们能表达和作用于其主观的心灵状态)。我们注意到她在六边形心理空间中,正是反复以四为单位,分裂与生成层次。这个行为指向心理空间所包含的终极目标:“一种围绕着中心的有魔力的沟纹,一种深层人格的圣域,并作用于作者本身。”

“情绪符号”展览现场,阿拉里奥画廊上海,2017


游戏

     “不少朋友提议我去尝试玩《纪念碑谷》”梁曼琪如是说。这款益智游戏无人不晓。叫人欲罢不能的是,游戏设计中的等角投影、错视和不可能的几何物体,组成一个纪念碑般的事物。刚刚提到培根的绘画,它所呈现的是一种触感般的运动视错。而《纪念碑谷》的视错感完成一种有机的运动和连续——移动滑快、机关,架设桥梁。对线索和规则的参与达成了竞技者和游戏之间的互文。梁曼琪所分裂、构成的心理空间,又仿佛正在制定游戏规则。显然,她热衷于玩弄这些未知(空间)。

利用二次序列基本图示作为大面积墙纸,部分序列被艺术家处理与改变。壁纸的设置联想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所制造的“官僚主义美学”。一些细条状的框架不规则地架设在空间中,使用分割着色去归属不同的空间。梁曼琪努力制造整体的游戏和穿梭感,不断打破和建立。倘若如哲学家詹姆斯.卡斯揭示: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当文化被看成有限的游戏,那么梁曼琪所做的,似乎要去缔造一个无限的游戏:“无限的游戏参与者依靠力量而战,有力量并不是因为我能通过与他人的竞争的结果去强迫他人做我想做的事,而是由于我能允许他们在我与他们的竞争的过程是做他们想做的事。”

在今天,我们所不愿忽略的是:网络已经改变人类的精神空间。艺术家梁曼琪在真实的空间(展场)中为我们精心缔造了巧妙的心理暗示、视错觉、宗教感、圣域甚至无限的游戏。如果把这个展览看作一个个循序渐进的章节,而终章的细节激发颇有意味的猜想:艺术家在此并非借用索尔.勒维特般的“治理美学”作底,她只是稍加剪辑二次序列基本图示,却化为决定性的处理,迫使绘画脱离物质性空间,成为“事件”或 “将一种经验载体实体化” 的过程(后制品)。

“情绪符号”展览现场,阿拉里奥画廊上海,2017

Installation views of EMOCODING, Arario Gallery Shanghai, 2017

Installation views of EMOCODING, Arario Gallery Shanghai, 201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