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部×张辽源|"半发酵"项目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049   最后更新:2017/05/08 23:02:5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5-08 23:02:54

来源:想象力学实验室


不久前,《人民的名义》这部全民热捧以大尺度再现中国反腐新风的电视剧终于在主旋律的奏响下落下了帷幕,结局大快人心。

剧中,猴子局长仅凭三张照片成功逆袭,牵扯出了一众高端腐败分子(连锁反应)。当然,今天茶部君并不是来高谈阔论党性、党争云云,而是看到了影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影像可以是专门部门的有力证据或者辅助工具,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记录。但是,除了研究影像记录/再现的事件本身或者说外变(外部矛盾)之外,我们是否可以关注下影像媒介的内在结构或者说内变(内部矛盾)?


关于项目


因为“发酵”这个技术对茶的重要作用,所以这次在“茶部”空间的项目自然想到了它。当然这次不是制作茶叶,而是与影像有关的一些实验,但不得不说的是,喝茶这件事情确实为这个项目带来了一些启发,毕竟茶台基本是人人一个。“发酵”这个技术本身和它的结果极为有趣,从个人角度来看,它暗含了静止、变化、分解等等一些内容,我希望这些性质也可以在这个项目里面发生,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而这个项目的名字是:“半发酵”,多半是因为它开始时还不知道过程和结果具体是什么。(张辽源)


"半发酵"项目,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去年茶部的一次秋拍。当时,艺术家为了支持茶部实验了一系列有关摄影的周边元素与影像之间关系的作品,比如卡纸、相框、玻璃等等。这些元素让他觉得有趣,为什么照片需要一些材料把它包裹起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接受这个方式并且衍生发展它们。照片和除照片之外的这些元素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关系可以让它们并列在一起出现,甚至成为一体。他认为这些元素应该被重新认识。改变约定俗成的关系后它们之间会有一个怎样的物理反应?我们会发现如同玛格丽特《这不是一只烟斗》中观看和阅读之间那样的秘密吗?或者,当抽取、重构甚至解构影像媒介本身的某一元素时(如像素值的大小、颜色等),它会发生什么,它会有怎样的内变?这听起来与我们喝的茶很相似。我们知道半发酵在茶叶制作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茶叶微妙的口感和香味都是通过这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的,它们同样经历着内变的过程,所以这也是项目名称的由来之一。



关于工作方式与流程


艺术家张辽源将整个工作场所搬进茶部,在这里工作、生活,且全程开放。因此,与以往不同的是,茶部更像是一个去除了白盒子仪式感,氛围轻松如家一般的场所。在发酵期,茶部欢迎大家来作客,与艺术家互动。


2017/5/12-6/1                   发酵期

2017/6/7  15:30            展览开幕

2017/6/7-6/20                展览时间


关于艺术家


张辽源,1980年生于山东潍坊,现人民教师一枚,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给人第一印象朴实。早年作品多以影像方法反应公共环境问题,2009年始,关注点逐步从"外部矛盾"转入"内部矛盾"(内变),关注影像媒介本身。2013-2014年为创作空窗期,原因不详,若要刨根究底需借洪荒之力。



特别鸣谢


感谢袁由敏先生(2016年G20标志设计者,九月九号设计工作室创立者)为此次项目无偿设计海报!



关于团队

策划:郭熙、石川

执行:刘西宁、潘远宁、朱立华、谢骞

文案:费婷

宣传:张如愚、杨扬、费婷


想象力学实验室 ·茶部

展览时间:2017/3/12-5/8

周一休息

展厅地址:杭州文二西路89号[南都银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