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百期宣布停刊,《帕克特》出版人谈艺评媒体转型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386   最后更新:2017/05/07 21:56:08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7-05-07 21:56:08

来源:澎湃新闻 凌敏


1984年,瑞士人迪尔塔开始做一本名为《帕克特》的艺术刊物,但前不久,在出版了100期后停刊转战网络,这本以掌握艺术圈一手动态著称,并且推荐艺术家的刊物缘何如此转型?出版人迪尔塔认为,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很多人已习惯在网上阅读,这是他们停止出版纸质读物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他们在网上开放数据库向读者提供以往的艺术家作品介绍与评论文章的查询路径,且仍将继续举办介绍艺术家的活动和展览。形成一个连接艺术家、作品展览和艺术评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更大平台。


《帕克特》第99期封面

艺术品收藏是小众的事。除了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和其他公私机构外,还有一些实力雄厚、目光独到的个人也会对此感兴趣。而要让那些精明的机构和个人获得专业信息与批评家意见,出版一份既有趣又有用的读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0多年前一位名叫迪尔塔•范•格拉芬利德(Dieter von Graffenried)的瑞士人就出来做了这事。他办了一份以当代艺术收藏为话题的读物,取名《帕克特》(Parkett)。这份读物既不像杂志也不像专著,在体例上有点类似丛刊。依托这个平台它还衍生出当代艺术作品展示与文献备询功能,由此成为全球顶级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最爱。

《帕克特》杂志的出版人迪尔塔

把一份读物办成这个样子,迪尔塔是怎么想的?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搜寻有前途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又是怎样组织批评家来评论这些作品的?另外,作为出版人他是如何运作这个平台的?就在笔者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时,忽然听到他要停办这个纸质读物,另有规划。他这是想干什么?有什么新考虑?近日,迪尔塔来上海,有时间可以坐下来当面问问他了。
据介绍,《帕克特》每年用英语和德语编辑两卷,在苏黎世和纽约出版,在40多个国家发行。通过订阅和在线阅读,全球有超过五百多个艺术书店有售。《帕克特》每卷约 250页,每次都会集中介绍几位当代艺术家及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对于入选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编辑部会约请多位批评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每个人都会用三四篇文章来介绍其特点与发展轨迹。创办至今《帕克特》已出版了100期,做了215个专题,已累积了1500 篇由著名评论人写的文章。
除了出版《帕克特》,迪尔塔还从两方面拓展其影响。一是每次出版《帕克特》都会在苏黎世和纽约展示他们推介的艺术作品,让读者尤其是收藏者实地感受这些作品的魅力;二是与艺术家合作,采取不同媒介与形式,如绘画、摄影、雕塑、 音视频等,创建签名和限量版的推广品,推广他们发掘的艺术家。自 1984年《帕克特》创建以来,已有四十多个国家二百多位艺术家加入了他们的推广项目。《帕克特》及其在苏黎世和纽约的两个空间俨然成为一个缩小版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资料丰富的文献馆了。

2010年9月,《帕克特》与《艺术世界》合作刊物

不仅如此,他们还与全球数十家著名美术馆有合作,将最有才华的当代艺术家展现给大家。三十多年来,经由《帕克特》介绍或与之合作的当代艺术家有几百名之多,那一长串的名字不只是光芒耀眼,在地域分布上也覆盖了东西方不同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当代艺术标志性或历史性人物尽入其中。那么,迪尔塔是凭什么做到这一点的,由他创办和主导的《帕克特》与其它杂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特别之处?
在回答我的提问时迪尔塔说,他们编辑出版的《帕克特》有三大特别之处。首先在内容上他们与入选艺术家有密切合作,艺术家可以选择对他感兴趣或了解他的评论家,对版面安排和网上呈现等,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所以每期出品都是与艺术家合作的产物。其次在形式上,他们做的不像杂志而更接近一本书。每次封面推出的都是艺术家的作品而不是其头像。再次在出版周期上,他们一年只出两卷。不过每次出版发行还会在苏黎世和纽约做配套展览,所以不像其他出版机构那么简单。
那么三十多年来《帕克特》总是这样一成不变没什么变化吗?他们又是如何挑选与之合作的艺术家呢?对这两个问题迪尔塔回答说,平台是同样的,但每个时代的艺术家不同,他们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也不同,但《帕克特》基本思路和侧重点没有改变。另外,对潜力艺术家的选择没有公式,主要是凭眼光在世间范围内寻找年轻有潜力的人,听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像中国的杨福东、刘小东、徐震和曹斐等,就是这样,各有面目。

《帕克特》内页,介绍中国艺术家曹斐

对艺术家的发掘是一方面,对读者特别是那些全球顶尖的收藏家,他们又是靠什么让家人手一册,爱不释手的呢?对此迪尔塔解释说,主要靠特色。他们不只是出版一份纸质读物,同时让入选《帕克特》的艺术作品在苏黎世和纽约的空间展示,也到世界各大美术馆展出,让著名评论家从不同角度细加分析评论,这就大大方便了读者和收藏家对入选新人的了解,既提供了新鲜丰富的信息,也帮助了收藏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么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难道别人会拒绝吗?另外,他们的广告永远放在封底,不会放在前面干扰阅读,这就隐含了他们对价值和金钱的态度,显示了他们的品味。
问题是这份深受收藏家欢迎的读物,为什么在出版发行了100卷之后,要停止出版纸质读物。他们是怎么考虑的?迪尔塔回答说,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很多人已习惯在网上阅读,这是他们停止出版纸质读物的根本原因。不过他们已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对电子读物的出版。同时在网上开放数据库向读者提供以往的艺术家作品介绍与评论文章的查询路径。在苏黎世和纽约的空间以及其它与之合作的美术馆,他们仍将继续举办介绍艺术家的活动和展览。形成一个连接艺术家、作品展览和艺术评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更大平台。
原来迪尔塔有了更新更有效的目标与追求。是的,在科学与艺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评论与介绍艺术家的传播平台因时而变,这既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