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Frieze艺博会上,中国画廊搬出什么“兵法"?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869   最后更新:2017/05/08 20:22:10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7-05-08 20:22:10

来源:artnet


今年弗里兹纽约艺博会。图片:Juni Jia


相较欧洲大小艺博会上中国画廊的身影频现,纽约地区顶级艺博会上见到中国画廊的几率要小许多。刚刚告别了春寒料峭时的军械库艺博会,正式踏进春天的纽约,再次迎来弗里兹纽约艺博会。而后者,也许对于许多来自中国画廊主而言,要略显得可亲近一些—-即使中国画廊的数量依然屈指可数。

今年的弗里兹纽约在展期上,从5天缩短至4天,地点也安排在兰道尔岛上,在地理上与军械库位于曼哈顿河岸边的展场有了一些差异,减负对于远道而来的国外画廊来说,并非一件坏事。

今年的参展名单中,出现了4个来自中国的身影:博而励画廊、天线空间、其玟画廊以及Leo Xu Projects。在弗里兹纽约预展中,他们也通过artnet分享了关于北美艺博会的“兵书"。


博而励画廊:为参加国际艺博会而选“西化"作品?没有道理

博而励画廊的合伙人贾伟表示,做出参与一个艺博会的决定,需要“根据博览会的品牌、以及它所面对的观众群体"。除此以外,博览会有针对性地对画廊、藏家、机构以及公众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服务和安排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在弗里兹纽约超过200家来自全球的画廊中,仅仅4家的中国画廊数量,博而励的负责人认为这是由于大多数亚洲画廊把香港作为主要的申请目标。

博而励画廊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作为一家来自北京798艺术区的成熟画廊,贾伟坦言,位于北京仍然有着局限,画廊希望到国际性的艺博会上开拓不同的藏家群体,希望对其合作艺术家有更多推广和曝光。今年博而励给弗里兹纽约带来了一个群展,艺术家名单中,有陈劭雄、廖国核、邱黯雄等,更有其个展刚刚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张培力,大量的观念作品也让人猜测,是否博而励此行的目的,更多是投向了公共与学术机构这样的藏家。对此,贾伟表示:“机构收藏是画廊需要持续发展和开拓的,我们也很看重一个艺术家在学术层面的创作,会帮他们梳理机构的收藏。第6次参加弗里兹了,我们了解这边藏家的品味,例如美国人可能喜欢偏抽象的作品。但这也有偶然性,所以在选择上会保持我们自己对艺术的判断"。

陈劭雄的《视力矫正器3》展览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本次博而励画廊将宽敞的展位分成了2个空间,一个用于陈列历史性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70年代及1980年代,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展厅则呈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乏今年或者去年刚出炉的新作。在靠近里侧的展厅中,艺术家陈劭雄的互动影像装置《视力矫正器3》以及张培力的《1千分之1秒至1秒》格外引人关注。

观众现场体验作品《视力矫正器3》。图片:Wenjia Sheng


作品《视力矫正器3》将人的视线延伸至2个分置的电视屏幕中,观者需要坐在作品前,透过2个黑色的管道分别看到2个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可能是相同的玻璃杯从不同方向倒出水来,也可能是一个人从左侧屏幕的房间“走入"右侧屏幕的房间之中。作品利用这种左右眼的不协调性,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人对于急速发展的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据贾伟介绍,这件参展的《视力矫正器3》是陈劭雄创作的该作品的第三版,另外2个版本分别被M+美术馆和中国藏家黄予收藏。这件特别的作品也引得众多观众坐上前去一窥究竟。

观众现场体验作品《视力矫正器3》。图片:Wenjia Sheng


而在张培力的作品《1千分之1秒至1秒》中,多张表现种植大棚的彩色照片被蒙上了白纸,只有当一旁的电风扇将白纸吹起时,才能看到照片中的内容。正是这样充满随机性的视觉体验使得不少观众驻足在作品前,等待着那“1千分之1秒"后的真相。

