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绘画何为?
发起人:北门骞  回复数:0   浏览数:1561   最后更新:2017/02/28 22:56:26 by 北门骞
[楼主] 北门骞 2017-02-28 22:56:26
今天的绘画何为?








此为个人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所绘-1



这些天我对绘画突然产生异乎寻常的知觉,它究竟是什么呢?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对绘画者意味着什么?作为视觉文化,对人类社会又有着怎样意义?从历史上说,它们很好理解,因为历史上绘画几等于视觉文化,无论作为审美主体还是客体,它们固化着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爱恨交织,性情圆缺;同时又承受着这文明世界演化所需要的全部视觉资源。只是随著19世纪末照相机出现,绘画上述意义已被大大打了折扣,到刚远去的廿世纪,由于艺术格局完全多元化且计算机发明产生各等图像软件,促使图像产生易如反掌,绘画原本赖于骄傲的表现意义、社会文化意义亦被悉数瓜分,绘画的本体好象没剩下什么了,也难怪绘画终结论一直喋喋不休,那是有现实基础的。但同时我们毕竟还看到,这类终结论自上世纪初至今,跨了近百年时间,绘画大师依然辈出,依然在整个艺术领域各领风骚。无论是专业批评家还是艺术或非艺术人士,当大家在美术馆惊讶于种种有趣或莫名奇妙的装置的综合材料的和媒体艺术时,不经意间一个回眸,一个照面看到其墙上,某幅精采的平面油画或水墨作品,刹那间还是会被吸引,被打动、感动,以至于驻足良久。这就是说,绘画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和魅力,它远非终结论所断言的;所谓终结论在今天看来,如同上世纪初一并出现的物理学已死,哲学己死,以及诸如中国画穷途末路一样,如不是胡说八道,便是见风就是雨的杞人忧天。

那么,绘画在今天还有什么作为?思量之,探究它,很有意义,对我一类本身从事绘画的来说,其义甚至是安身立命的。

(一)

论到绘画,我首先得提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人眼里,它最大功用就在于“补壁”,具体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物,凡建筑都有墙,大至国家议会大厦、跨国公司大银行大厅走廊以及专业美术空间,小至平头百姓中堂、卧室;凡墙总不能让它一无所有地空闲着,(这是人类本性!)绘画本是基于此而发明而存在,而让人们“静观”,达到传说中的篷壁生辉。古人认知里这一功能,在今天,尽管过去漫长漫长历史却依然如故;换言之,我们生活所依赖的墙壁,它依然是唯一“刚需”;如同书法艺术的“刚需”源于我们汉人的书写一样,除非某一天我们生活突然丧失了这类刚需,否则它会相伴相生,直到天老地荒。在今天的时代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作补壁,如摄影作品,如使用计算机图像软件完成的“静帧”之作,但是那类作品因着相当部分依赖机器制作过程,使得作为作品的“静观”信息量并不充分,至少远低于绘画的。如代之于其它工艺性壁挂类,但这类再顶级的玩意也抵不上一幅中等水准绘画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制作之前太在于一种目的与功用,即在于“有用之用”了,使得人们在静观中的审美大有限制。而绘画的妙处就在于其“无用之用”,至于有人曾问过我的“无用之用”算什么玩意?那只有劳驾你去补补老庄思想的课了。(善意提示:这种补课是需要你倒空自己,尤其好恶成见,不然你是在无用功。)

所以,今天艺术格局尽管十分多元,多元到几乎拥挤不堪,但绘画作为最好艺术的“补壁”还是无可取代。虽然它在形态上、表达上肯定会随时变化,也会由中心沦落为边缘,然谁也不知道啥时又走向中心。我们不妨再想想,要是在当下那些大型艺术展上,惟展示装置的多媒体的身体行为的,既使让它们占满所有空间和墙壁,看起来十分丰富多彩,但给人感受就会缺乏某种深度,那深度便是构成艺术渊远部分不可或缺的绘画所在。


以上三幅我直接取于百度图片,不知作者,列出它们,只想说明今天这类绘画尽可以使用计算机制作。(二)

应该看到绘画艺术本身到今天,因着各种观念与主义推动,其手段、材料,方式同样丰富无比,这样的丰富好的一面,不用赘言,不好一面则使得每个置身其间绘画实践者,再也不可能象过去那样依赖于美院教授那点技艺及知识,你的一生需要学习,随时随地面临着迷径与选择,也就需要你更多理性和智慧,去分辨哪些是它交叉间的枝枝栉栉,哪些又是其屈指可数的路径。特意指出这一点,则基于时下有些画家的绘画变成图像制造,更过的还用机械性的、广告式的方法绘制,他们不知这类绘制还不如采用现在计算机图像软件制作更快更好也更易。不瞒大家说,凭个人对那类软件熟悉程度,一个晚上足可炮制完成,然后拿去作微喷打印,配框就行。还有些画家则太迷信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以为绘画真可以介入现实而一味选择政治的、环保的题材。殊不知绘画的特长与选择的题材并无关,这类题材如以多媒体或装置以及象身体自残方式所起社会影响力,完胜过你平面性画布的玩意。

