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盛景下,M+将如何增强香港乃至亚洲学术体系?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018   最后更新:2017/03/30 23:12:58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7-03-30 23:12:58

来源:artnet 文:Henri Neuendorf


香港M+美术馆行政馆长华安雅(Suhanya Raffel)及策展人郑道炼(Doryun Chong)。图片:致谢西九文化管理局/Getty Images



作为香港20亿美元的西九文化区重点项目的M+博物馆已经初见雏形。

香港地区艺术市场的近年来的愈加繁盛,让人不可忽视,让博物馆涵盖了从设计、建筑、移动影像以及视觉艺术,为地区提供足够的学术支持。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由著名的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设计,目前仍然在建设当中,不过馆藏作品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件,主要为战后和当代艺术作品,馆藏也体现了相当大的地域特点,约有26%的藏品来自于香港的艺术家,以及更多来自于亚太其他地区的艺术家。

M+博物馆渲染效果图。图片:来自Herzog & de Meuron,致谢西九文化管理局



在香港巴塞尔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 M+的执行馆长华安雅(Suhanya Raffel)以及主策展人郑道炼(Doryun Chong)对artnet新闻谈及了香港的艺术现状以及在未来政治图景下的博物馆。

与纽约、伦敦或者柏林等其他艺术中心城市相比,香港的艺术现状有何特别和不同之处呢?

华安雅:香港在亚洲,这里聚集了大批来自中国本土、日本及东南亚的艺术家。这便是香港的地域特色,也是它的不同所在。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多元的表达。

郑道炼:香港正处在一个振奋人心的阶段,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其艺术生态的方方面面也在愈发茁壮。规模虽然目前尚小,却有日渐蓬勃之势,这也是我搬来这里发展的主要动力。

再者,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确实也提供了很大帮助。而那些来到此地谋求一展宏图的机构们也有助于香港艺术的发展。外来画廊来此开设据点,本土画廊也长势良好,这些都是助力。当然,M+在次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关键是来自各方的力量都有凝聚一心共筑香港这一全新文化聚落的愿望,形成了家庭般的同盟氛围。

M+博物馆渲染效果图。图片:致谢西九文化管理局



就文化基础而言,与纽约、伦敦及柏林相比,香港在成为艺术中心的道路上现阶段还有何欠缺?

华安雅:香港发展需要的不是市场驱动的文化单位,而是博物馆、剧院这样的机构。目前,这方面的基础尚且薄弱,这也是大力发展西九龙文化区的强大动力所在。

那么西九龙文化区,尤其是M+美术馆将如何塑造香港未来的艺术前景?

华安雅:我认为这种改变会是惊人的。我确信香港的艺术图景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剧变。一方面,M+的到来无疑会将香港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及艺术实践者们带入国际视野。另一方面,M+也会将国际艺术体系注入香港,包括那些国际上主流的当代地域文化。

对于香港艺术现状来说,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华安雅:我想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目前香港的艺术环境充满活力,并奇迹般催生了一批不逐名利的艺术家。这里的艺术市场也反应良好,开发香港的博物馆才是当务之急。这便是当下的现状。

就M+美术馆的藏品而言,当下关注的重点在哪里,以及这一类藏品在未来是否还会有不错的发展?

华安雅:我们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方向,那就是对视觉文化的收藏。其中包含了视觉艺术、动态影像、设计,以及20至21世纪之间的建筑。因此这是一个以现代和当代艺术为重点的收藏路线。

郑道炼:M+美术馆的收藏按年代来讲,主要集中在当代。藏品们大部分主要是来自于1950年代至今这段时间,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超出了这个时间范围,是来自于20世纪的上半期。这是一个十分全球化的收藏,但是我们最初开始收藏的重点还是从我们所在的香港和大陆这里开始的。我们也试图让我们的藏品变得更加国际化,虽然我们也并不是要收集到来自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作品,但是我们确实在认真努力的打造一个更加丰富的能贯穿整个亚洲的收藏,比如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而且藏品们也将不会仅仅局限在纯艺术。

M+美术馆效果图。图片:Herzog & de Meuron, 致谢西九文化管理局



那么这些藏品的目标观众会是谁?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谁?

郑道炼:我认为任何严肃的美术馆都需要把它所在的当地社群作为最首要的目标群体。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香港的传统就是长久以来扮演者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角色,并且之后我们还会对我们的邻居更加开放,以及来自国际上的观众们。

在中国大陆有着巨大的人口数量。以珠三角为例,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的交通,你将会接触到近1亿的人口。因此,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潜在观众群体。除此之外,香港一直也被经常作为传统的空港和海港城市,在三个小时内,你就可以从这里到达首尔、东京和加尔各答。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大范围的可以直接变成观众的受众群体的。还有就是,随着巴塞尔艺博会每年在香港举办,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正在形成的相当数量的并且很国际化的观众群体。

你们觉得变动的政治形势将以如何程度制约你们作为一个机构的独立性?

华安雅: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受到来自这方面的任何影响,而且我们也一直在做我们觉得合适的项目。当然,策展上的独立性对我们M+来说是很关键的。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份组织结构用来支持M+的董事会,同时就包括了一个主要负责收购的委员会作为M+董事会的下属组织。这种结构在如今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行之有效的。

郑道炼:怎么说呢,我们并不会设想将会存在限制。我认为,当下不断升级的政治形势和局面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我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有趣的时间节点当中。在这里,会产生许多完全意想不到的改变,不仅是香港和中国之间,世界上任何的地方都是如此,不是么?

在这里,我认为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认知,那就是审查制度无处不在。我的确也认为文化输出端经常需要与之作斗争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认为他们总能以一种十分聪明并具有创意的方式来应对。而且香港与中国大陆还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表达自由和媒体自由是被基本法所保护的,也就是我们的宪法。我个人并不打算去回避近几个月来发生的一些争议事件,并且有一部分人也在确实受到了惊吓并显得十分忧虑,但是,我想重申的是这是一个你需要去协商和习惯的事情。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事情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对我们造成任何的影响,而且我并不认为它在近期会演变成任何严重的问题。

M+美术馆效果图。图片:Herzog & de Meuron, 致谢西九文化管理局



你认为M+是否有责任去以及如何去回应这些动态?

郑道炼:我认为我们目前最大的责任就是去建立一个可以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美术馆。我并不相信为了政治上的挑衅而去用政治的方式还击。我们最大的责任是将自己做成一个恰如其分的文化机构。我并不是天真的认为文化和政治是毫不相关的,它们确实是互相联系的,但是我们在这里也并不是一个党派机构。我那些在纽约和伦敦的同事们也会跟我一样有相同的答案。

译:Wenjia Sheng,Liu Y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