张培力的《1千分之1秒至1秒》展览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其实,对于纽约这个艺术市场中心,博而励并不陌生。多年来的观察与当地藏家的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这里的藏家的专业性,对艺术家的创作感兴趣,更愿意去了解艺术家们的背景;他们会做一些功课,比如查阅艺术家的过往展览、是否有公共机构的收藏。这些“功课"作为背书,对藏家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此外,在逻辑上,他们更注重画廊对艺术家的投入。

在此前相似话题的访问与对话中,有人曾经发表观点,中国画廊想要在国际上取得市场成功,其作品内核若是“西化",则会非常有帮助。对此,博而励的负责人直言,“没有道理。"


天线空间:博览会=个人艺术季项目,所以重点反倒不是销售了

来自上海的天线空间在艺博会上“拳脚"频繁,从纽约到欧洲(包括弗里兹伦敦),再到国内的ART021与艺术深圳,“尝试一下新兴市场艺术的环境"则是其主要目的。而中国市场的良好态势,让许多国内画廊也不太愿意花“重金"参加一个对自己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博览会,“毕竟除了展位费还有很多保险和运输等高额费用。"


天线空间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画廊负责人王子表示“我们参加的海外博览会大部分都是个人艺术季项目,也就是经济压力没有那么大,多数个人项目博览会都在1万美金左右。" 于是参与艺博会,画廊反而没有把重点放在销售上,重点是介绍艺术家的短期创作实践,或者艺术家新尝试的一个方向。最大的困难则可能是时间的支配,“单纯博览会还好,但是我们画廊也有很多艺术家参加机构和双年展,当它们同时发生的时候就略微显出一个年轻画廊的‘捉襟见肘'了!"

之所以选择弗里兹,天线空间认为,这个艺博会品牌一直比较倾向策展和项目发生发展,所以可能对一些上来就很商业的展位申请保持距离。


天线空间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画廊今年只带了周思维一位艺术家来到弗里兹纽约,对此王子认为“一个艺术家海外观众如果能记住就不错了,说实在的来海外博览会如果展很多艺术家很难被观众记住。我们多数不会特殊考虑我们艺术家和当地市场关联。以艺术家为主,卖了作品当然也特别开心。"

有些意外的是,画廊坦言对纽约当地藏家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基于近年的观察和经验,有一点是他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亚洲的当代藏家比北美更趋于年轻化一些。同样面对艺术作品“西化"的问题,天线空间认为,为了市场去创作的作品反而不真实,在任何一个市场都不会取得长久的成功;然而,当代艺术西方本身在西方发展的时间也更长,所以部分“西化"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其玟画廊:有时候弗里兹的考量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来自台北的其玟画廊今年由Focus环节进阶为主单元,因而对本届弗里兹也抱有不小的期待,尤其是包括私人博物馆和官方博物馆在内的机构收藏者。

其玟画廊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第三年参加弗里兹的其玟画廊同时也是不久前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忠实参与者,对比参与这2个艺博会的经历,其玟画廊似乎自有一套策略。画廊总监黄其玟告诉artnet新闻:“我们是少数专注于影像艺术的画廊,所以定位也放在新媒体艺术上。在香港巴塞尔上,我们会做比较属于台湾的影像艺术,包括台湾不同年代影像的发展,有点台湾录像史的感觉。像去年我们做的是1980年代,今年我们就回到1970年代。之前的比较活泼,而这次我们带来纽约的是与冷战有关的内容,展位基调也比较厚重,这是因为我觉得美国是一个很适合谈冷战这个概念的地方。"

其玟画廊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而谈及东西方藏家的不同,其玟画廊也逐渐摸索出了规律,“中国藏家比较年轻,国外的则比较老。我们在香港遇到的藏家就比较年轻,但对影像的知识却很成熟。我们也有注意到,纽约的客人比较喜欢闪亮、快乐的主题,不太喜欢沉重的。"

