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桥村到李桥镇,还有他们说的“艺术小镇”要来了吗?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1   浏览数:1958   最后更新:2017/05/08 16:15:53 by pipixia
[楼主] wangxiaoer97 2017-05-07 22:03:34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桂森



百废待兴,顺义某工厂正在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

  去年以来,一场人口疏解行动在北京各个城乡接合部展开。得益于北京城东扩的“朝阳新城”规划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内,建设农民新村成为朝阳区各个城郊村的主要方向。朝阳区的34平方公里土地被纳入储备计划,囊括朝阳区东部所有乡,涉及人口10万人。据悉,在这片土地上,将会建设成第四使馆区、空港商务区、大型住宅区和金融后台基地。

  去年年底,代表朝阳区艺术区的最后一个大型“乌托邦”——黑桥艺术区不幸成为“规划”的一部分。得知了消息后,艺术家们炸开了锅,而后纷纷各自手忙脚乱的寻找新的“栖居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搬迁,选择去了宋庄艺术家小那和园区的小伙伴们盘下的宋庄的厂房如今差不多已装修改造完毕。“挨着六环,也是以前的工业园区,现在很多厂子因为污染什么的就是政府要腾退掉,腾退掉之后他们那个地方空出来就想效仿做点文化创意这一块,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是最快的。”

  去年年底,艺术家小那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手里拿的图纸可以看到改造后的空间仅可供10几位艺术家使用。“一起去的十几个人都是这边的朋友一起,把园区一排厂房包下来,全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熟悉的,租金也还好,跟之前黑桥差不多。”



地价上涨,刚需紧缺,罗马湖附近的工作室也都涨到一块多了

  “保险一点的肯定是像六环外这样的地方,李桥那边有不少人去,但是真的太远了;有的去了宋庄,但在宋庄核心区域就还好,宋庄周边的地方也特别危险,保不齐哪天就拆了。还有一个是我们之前都有一个偏见,都觉得宋庄名声不是很好,大家都不愿意去,好多艺术家有心理上的障碍,觉得那边太鱼龙混杂了,这样一来的话选择性就更少了。”

  在这一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除了798、驼房营、一号地、环铁少数几个,多数比较大型的艺术区早已不复存在。被解散后的黑桥艺术区的艺术家一部分去了宋庄,另一部分多数选择去了顺义区。选择在顺义区的艺术家,一部分去了罗马湖及周边零零散散的艺术区,另一部分在顺义李桥镇开发出了一片新地盘。选择顺义,理由只有一个:只有更偏远更不知名的地方是更便宜的。在这些被新开发的处女地中,价格从0.7元至1块多不等。这些艺术区中大都选择了低调,大都不敢挂上艺术区的招牌。只有T3国际艺术区是个例外。

  从事文创园区12年的王立新找到李桥镇的这个地方时,就决定开始不一样的尝试。“艺术家把这块地炒热了、增值了,就很被动地、灰溜溜地走了,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我发现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二房东问题。我们所有艺术从业者、艺术家是艺术产业园区真正的主体,但他们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业主,一旦把这个园区的知名度做起来以后,其他的商业资本进来后,房东就会抬高艺术园区的房租价格,把艺术家名正言顺地赶跑。作为园区的投资者或者开发者来讲,商人肯定是逐利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最后艺术家就变成很被动的一方。”日前,王立新作为T3国际艺术区的策划人参加了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



T3国际艺术区

  王立新自认为找到了一个方案——就是把艺术家变成艺术园区的真正业主。在此之前,他曾成功开发了酒厂艺术区。王立新说,T3国际艺术区采取的是利用集体建设土地把大家联合起来,作为持有者、使用者共同来做业主,这种形式会使得园区相对稳定一些,因为它是一个能长久持有的。

  “T3国际艺术区土地是五十年的土地使用权,原来就是一个集体企业,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从艺术家层面来讲,效果非常好,美院有不下十位老师在我们园区入住,谭平隋建国刘庆和等都是我们园区的业主。但这种模式貌似也有问题,首先这种集体土地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关键,艺术家就是希望有一个稳定持有的工作室或者创作场所、展示场所,没有产权对他不是致命的,这也是我的T3国际艺术区能够侥幸成形的原因。问题是这种模式会导致,开发这种园区的怎么去盈利?怎么维持这个园区的发展?当然,远景规划我们是有的,下一步我们紧挨着艺术园区会做一个国际艺术学校,利用的资源就是我当初引导招商进来的艺术家。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在启动阶段。”

