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许哲瑜:没有来自家的消息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162   最后更新:2017/02/16 11:02:17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7-02-16 11:02:17

来源:艺术界LEAP 文:黄静远


许哲瑜:没有来自家的消息
地点:上海Vanguard画廊

时间:2016.11.15-2016.12.25



《寻找苏万钦》,2016年,相纸打印(上图),30×22厘米,信(下图),30×30厘米×2


许哲瑜的黑白录像《没有来自家的消息》由两类截然不同的再现形式组合而成: 一类是被他从背景里勾勒出来做成动画的人物,另一类是些人物实地被拍摄时候的环境本身。他的动画人,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都故意不遵循镜头的透视——像是被卡在编码事故里的浮游生物,贫贱而顽固。人的衣服,他用平铺花纹代替,让数码纹路漠然地流过人的身体。与此对照的是作为脚本的实景现场: 不过哪怕是在这样的直接拍摄里,他也明确的拒绝了通过细节的深入或者是镜头的移动来纳入更多的信息。

《没有来自家的消息》(截屏),2016年,录像,10分10秒


这是典型的许哲瑜的录像风格。不过这个录像不是展览全部。在不大的展厅里,顺着其空间物理结构,观众会接触到三个作品。第一个作品《寻找苏万钦》由无头的照相馆肖像模板和一封书信构成。书信里的语言在不断地升级对诡异细节的描述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对确认的渴望。第二个作品《相簿剪贴》看上去由照片构成,而里面的人物头像多数被裁剪掉。第三个作品除了上文提到的录像,还有在放映它的黑暗空间墙上的一副皮面刺青,名字叫《哥哥的背》。到此为止,我必须承认我故意漏掉了交代他这些作品围绕的内容:家庭生活,走不出去的家庭生活。

《相簿剪贴》,2016年,照片剪贴,尺寸可变

"没有来自家的消息“展览现场


社会生活里的残酷,以及它是如何黯然而又有序地发配到个体身上的? 这个命题一直牵扯着许哲瑜的神经。早些时候这个残酷是新闻中骇人听闻的事件,是文案中记载的某些历史篇章,后来这个残酷是和文学实践缠绕生长出来的人生悲剧,是身边的家人朋友生活中不可以抹去的日日夜夜。面对这样一个命题,其实一个矛盾一直悬置在他面前:一方面他不想重复媒体或文献里对残酷均质而煽情的再现,另一方面他又想保留一种他在媒体语言里观察到的“冷”和对“情感投射”的应用。对我而言,许式残酷来自公众媒体再现距离,成型于自己修复的艺术距离;而对这两种距离的调配是他回应那个矛盾的方式,是阅读他作品的线索,同时也是这次展览的一个施力点。展厅里三个作品里对处理肖像的处理相似和不同,对已经非常自我割裂的图像与叙述者文字之间关系的推敲,都试图在暗示我们:非均质的“无肖像”,也许正是残酷一词的试用肖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