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野洋子遇见杨福东 | 上海种子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248   最后更新:2017/04/15 21:17:08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7-04-15 21:17:08

来源: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上海种子第二章

“时间的种子”

4.22 开幕

杨福东 x 小野洋子

去发现,而不必搜寻,你会看到万物蕴藏着奇迹

大众不会对小野洋子感到陌生。无论是作为赫赫有名的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的遗孀,还是作为以前卫著称的先锋艺术家,爱与和平的传播者,她的每一个身份都令世人充满好奇。

令她闻名于世的行为艺术《切片》,那一场宣扬“要做爱,不作战(Make love, no war)”的“床上和平运动(Bed Peace)”,或是在台上突然爆发的喊叫,都让洋子充满无限话题。

近年来,小野洋子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她的自我审视与思考,东方禅宗思想更得以显现在她的作品当中:向上延伸的梯子、贴上标签的水,或是棺木之上的树,都更给人带以平静的力量。

小野洋子 (图片来源网络)


而对于杨福东,大众对他的认知更多是长发,神秘的镜头语言和国际声誉。当然,还有那个跨界与Prada合作的2010春夏男装短片《一年之际/第一春(First Spring)》。

早在我们还沉迷录像厅的年代,杨福东便拿着胶片机开始了影像探索。1997年,他拍摄了第一部长片《陌生天堂》,五年之后,这部作品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杨福东从此在国际艺术界声名鹊起。随后的《竹林七贤》(5部分)已成为当地影像艺术史的经典之作。2004年,杨福东入选古根海姆Hugo Boss当代艺术奖。

与Prada的合作影片,则延续了杨福东一如既往的风格:黑白电影中,不同朝代、不同国籍的男人、女人在诡异的背景音乐中或惊恐地望向前方,或漫无目的地向前行走,或若有所思飘荡在半空之中。他们齐聚一堂,参与一场盛会,而后离开。这些抽象的、模糊的又具备强烈感官冲击的画面,以及当中带着不安、仿佛在追寻某项不可说之物的人,都带着强烈的杨福东色彩,即体现影像的模糊性与生活的不确定性。

杨福东(图片来源网络)


这两个艺术家以迥异的风格受到世界瞩目,但在此之前,或许没有人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先锋艺术家,另一个是颇具古典文人气质的影像工作者;一个宣扬“爱与和平”,另一个关注当下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妥协。

上海种子将他们名字相连4月22日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开幕式上,杨福东将出演上海种子研究员小野洋子的作品《献给上海的铃铛》。这个长居幕后的影像制作者,对于站于人前开展表演甚至还有些惶惶不安。但这也正是艺术的有趣之处:不同风格、不同国籍、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汇聚一堂,产生不可知,但又令人期待的奇妙碰撞。而这样的碰撞,也将打破语言与文化背景的阻碍,更好地与本土相融合。

4.22开幕表演|《献给上海的铃铛》

小野洋子作品

表演者:杨福东

此次《献给上海的铃铛》的表演将由影像艺术家杨福东带来。开幕式现场的观众将随机被分到一个铃铛,在表演者的祈祷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摇响它。在铃声的包围之中,他们可以许下心愿;尽管铃声可能并不那么和谐,但却是沉思中的共鸣。小野洋子并不要求大家要为地球做出宏大的行动,只是建议观众:“不要试图改变世界,那是漂浮在我们视野中的一个概念。请使用你的智慧并改变你的想法。”


此外,小野洋子还为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带来以下两项作品,敬请关注:

声音装置|《我们都是水》

“我们都是水”这首歌将出现在展览空间中,歌词的内容由“水的谈话”改编而来。“水的谈话”是洋子1967年所作的一首诗,并于同年在伦敦里森画廊展览“半风”里得以展示:

“你是水/我是水/我们都是水,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所以相遇如此简单/有一天我们将一同消逝……”

小野洋子引用了一些时代认可的公关形象,并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所以我又能有什么不同呢?

上海种子做了一批印有“我们都是水”字样的徽章,作为其由特殊意义的纪念品。

小野洋子作品《我们都是水》

图片来自网络


长期项目|《许愿树》

“许愿树”是小野洋子持续了三十年的长期项目,曾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展出。她邀请上海市民在其精心挑选的当地树种的枝干上系上他们的愿望卡。这些愿望将被发送到“想象和平的塔”,在那里与世界上无数其他人的愿望聚集。

装置于展览“半风”现场的《许愿树》,2013年6月1日-9月15日,

由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允惠,

图片由比亚克 • 厄斯泰兹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