  艺术家曾健勇和张天幕夫妇找到T3这个地方时是2014年前后,因为地方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属于工业用地。“就是有带红本的,在这里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做成艺术园区,找懂行的人来做。我们艺术家跟他们的关系是合作建房的签约关系,根据我们的需求和设计,开发商来盖工作室。”

  尽管园区还没有特别的完善,但总算让曾健勇和张天幕夫妇两的心踏实了下来。“我们这儿不断地在完善了,还成立业主委员会什么的,这儿挺好玩的。”张天幕说到,因为之前没有暖气,他们直到今年2016年的3月才正式搬进来,“本来要有天然气接进来,但是没有接,我们没有办法住进来,开春3月份才搬过来,结果住进来之后,去年冬天还是挺冷的。因为燃气比较贵,隋老师在采访里都公然地说他2016年花的最贵的钱就是我们的天然气费。我们有一个天然气罐进来,管道通到各家各户,现在入住的人没有那么多,烧的人不多,摊到每家的时候比较贵一点。我们6块多一立方。”

  曾健勇向雅昌艺术网透露,园区自主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自己平时也要帮园区协调一些事物。自己交物业费,请物业公司管理自己。“按隋建国老师说的是在做一个伟大的社会实验室,这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过。因为开发商不只一个股东,后来他们出了一些问题,变成有一些事情没有更好地解决。后来大家特别是老师辈们,都比较热心张罗,大家就自发说自我管理,更好地规划,比如说防止私搭乱建,让各种费用降下来等。”


T3国际艺术区里个性的建筑

  “之前区领导来看过几次,看了之后觉得这里非常好,一草一木都很精心去弄的。李桥镇的领导这两天刚来,他们来看了后觉得这里很舒服,以后是不是会考虑做开放日什么的,联合美术馆对周边居民也是有好的影响。”曾健勇说到。

  目前,T3国际艺术区的独栋有20户左右,在独栋往里走的有高层的联排公寓,100-200平的面积可供年轻艺术家选择,房子目前也处于“脱销”状态。但这样的状态并没有让开放商和策划人放心下来,在他们看来,艺术区势必还存在着一定的政策风险。

  “这逼着我又在思考怎么转型的问题?”王立新说他正在想特色艺术小镇的事,怎么和国家倡导的政策方针相呼应。“去年开始,我们在云南大理落地了一个艺术小镇项目,现在正在规划,规划申报已经过了,正在做环评和政府对这个土地的一些审批流程的手续。”

  在王立新看来,在解决了土地持有,就是变成艺术家成为真正的业主的问题上,项目还是达到了目的,因为整个项目的创意和整个策划案还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作为大理唯一的一块集体土地流转的试点单位,这样的话,艺术家可以安心地进入到这个园区。这是从土地政策层面解决了转型问题。

  在这之后,这种持有怎么变成能长期持有运转的业态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大理的艺术村项目其实是让艺术家变成投资人,让他持有的各个项目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通过这个土地增值也好,或者园区带来的增值也好,创造的效益能变成支撑长久发展的一个方式。简单讲就是,我们在大理当地把已经开始没落或者已经破败的村,村民已经废弃掉的一些村落我们收过来,和当地政府合作,重新把艺术家工作室引导进去。做成艺术家的休闲度假创作性的工作室,又结合艺术体验课,大家都知道大理有一个文化叫做客家文化,就是大理的客家,因为它的环境和自然太美了,所以我们采取的是这么一种形式。”

  王立新还透露,因为T3艺术区的“试水”成功,目前有一家英国伦敦的传统房地产公司主动找上门,说他们的理念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一拍即合,通过一年多的相互之间的调研和考察,包括在未来产品定位的沟通上都达成了高度一致。

  “目前这个项目也进展得非常顺利,上个月完成了在英国伦敦的合资注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落实土地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选中的这些地都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只能做文化产业的地,这个园区的基本定位就是侧重于中国艺术家的中国艺术社区,名称叫做T3伦敦中国艺术社区。前期规模大概是70-100位艺术家入驻,里面会有艺术馆、美术馆。我们不会自己做美术馆,而是联合英国本土有名的美术馆来合作,具体涉及到和英方合作的保密,就不能再一一剧透了......”

[沙发:1楼] pipixia 2017-05-08 16:15:5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