其玟画廊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尽管是在冷战的严肃主题下,其玟画廊在布展上也进行了多元而生动的处理。观众来到展位入口,就会被悬挂在半空的银色扩音喇叭吸引,喇叭内则朗读着乔治·奥威尔以原子弹反思世界格局的名篇《你与原子弹》,这便是艺术家张乾琦的同名声音装置作品。而展位内,无论是左侧墙上的“灵媒预言",还是右侧展现台湾戒严时期的影像,都试图将观者从阳光草坪的欢乐气氛中短暂抽离出来,进入艺术家营造的“争端"与“隔阂"之中。

墙上附着乔治·奥威尔的《你与原子弹》原文。图片:Wenjia Sheng

对于语境的转变和东西方理解力的差异,其玟画廊并不担心,“弗里兹在介绍我们的时候会着重说我们做的艺术都是和历史有关的,我们代理的艺术家也是和历史及回忆有关。弗里兹希望每个区域进来的画廊有他们的代表性,所以不能有重叠的角度,我想这也是展会选择我们的原因。"


Leo Xu Projects:参加的画廊数目不能说明这个国家的活跃度

5次参加弗里兹纽约的经历令来自上海的Leo Xu Projects成为这个艺博会上名副其实的常客。谈及每次都赶赴纽约的原因,Leo Xu Projects的发言人这样说道:“我们觉得纽约对于不管是策展人、画廊还是藏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输出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舞台。这是我们选择纽约弗里兹的重要原因。当然,也离不开我们与弗里兹艺博会的组织方关系一直很密切,我们也参加过很多次弗里兹伦敦。"

Leo Xu Projects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其实不仅仅对弗里兹具有极高的出勤率,Leo Xu Projects对于国内的ART021、西岸艺博会以及香港巴塞尔等也都积极参与。论及对艺博会的热衷及参与艺博会的经验,画廊向artnet透露:“在纽约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美洲的一些客人,这是其中一个考量。另外,我们在未来也会考虑和纽约的一些画廊进行合作,包括与其他美国画廊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来这边做一些商业性的会面。这边美术馆的展览很多,我们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关于香港巴塞尔,其实那是我们的主战场,更多的是亚洲客人。上海的话,就更本土化一点。不同的艺博会有不同的客户群。"

画廊主许宇与艺术家李青合影。图片:致谢Leo Xu Projects

也许是因为画廊主许宇以及参展艺术家李青均到场助阵的缘故,Leo Xu Projects的展位显得十分热闹。配合着李青此次参展作品中“窗"的主题元素,展位被布置得层叠曲折,映入眼帘的作品《窗·博物馆里的海》似是旧时庭院的前廊,与左右展墙上另外2件“窗"系列作品之间形成了以“海"为关联的互通,也为身后小件的作品区隔出一个相对隐蔽的空间。

Leo Xu Projects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选择在本次弗里兹纽约为李青办展,Leo Xu Projects称是处于艺术家与展出城市关系的考量,“李青的作品中有很多纽约的元素,还有很多文化的碰撞。本次李青作品的主要概念就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海。最近的难民危机、移民政策等都跟海有关系,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来展示这个作品。"

Leo Xu Projects展位现场。图片:Wenjia Sheng



中国市场受捧而参展国际艺博会的画廊数量不多似乎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对此Leo Xu Projects方面则尝试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现象。参加的画廊数目不能说明这个国家的活跃度。其次,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家反而不会把中国艺术家当做是一个标签。而是这是一位年轻艺术家,他来自中国。会用一种更平等的眼光,而不是西方的眼光来看。"

给同行的一句话建议:

持续性、有计划地运营画廊常规展览。——博而励画廊

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一定适合其它画廊的艺博会就一定适合自己。——天线空间

画廊要带出属于它自己性格的东西。——其玟画廊

不要抱有太大幻想,要循序渐进。——Leo Xu Projects

文:Cathy Fan、Wenjia Sheng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