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发现声音的可能性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583   最后更新:2017/05/09 10:57:32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7-05-09 10:57:32

来源:798艺术 晓睿


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让人们把更多的关注都投向了眼前的屏幕,过度依赖视觉的体验去认识世界,却常常忽略作为背景的声音。在秦思源看来,作为五感之一的声音蕴藏着极大的可能性,于是他以地域性和历史的纵深感作为切入点,在2005年发起了《都市之声》的项目,之后建立了史家胡同声音博物馆。今后,他将以全球性的视野在当下发掘声音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声音博物馆史家胡同院内


798艺术:在之前的访谈中,你在2005年曾组织过《都市发声》,这可能是你最早主导的和音乐相关的艺术项目?


秦思源:《都市发声》是我之前策划的一个实验性的、以不同的角度谈音乐的项目。当时邀请了英国音乐家、策展人大卫·托普(David Toop)来做这个项目。我们请英国的音乐家、艺术家们来北京体验声音。不是在画廊、音乐厅,而是在城市里体验北京特有的声音环境。这个项目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很多人都想要参与其中,甚至著名的音乐家布莱恩·伊诺(Brian Eno)也主动参与。与此同时,这个项目也吸引了大众媒体的关注,后来很多机构也找到我们,希望能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


798艺术:后来你作为发起人在史家胡同建立了一个北京声音博物馆,记录了过去老北京的声音,最初是什么样的契机?


秦思源:东城区从英国王子基金会得到资助,在史家胡同建立了一个博物馆,并邀请我做艺术顾问,于是我就想到了以声音为主要媒介。特别是有一次当我听到十几年前出租车打票声,还有电报大楼的声音,记忆一下被拉回了那个时代。那不是对于过去的回想和追溯,而是一种置身其中的体验和感受。于是我便以此作为出发点,来梳理老北京的历史。要知道,它不是对于客观历史的记录,而是以人的主观感受作为出发点。每个人听到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也是不可传授和考证的。它改变了我们的体验方式,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798艺术:在史家胡同的北京声音博物馆中,我们看到“50年代前”、“50年代到80年代”、“80年代后”三个选项。你是如何给声音做断代区分的,不同年代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秦思源:不同声音的出现和消失和时代有紧密的联系,解放前老北京有很多小商小贩走街串巷、吆喝赚钱,各行各业还有自己特殊的响器,解放之后因为政策被取缔了,后来就有了意识形态的声音,比如政府宣传、广播体操等等社会运动的声音多了起来。声音也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变迁,汽车、广播电台、电视的出现,旧的声音逐渐消失,新的声音不断产生。与此同时,某些事件性的声音比如打麻雀也会以点状的方式出现。你可以根据时间来选择不同的声音,以沉浸体验的方式感受社会的变化。

天通苑录音棚:录音师贺斌和叫卖表演者崔燕民


798艺术:据了解,目前你和你的团队收集、还原了50年代之前的一百多种声音老北京的声音,创作的时候需要哪些条件?


秦思源:录制声音的过程其实是把某一个历史事件重新演绎出来。这就像创作作品,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创造一个特殊的声场,然后用最专业的设备把它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和历史有关,又是当下发生的,需要和当地人互动来完成,它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找到过去的声音那么简单。


798艺术:目前的工作是主要集中在重新演绎老北京声音的项目中,还是在准备其他的项目?


秦思源:那个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处于暂停专题,现在主要在做和全球二三十个机构合作的与当下有关的声音项目。我们每天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感情记忆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声音却常常被我们忽略、遗忘。这不是对声音的迷恋,而是希望人们以不同的角度探索这个世界。这个声音的项目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不需要任何艺术知识背景,所需要的工具就是手机的录音功能,几乎是零成本的。


因为没有门槛,所以可以充分和观众互动,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分享,并形成全球范围的体验。目前有合作意向的艺术机构有悉尼、伊斯坦布尔、俄罗斯、北京、上海等等。我们会记录下该地区的一些突发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它是一种切身的体验而不是客观的角度。在当地的声音搜集建成之后,很可能会从这个平台生发出无限多的平台,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然后给我反馈一个新的方向。

艺术家、策展人秦思源


798艺术:大部分的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来呈现,为何以声音作为主要的媒介方式?


秦思源:在当今社会,手机电脑上的社交媒体让我们越来越依赖视觉的体验,人们通过分享照片和视频来表达自己,依靠眼睛去认识世界。但是在此之前我们的感受是更加综合的,而现在对视觉的过度依靠导致声音的文化和文化的声音在逐渐消失。更重要的是,声音这一媒介的可能性非常大,真正挖掘的人却很少。值得一提的是,我想做的不是声音艺术,而是对声音可能性的挖掘,它和现在人的体验有关,是观念艺术的作品。


798艺术:虽然在2005年你就开始了和声音相关的项目,这些年也断断续续一直在做,也引起了很多大众媒体的关注,但是在艺术领域,你主要是以策展人的身份出现,特别是与声音相关的项目,似乎没有引起艺术领域的关注?


秦思源:中国的当代艺术圈有时候挺保守的,缺乏多元化创作。好像当代艺术必须是装置、影像、绘画,只能通过画廊来销售,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程序。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总是和市场紧紧捆绑在一起,和市场没关系的艺术形式很难发展下去。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艺术创作国际化了很多,质量也提高了,但是丰富性却越来越匮乏,似乎越来越确定艺术是什么 。因为当地艺术的核心就是不断质疑“艺术是什么?”,只有质疑才能突破,要对标准化保持警惕。接下来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这个国际项目中,给自己的创作多一种可能性。(采访;晓睿 图片提供:秦思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