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网:巴塞尔“捡漏”,居然发现“爆款”
发起人:艺网ywart  回复数:0   浏览数:1946   最后更新:2017/03/25 10:30:55 by 艺网ywart
[楼主] 艺网ywart 2017-03-25 10:30:55
                       

艺网

香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市,每年三月都汇集世界各地的朋友参与到巴塞尔这场艺术的盛宴里,至今已是第五届的ArtBasel HK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吸引了全世界来自各个国家的画廊机构、策展人、艺术家、藏家和艺术爱好等聚集观展,在亚洲引领前沿的艺博会中体验当代艺术魅力,而这一切正如一场如期而至的艺术约会。有人说,艺术让香港更值得尊重;也有人说“HKis going as crazy as Miami”。的确,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目不暇接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新面孔加入到当代消费。高水准的艺术展就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消费,也拉近了人们和艺术的距离。

实际上,在巴塞尔香港会展正火热的几天,已经有一些微信号推荐了几十号大牌作品,小编在这里就不重复推荐。二十二号正处巴塞尔vip当晚,朋友问我如预算两万,可否购得心仪的作品。巧合的是,身边好几个朋友也是如此盘算,计划起步收藏艺术品从巴塞尔入门,肯定不错。当然,除了网络上强力推荐的几十件“爆款”,吸引眼球且价格不菲。一些没被提及的作品,也时常曝光在我们的朋友圈,它们大多价格合适又富有新意。谁说艺术消费一定是曲高和寡。

在这里小编采集了几个“明星”小件,一起品味。

Rebecca Baumann

丽贝卡.鲍曼

进入展会很快步入眼帘由Starkwhite带来的丽贝卡.鲍曼(RebeccaBaumann)作品,机械翻动的彩色卡纸像秒针一样的哒哒作响,吸引观者。不仅如此,这种新浪漫主义植入到现代科技的作品,实在让人难以挪开目光。不算新鲜,却拨动几丝小情绪。

出生于83年美女艺术家丽贝卡.鲍曼(Rebecca Baumann),生活和工作于珀斯。她的作品涵盖了各种媒体,包括动力雕塑、摄影、表演、数字动画和装置。她着迷于人类情感的复杂运动,以庆祝和仪式的方式来追求幸福。她借鉴心理学、社会学、色彩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将这种兴趣扩展到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她的作品通过体验瞬态和情感来影响着观众,鲍曼经常使用诸如彩色卡片、金属丝、烟雾、气球和飘带等具有偶然性和极端性节日材料,通过各种机制包括扇子、钟塔、钟表和雷管等带人们进入生活。

这次在巴塞尔香港会展展示的作品是她的一个动力雕塑装置,由15个电磁触点标志组成,通常用于运动记分牌,并被编程以创建她所描述的“彩色叙事”。

她对色彩的兴趣源自于以超越意识思维的方式对我们能力的影响,并将她的作品中不断变化的颜色与人们感受到的情感联系起来,她质疑颜色的特殊布置是否能够触发特定的感觉。她的作品也质疑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情绪的操纵,以及为什么被颜色和运动的某些组合引诱。

鲍曼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这也是她的作品第二次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面亮相。她的作品主要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家美术馆展示,也被公司及私人收藏。

Stephan Balkenhol

史蒂芬.巴尔肯霍尔

同样在艺廊荟萃单元,德国当前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家史蒂芬.巴尔肯霍尔(StephanBalkenhol),一气呵成的雕塑工艺,整块木头上犹如油画笔“绘制”在帆布上的大色(刀)块,大气清晰。活泼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可见艺术家深厚的造型艺术造诣。

1957年出生于德国黑森州的巴尔肯霍尔。1976年至1982年间在汉堡造型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深受艺术家UllrichRuckriem的教导,受到抽象 、简约和八十年代中期概念的影响,其作品围绕人物形象而展开,并以别开生面的具象人物雕塑而著名。

巴塞尔“捡漏”,居然发现“爆款”

巴塞尔香港展会史蒂芬.巴尔肯霍尔作品

巴尔肯霍尔的作品中清楚地反映了对日常材料的表达和解释的新手段。自1982年以来,雕塑家的创作开始呈现单一的原始形象:一个比正常人物比例大的形象和头部,直接从一块木头上雕刻出来。巴尔肯霍尔用传统工具处理木材,始终将木材视为生物体。其中雕出的凹槽、裂缝、碎屑和裂缝清晰可见,并记录着雕刻的过程。头部、脸部 — 用颜色标记强调与身体的区分。他的作品以普通人的形象示众。作品没有太多显示主观感觉或情绪的迹象,并且不包含社会学或社会关键参考。他的人物具有完全自主的存在性和泛化的模糊性,这体现了后现代人生活的存在意识。

Wolfgang Tillmans

沃尔夫冈.提曼斯

美术馆级艺术家沃尔夫冈.提曼斯(Wolfgang Tillmans),对许多亚洲的影迷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他在欧美的地位早已远远盖过了许多艺术名家及摄影师。这次在巴塞尔香港展会也让图像爱好者大饱眼福。

他的作品表达直白、貌似表面,各种琐碎及伸手可拍的照片在无逻辑组合下如同我们当下泛滥的网络信息。大多在初次看到他的作品都没太能理解,可在其背后具有的强烈的当代性,是图像时代不可多得的直观表达。

巴塞尔香港展会沃尔夫冈.提曼斯作品

提曼斯是第一位获得透纳奖的摄影师。2013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从业者之一,同时也是唯一一名以摄影师身份进入前20的艺术家。

他曾说:“摄影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墙上的挂品,我也不会去探索创作那些看似像人们所谓的“摄影”的作品。我的照片大多像是杂音,但它们都有非常确切的意义。”他并不这样的任意搭配是出于何意,完全出于非常着迷。

他的照片几乎拍下来就是成品,因此没有什么麻烦的后期加工。“出于这样的原因我爱上电子音乐,你可以温柔地做疯狂的事,我很庆幸自己所生的年代。一张照片就是一张纸,但有时它可以变成很有意义、很有艺术性的东西。”他说。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以什么姿态生活,然后聚在一起决定了一个社会怎么存在,观察社会一直是观察个体的组合或累积。这也是他看待对象和创作作品的初衷。

Patricial Piccinini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

Artbasel在他们官方的Instagram里面展示了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的雕塑作品《TheDancer》,这同时也是小编最爱的一件作品。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最为关注的还有她另外一件“爆款”作品。(图下)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是澳大利亚颇具代表性的当代数位艺术家之一,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大展,如德国柏林、韩国光州、英国利物浦双年展、中国台北当代艺术馆的“科技禁区—当代媒体艺术展”等。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作品涉及雕塑、绘画、摄影、数码艺术等,她在雕塑中运用大量不同种类的材料。她关切伦理议题、构成“生命”的元素以及对变态形态形体的社会态度和责任。她的数件艺术作品以外的急剧变化的高科技物质环境为经,以内的潜伏的人体变种危机为纬,交织出艺术家个人对于未来世界人造化、数位化、异端化的忧虑。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当然,丰塔纳的《空间概念,期望》、MarleneDumas的《The Deceased (Old Man)》、Luc Tuymans的《The Swamp》等这些优秀的作品的确耐人寻味。后期小编会陆续为大家推介相关艺术家。

巴塞尔“捡漏”,居然发现“爆款”

巴塞尔“捡漏”,居然发现“爆款”

想了解更多艺网艺术品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艺网大拿

更多艺网艺术品来源:http://pages.ywart.com/news-dana/37


上艺网,购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