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艺术的钱到底该多「清白」?
发起人:八卦连环掌  回复数:0   浏览数:1898   最后更新:2017/04/04 22:42:03 by 八卦连环掌
[楼主] 八卦连环掌 2017-04-04 22:42:03

来源:天下一叔


最近的世界戏有点多,先看了两个月白宫川普的真人秀,然后英国忙着脱欧而苏格兰忙着脱英,昨天从青瓦台公主到女主的朴瑾惠被逮捕。要说比水深,国际政治圈才是大 boss 们的终极较量。


今天,正在扭腰出差的二叔就跟大家聊聊这个由于涉足国际政治而充满争议的大藏家:


Zabludowicz 夫妇


拥有一个叔永远无法念顺溜的名字。


这对夫妇有多受争议呢?


一方面,Anita Zabludowicz 是「大英帝国勋章」的获得者,为了奖励她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贡献——该奖章是女王为了鼓励特定行业内卓越贡献而设立。许多英国重量级的人物都是该奖章的获得者,比如贝克汉姆夫妇和小雀斑等。


另一方面,有几百个年轻当代艺术家联合抵制 Zabludowicz 和她的赞助,不仅为了「如何更好地抵制 Zabludowicz」开起了研讨会,还听说有艺术家 couple,女朋友接受了 Zabludowicz 的赞助,男朋友觉得三观不合分手的……


真的是冰火两重天。

从Getty扒拉了一张夫妻合影,现在他们的姑娘也很活跃咯


Zabludowicz 的收藏和基金会由 Anita 主导,在二叔看来,她是夫妻之中爱艺术爱的深沉的那个。所以我们先说说她——Anita 是英国人,从小受父亲工作影响热爱慈善事业,又在妈妈影响下通读艺术史,这妥妥是欧美「模范藏家」的培养路径。


美院毕业后,Anita 在伦敦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当了多年项目经理,期间与丈夫 Poju 成家,后来她还重返校园,去佳士得学院进修现代艺术与拍卖课程(据实习生小妹介绍,现在去苏富比佳士得上课,仍然能遇到真·土豪太太,主要看你眼力……)


收藏了些什么


Zabludowicz 收藏自 1994 年成立以来,共藏有超过 500 名当代艺术家的 4000 余件作品,特别注重跨学科的新兴艺术——从最早 70 年代的影像装置到近些年火遍四海八荒的后网络艺术,比如泰特美术馆 2003 年成立的影像收购基金就是由 Zabludowicz 特别资助的。


据 Anita 自己说,在 2005 年某个早晨一觉醒来,突然认为「收藏当代艺术家不应该只是买他们的作品,而应该是给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更多更好的展示,让作品和更多的观众发生关系」。


好吧,从这个早上开始,这位藏家的工作就从疯狂买买买,变成展展展


2007 年在伦敦开放了第一个公共空间,由一家十九世纪老教堂改造的私人美术馆。

接着在芬兰岛屿 Sarvisalo 上发起了一个驻留项目,反正也是自己家的岛……

2011 年又在纽约百老汇 1500 号摩天大厦(话说,《中国日报》也在里面……)设了一个展厅。

去年年底她又在洛杉矶启动驻留项目;瞧这全世界都铺开了……


收藏怎么运作


其实展展展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么多空间怎么运作呢?叔就挑下亮点说。


Zabludowicz 收藏的展览主要有两种


第一是由策展人用主厅做个展或群展,也就是比较正常的运作方式。


第二种比较特别,名为「邀请展」 Zabludowicz Invites,即邀请一位很年轻的艺术家在副厅做个展。要求是,艺术家还未有任何商业画廊代理。

去年 83 年生的艺术家 Victoria Adam 的「邀请展」

通过作品中材料/形态/比例/卫生情况的不同来解读人体跟都市间的生存关系


跟许多公众空间一样, Zabludowicz 收藏几乎每周都有活动。从演出、放映、导览、座谈、书会、到手工作坊等等。


比较特别的是他们的「实践场」Testing Ground 活动,这是定期的青年艺术家和成熟艺术家的配对研究课程,为期一周。或是让艺术院校新毕业生来就某话题策划对外节目。

年初 Heather Phillipson 给刚毕业的艺术家就语言跟装置艺术进行交流。这姑娘很疯狂,一年十几个项目和展览,一个助手都没请,也没有画廊代理,全部自己搞