从宏观上看,这同时意味着绘画的路径选择己不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是所剩无几的。但无论怎样绘画之所以绘画的“手工性”,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条。只有在手工的路径上展开,无论其图像、造型、色彩,还是其意义、观念,那怕是一点一划微妙间,都可以一以贯通地传递画家独特的体温和印迹。正是这种体温印迹才是当代艺术任何种方式都难于企及。达到所说的绘画式“静观”,进而它才能如马三立先生的相声“逗你玩”,谁都知道他在说什么,却有种感觉总让人百听不厌。作为墙上补壁,就有“品”了。什么是“品”?一口、二口、三口至无穷也。德拉克鲁瓦说:“绘画可以在一瞬间尽览无余也可以在更长时间欣赏不己。”诚哉斯言。


此为个人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所绘-2

说到手工性,也许有必要另诠释一下个人一个老主张,这就是画家在今天应该重返它早期的手艺人角色。这一主张,我知道会让很多同行不快,他们心中高大上的艺术高端美梦怎么可与下里巴人操弄手艺搁一起呢?但我想告诉他们的是,拿画笔的手与拿木工雕花的手都一样,都需要具备一手好活,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技术,以及经验的累积和开悟。不具备这些能力,绘画的“手工性”是落实不到位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油画界曾经提倡过,油画首先要象木匠那样先将手头活干好再说。当年的倡导可能有些机械,但而今却有着切实意义。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面对的已是后工业加信息化加越来越智能时代,这种大背景下只有你想不出、没有做不出,而且还是大批量,轻轻松松做出来。但是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它无论如何免不了带着机器的络印。这就成就了手艺,使手艺人的技艺成为稀缺又高难度的活计。物以稀为贵,由此去做个手艺人,让自己每天沉浸在手艺里变成习惯,然后让自己的灵魂都浸裹进去,手艺如进乎此,亦足以让这个时代荣耀无比的了。

我们的东邻日本,一直推崇匠人精神,甚至视杰出匠人为国宝。他们匠人居然可以将一种米饭寿司做一辈子,将一类茶道玩廿卅年,更别说他们在书道上的非凡追求了。据此种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将绘画定在手艺人角色?


此为个人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所绘-3

(三)

现代社会对艺术的要求,特别注重的是对一种事物的新视角表达。绘画在它廿世纪初现代派时期狂飚突进,正迎合了这种表达,随着当代艺术林林种种表达方式兴起它就被取而代之,这就难免被边缘化。好在艺术功能很多,比如作为修身养性的自娱自乐作用,绘画还是最佳担当。任何人,几乎在任何时空,只有找得到一枝笔,一张纸就能够玩起来,天马行空,让你玩得还很有情怀,很有成就感,看上去还很高雅。众所周知,从早期的英国前首相邱吉尔退休后的画作,到美国摩西奶奶到前总统布什离任后画画生涯,甚至于国内遍地开花的“老年大学”里书画班,无不说明之。请想想,世上有哪样艺术方式能象它那样直接、方便且有无穷创造感?大概这正是绘画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基础吧。


此为个人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所绘-4


但我们如果仅仅将它停留在修身养性层面那真是小看了,它照样能够进行艺术本质性的创造活动的,对此,不妨再举出传统文人画为例,谁都知道这种绘画方式就在于修身养性,但谁又能否认其可以“比”,可以“兴”,可以表现,以至于“文以载道”的?从宋代苏东坡,米蒂那时开始,至元代倪云林正式提出文人画“聊以自娱”的方式,到明末石涛,八大山人再到民国时期吴昌硕,黄宾虹一长列

熠熠生辉的文人画家,他们根本不在乎图像造型的重复,也不在乎图像表达意义相同,但他们特在乎其中的笔墨组合,组合中的高级、高洁,即传说中的“不食人间烟火”之味,这味即是仙气,即是“空”之境界,从而将绘画当作自我人格境界最高表现。说到空境,大家不免想到廿世纪西方“激浪派”艺术曾出现过的那些一无所有空相之作,包括极简派绘画,他们的空等于将绘画直接了当变成了无,这种无呈显的空相与传统文人画里实实在在画面表达的“空境”,完全是二种路数,就象去深山老林里修道与庙堂之上修道,难易好坏,复杂与单一,相差太多。有某著名批评家说这反映了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不同形态。而在我看来,工业农业都不过是人命名的,实际绘画形态中的能指与所指雾霾重重,不好辩析,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他们社会处于工业文明时期文化产业筛选之所在。可当今社会己处于工业后的信息化了,它所要的是多元与小众化,边缘与中心界限也相当模糊,就看你处于哪个族群,喜爱哪种文化。这就给了传统文人画一种坚实基础,于此我无妨设想道,虽然从前文人画的路径因着廿世纪初那场激进的五四运动被中断,但今天我们续上其文脉还来得及,然后我们尽可以以当代文化所需要方式,从整个平面绘画所需要维度开始探索和创造,避开普遍的图像、造型之新之意义,甚至避开艺术语言之新之意义,追求自我人格之境表现之高下难易,就象个手艺人那样,在此层面将手工性发挥到极致,也许真能创造一片绘画崭新天地来。当然,它仅仅是个人借上述之论而演绎之想,我很清楚,真实绘画史新路径一定如同文化史如同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所有新路径一样,它属于上帝掌管!

2017.2,25



此为个人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所绘-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