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罗伯特·劳申伯的礼物,​是将有趣置于正确之上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949   最后更新:2017/02/20 10:23:28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7-02-20 10:23:28

来源:YT艺术云图 文:叶永青


▲ 叶永青在劳申伯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 1985


1985年的一个北京的冬日上午,阳光遥远而冷冽,我在中国美术馆的门廊迎面遇上大名鼎鼎的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他硬朗的影子在美术馆的大厅门口拉得好长……那时,他巨大的个展正在这里展出,这是使一个刚刚开放的国度震惊㓆陷的展览。

▲ “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展览海报,1985


劳申伯自称全部作品用军用运输机从世界各地将作品运至北京和西藏,在其看来,军人最理想的作用就是保护艺术与文化。在他的文化想象中,他曾经饲养的小乌龟成为一个和平的使者,带领他的艺术在全球巡展,信奉艺术改变世界的他最为著名的名言是:"共享不同,世界如此亲切!"最酷的是,在每一地,动用不同国家的军队为艺术家搬运作品布置画展。在劳申伯看来,这才是人类最美好的工作象征。

▲ 叶永青在劳申伯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 1985

▲ 劳申伯1985年中国美术馆展览请柬


劳申伯身旁跟随着三位身材威猛的保镖,而那时的我只不过是一个闻讯而来,初涉艺术的懵懂青年,单薄、瘦弱,因未吃早餐而饥肠辘辘,我的全部家当只是行囊里的一瓶水和一份准备作午餐的煎饼果子,以及一本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为追寻艺术的"真谛"和扺抗当时如日中天庸俗的主流绘画四处漂泊,行走于西双版纳、圭山和西藏……劳申伯以及他带来的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席卷并洗劫了我和一代人匮乏的视野。对我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及影响至深的创作启迪。

▲ 劳申伯1985年中国展览引发的激烈讨论

▲ 劳申伯的汉字


那天,劳申伯先生大方的赠给我两张他的限量印刷,并且大笔一挥签上大名,粉红色的马克笔签下的潦草字母,在初冬的艳阳下格外醒眼。劳申伯的影响是对现代性的颠覆,对我的启蒙几乎是转折性的,他说:"如果我能画出或者制造出诚实的作品,它所体现出的所有这些成分就是现实。……我的作品必须至少看上去跟窗户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样有趣才行。"

▲ 1985年,劳申伯赠送给叶永青的限量印刷品


从那时起,艺术不再只发生于诗和远方,不只局限于书本化的完美与正确的方式,更不消非要在遥远的云南和西藏边地风情中寄托和汲取源泉。在北京冬日暖气管道和臭哄哄的冻白菜堆集的小屋里,我的画面上第一次出现了原本厌恨逃避的重庆发电厂的烟火世界……我突然开悟:原来艺术也可以置于周遭和日常,无奈的现实也可以与人如此亲近爱痛交加。重要的是在生活与艺术之间获得的那份诚实的游戏感,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谋图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通过艺术告诉我们,人生也是一场有趣的游戏,不论对错,不分等级与富贵贫贱——而是将有趣置于正确之上的直觉和勇力。这个感悟,我视为劳申伯馈赠终身的礼物。

▲ 1985年,劳申伯赠送给叶永青的限量印刷品


时隔20多年后,我在江南的一次旅行中,意外发现了多年前那次劳申伯留下的一笔遗产:82年劳申伯格的首次对华旅行中,他对中国宣纸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曾参与了坊间的制作和工艺。他希望这样的纸张能够做得再厚实一些,以适应西方颜料和画笔的表现。安徵径县一家宣纸厂专门为劳申伯定制两百刀加工制作的特别纸张。如有神助的冥冥之中的安排,我有幸获得了其中剩下的一部分。

▲ 叶永青在安徽偶然获得的劳申伯当年留下的特制宣纸

▲ 叶永青在劳申伯的特制宣纸上创作


2012年,时隔27年后我应邀参加一个以“醒墨”命名的展览,我找出这些尘封的材料,冬日上午的阳光从苍山的对面斜照下来,过去的岁月宛若一场宿醉,墨色在纸上化开去,记忆在乡村的画室中渐渐醒来,一切犹如初见的那个阳光硬朗的清晨……追寻着这些已经模糊的记忆,我以中国册页的方式在纸笔之间一遍遍重温着多年前与劳申伯相遇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那个上午。

▲ 叶永青-素帖集

▲ 叶永青-素帖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