另外,像很多基金会一样,Zabludowicz 也有艺术家驻留,一周到四周不等,对艺术家没有创作或展览要求,就随便玩!但许多艺术家还是把在当地创作的作品留下了。

2014 年在 Sarvisalo 岛上驻留的美国大地艺术家作品拿出来就是岛上的生态地图


除此之外,她还时不时来一个野心十足的大型制定项目,通常在户外展出。

Haroon Mirza , Ed Atkin , James Richards 被聘请在纽约时代广场制定名为《回声室》作品,呼应所在地的历史重要性


当然了作为金主,Zabludowicz 也对欧美美术馆进行大量赞助。藏品出借和与其它美术馆的合作,也让她的收藏关系网异常错综复杂。

如此先锋的收藏,当然少不了二十一世纪以网络作为艺术语言的重要作品,上图是高古轩代言的 Albert Oehlen ,借出白教堂去年的大型《电子高速公路》群展


被抵制的收藏家


然鹅,你不禁要问,在当代艺术行业撒了那么多钱,尤其是重点资助年轻艺术家,怎么还会被年轻艺术家骂呢?


插句题外话,感觉也许未来可以写一个「被骂得不行不行藏家专辑」……


是的,这就要说到故事的男主角, Anita 的丈夫 Poju Zabludowicz 了。


2014 以巴冲突期间,左派网络媒体《静音杂志》发表了一篇匿名文章呼吁抵制 Zabludowicz 收藏,将问题指向 Anita 丈夫 Poju 的以色列出身。


《静音杂志》声明概要:

Zabludowicz 试图利用年轻艺术家的辛苦劳动洗清那些很脏很黑的钱,这家机构把伦敦艺术家的事业与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罪行联系了起来。我们号召艺术家跟机构与巴勒斯坦受难者肩并肩,停止参加 Zabludowicz 一切活动,并撤回其馆藏所有作品。


Poju 是谁


Poju 的父亲 Shlomo 是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生还者,在二战后移民芬兰,通过向以色列交易军火发家。他创建了以色列最大的军工承包商之一:Soltam Systems ,不过,这家公司的全盛时期是 1979 年——伊朗革命前。那时候的 Poju 大约二十岁,刚刚毕业。


二叔去找了半岛电视台发布的巴以冲突 2014 年军火清单,确实有 Soltam 公司在七十年代生产的 M71 榴弹炮(不得不说保质期扛扛的)。但是,从八十年代开始,Zabludowicz 家族的重心早已从军火转移到以地产为主的其他产业。2010 年,Poju 已经将 100% Soltam 的股份卖给了美国公司 Elbit Systems,将军火生意从集团剥离出去。

M71 榴弹炮长这样


军火大亨 Shlomo 的两个孩子中,儿子 Poju 继承了从商的家业,现在主要操盘一家名为 Tamares 的私人控股公司,以地产、科技、金融、一级产业跟娱乐休闲业投资为主。


复杂的移民背景,加上家大业大,注定了 Poju 必须在国际政治间长袖善舞。


80 年代中期,Poju 就是现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好友。在内塔尼亚胡的第一个总理任期,Poju 贴心提供自家别墅做第一家庭的度假去处,Poju 也因此享受了在伦敦「非官方以色列大使」身份。2005 - 2013年,Poju 持续在资金上赞助英国前首相 Cameron 及保守党。2015 年,他赞助了芬兰首相 Alexander Stubb 的竞选,同年也捐给克林顿基金会 10 - 25 万美金。这种政治献金和黑社会的保护费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不过,他还有一项公共领域的活动,是 2002 年创立的 Bicom(英以交流研究中心),被称为「以色列政府在英国的顶级宣传机器」,而 Poju 正是这家非盈利机构最大的资助人该组织官网描述的使命中,很直接的面对了巴以冲突这个政治话题,公开表态认为以色列人民有权利在安全的环境下生活,巴勒斯坦人民也有权利以和平的方式成立独立国家。

