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 申承帛金容勋,讲座,展览
发起人:linbaili  回复数:0   浏览数:985   最后更新:2017/03/28 15:21:29 by linbaili
[楼主] linbaili 2017-03-28 15:21:29






《石头》

申承帛金容勋

系列展览异体:后人类世界的人类身份

2017331—2017428

上午10:30 - 下午6:00,周一至周五(周末及节假日闭馆)


开幕式和艺术家对话:2017331日,下午7:00-9:00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策展人:林白丽


您是否想象过,如果自己不是人类,而是一只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鹰隼或在树上上蹿下跳的猴子会是怎样?如果转世化身为一块石头,那又如何?它们可能并非你最想要的变身选择,尽管如此,难道你不认为这很有趣吗?自从旧石器时代抓起第一块燧石以来,人类一直不断追求拓展自己的能力,磨砺自己的感官——延伸和扩大自己的感知领域。在石头项目中,韩国艺术家申承帛和金容勋通过技术假体审视人类对自我完善的这种执着兴趣——将这种感知延伸理论应用于与火山岩一样静止不动的物体。


郁陵岛,韩国的火山岛


两位艺术家亲赴郁陵岛,选出一块岩石,然后给它装上一系列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海浪反复拍撞岩石时的冲击和振动。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展出时,为重新演绎这种体验,他们用电磁阀搭建起一个结构,观众可以坐在里面体验惊涛拍岸的感觉。




作为人类,我们时常把自己想象成所谓的宇宙主宰,做着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如果要我们固守在一个地方或永无尽头,又将如何?何不抽离我们作为全能生物的角色,变身静物,尝试另一种肤色,体会成为非人类的感受。


坐在这个振动结构中,我们可以开始想象,对于生活在人类世时代的其他生物体而言,它们有何感觉——默默看着人类资本主义慢慢地揭开错综复杂、深奥微妙的自然体系,即数百万年的进化产物。


长期以来,申承帛和金容勋一直对人类的这些界限和定义很感兴趣,这从他们对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软件的诸多实验中可见一斑。举例而言,猫或人类探究了人工智能无法精确区分人脸与猫脸的问题——对于计算机而言,猫与人类往往难以区分。另一部作品《动物分类器》开创了全新的动物分类学概念,采用的类别包括属于皇帝经防腐处理用很细的骆驼毛画笔绘制刚刚打破了水壶。他们从科学分类方法(例如植根于人为科学理性主义文化中的林奈分类层级)中寻找乐趣,在钟罩中呈现一系列液晶显示屏,显示各种从谷歌图片搜索中挑选出来的相关标本——用图像识别软件替代知识渊博的科学家。


《动物分类器》,2016年,TensorFlowInception-v3,在线图像,14台树莓派微型电脑,14块雕刻金属板,14个玻璃圆顶和14台显示器。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他们的实践看作计算机的人物素描。计算机如何分析视觉数据?“Fadcha” http://ssbkyh.com/works/fadtcha/



“FADTCHA (测试12013年,书,28页,彩色,英/韩,20.5 cm x 20.5 cm



“Aposematic Jacket”2014年,镜头,RaspberryPi,摄像头,Wi-Fi模块,电池组和面料,15 x 60 x 70 cm


无论你是否喜欢,我们的生活的确与机器紧密相连,正如与大自然和动物王国紧密相连一样,而随着这些界限逐渐模糊,我们开始怀疑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义物种——我们更倾向于动物还是机器?

正如伊丽莎白·奥丽尔(Elizabeth Oriel)在《动物将谁界定为》(“Whom Would AnimalsDesignate as “Persons”)一文中意味深长地写道:


人类是否具有机械性的一面,而这些最高智慧、可靠性和可控性品质是否应该成为我们人类的标志,我们最自豪的特点?又或者,我们与祖先、我们的根的联系,我们对这些关系的尊重以及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系统的依赖,才是我们的定义属性、我们最重视的东西?[1]


后人类主义不同流派一直存在争论,第一次是发生在动物研究领域——“人类坚持说”——指的是动物应该被划分为人类。当然,很多个案赋人格予猿,例如根据认知、同情等定义,甚至赋人格予生命系统,例如新西兰旺格努伊河,这条河被认为是一个综合生命体,得到两位指定官方监护人保护,一位来自部落土著人,另一位来自新西兰政府。


与此同时,考虑到在法律意义上公司亦被视为,欧洲议会目前正在起草确保机器人人格的法律。


因此,人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知觉,意识,情绪?许多动物也能体会这些。传统上,我们时常将人性视为我们相对于其他物种的优越之处,但当我们被一个远远更高智慧、更有能力、不用经历细胞死亡、癌症、心脏病的优越物种——机器人超越时,会发生什么。若真如此,我们将变得像岩石一样无助。


艺术家简介

申承帛金容勋是首尔一个艺术二人组合,成员包括申承帛和金容勋。这个艺术组合主要探索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申承帛毕业于延世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金容勋已完成悉尼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学士学位。他们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文化技术研究生院读书时认识,完成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后,2012年开始以申承帛金容勋的名义工作。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展出,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 Festival)、维也纳双年展(Vienna Biennale)、德国艺术与媒体中心(ZKM)和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 Korea)。


http://ssbkyh.com/


林白丽(Rebecca Catching

林白丽,当代艺术平台《装配线计划》执行总监、中国网上艺术杂志《燃点》联合创始人。过去15年里,她在中国担任杂志编辑、艺术批评家、美术馆总监、博物馆策展人。林白丽的研究和策展重点包括佛教/道教思想与当代中国艺术间的持续对话(从文学中学习系列)、社会实践领域(装配线计划工作室),以及东亚新媒体艺术实践背景下的后人类主义课题(异体)。


《石头》

申承帛金容勋

系列展览:异体:后人类世界的人类身份

2017331—2017428

上午10:30 - 下午6:00,周一至周五(周末及节假日闭馆)

开幕式和艺术家对话:2017331日,下午7:00-9:00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AKuB

策展人:林白丽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18号(近山东中路)浦汇大厦101


主办单位: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特别鸣谢:

装配线计划工作室

新媒体制作伙伴:上海河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 伊丽莎白·奥丽尔,《动物将谁界定为?关于避免人类中心主义及包容其他》(“Whom Would AnimalsDesignate as “Persons”? On Avoiding Anthropocentrism and Including Others),Journal ofEvolution and Technology3期第24201493日,第44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