以巴首脑


Bicom 从十五年前就开始运输记者到特拉维夫进行报道。驻伦敦的外国记者们也频繁收到他们的媒体活动邀请。活动通常在高级餐厅里举办,时不时还能采访以色列政府高层。


一个外媒感慨:「Bicom 有时一天就开好几场媒体发布会,跟他们一比,支持巴勒斯坦的那些机构简直被秒成渣」。


虽然很多人控诉 Poju 以投资利益为目的掌控政治或干扰民意。但是说真的,作为精明犹太商人,这种在国际政客间穿梭寻谋利益,真的只是他们的本能。


艺术圈的抵制者们


一边,Poju 在国际政治圈 biu biu 地扔金钱炮弹,一边,伦敦的艺术家们也朝他和他老婆 biu biu 地丢唾沫炸弹。虽然感觉后者要弱一点。


2014 年抵制者们开启了一个匿名公告,呼吁艺术家不要参与任何 Zabludowicz 的活动。之后,抵制者又发表了两次陈述,包括在金匠艺术学院开研讨会,讨论如何抵制 Zabludowicz。在网上你会找到一个由 200 余位当代艺术家公开签署的针对 Zabludowicz 抗议书——虽然在这 200 人里,叔并没找见认识的名字(其实……这证明了叔和伦敦青年艺术家圈有多不熟)。


不过,读了整个抗议书之后,感觉抵制者们的逻辑跟考能力有点让人犯晕,反而有点给联名的艺术家们抹黑:


比如提到 Zabludowicz 家族跟以巴冲突的关系时,这个抗议书文风充满浪漫主义,放了许多许多大话,但是无论是在抗议书还是抗议书之外的证据里,都找不到任何对于「黑历史」或的考证。


还有结尾段。公告号召以 Zabludowicz 为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关闭自己的空间,无条件捐出财产和土地,让艺术家自己支配这些资源」。这诉求听起来有点别扭……主要是感觉很多抢劫犯也是这么说的。


这样不负责任的申诉,让叔为签名的两百多名艺术工作者揪心:在所有主流艺术机构都与 Zabludowicz 收藏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情况下,这样的立场,会不会让这些原本就非主流的年轻艺术家更边缘化呢?


Think outside the Bomb


在抵制 Zabludowicz 收藏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更强的抵制以色列运动。它提倡对以色列的贸易禁运和文化制裁,认为任何使得以色列得到近西方主流文化认可的活动,都是在掩盖其非人道军事侵略。


过去几年来,英国更成为了抵制以色列抗议活动的国际中心(当然了,巴以问题的根源本来也和英国人二十世纪初的委任统治地有关)。至今,仍有以色列政军界人士因害怕被作为战犯拘禁,避免造访英国。如以色列航空的现任 CEO Eliezer Shakedi 就因自己曾担任以色列空军司令,不敢访问英国。


作为一个商人,Poju 谋求国际政治的顶层影响力乃是生意人本色,并不能抹除 Zabludowicz 夫妇为当代艺术花出去的真金白银和做出的贡献。而纲领计划不够清晰,为「反战」而反对,态度盲目笼统又缺乏证据的抵制者们,会不会伤人伤己呢?


鸡汤时间,摘录犹太历史学家 Yuval Noah Harari 新作《未来简史》中的一段话:


「在过去的 7 万年间,人类先扩散,再分成不同群体,最后再次合并。但合并并不代表一切回到原点。过去的多元族群融入今天的地球村时,各自都带着思想、工具和行为上的独特传承,呈现一路走来的收集与发展成果。在现代的食品柜里,就有中东的小麦,安第斯地区的马铃薯,新几内亚的糖,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同样,我们的语言、宗教、音乐和政治,也充满着来自地球各地的传世宝藏。」


艺术也是这样的传世宝藏。它赋予参与者感知和想象的能力,让我们体会生而为人的知觉、情感和欲望,找到互相的共性。


要创造,不要分歧。

*  Zabludowicz 夫妇并没有就抵制问题公开发言过。


一枚冷炮:



以前写过艺术品投资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其实国外也一样,最近一个法国书信手稿投资公司,Aristophil,被怀疑是旁氏骗局,在调查中冻结了资产,导致破产清算。之前这家公司号称通过对收藏级别的书信手稿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 8% 的年化收益,门槛也不高,才 1500 欧元。


但你一定想不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家公司有 54 个收藏组合, 吸引了 18000 个投资人,总共 8.5 亿欧元的投资!就算是旁氏骗局,也是艺术圈骗局的顶级高手了。


与此同时,一家叫做 Arthena 的美国艺术投资公司不仅融了一百万美金天使轮,而且居然进了大名鼎鼎的 Y-combinator 孵化器。这家公司自称是首个在线众筹平台」,给普通人机会参与艺术品投资,并且过去的投资收益有 13.4%。研究了一下商业模式,也许是你们的叔年纪大了太保守,怎么觉得,历史就在不断不断地重演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