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5   浏览数:961   最后更新:2017/02/14 17:09:34 by guest
[楼主] clclcl 2017-02-08 16:29:08

来源:艺术当代


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 | 艾可画廊

艾可画廊创始人
罗伯特·切莱西亚

2016年我们参加了西岸艺术博览会,画廊新开了李杰和王一的展览。博览会吸引了海内外的许多藏家和观众。我在西岸看到了巨大的能量,上海显然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当代艺术之都。作为国际都市和创意中心,上海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画廊搬到西岸,因为我相信这是一个好时机 。西岸是一个理想的场所,这里汇集了重要的美术馆、画廊和艺术空间,它会成为亚洲当代艺术的重要地标。画廊的新空间可以同时做两个展览,这让我们有机会拓展画廊的年度展览计划。我们接下来有五六个展览,还会参加更多的国际艺术博览会。

目前的艺术市场稳固。博览会期间的销售不错,快速的全球化并没有影响市场,反而让一切变得更快、更有活力。通过国际艺术览会和大型展览,收藏家们游历广泛,因此也能更好地了解和感知艺术。这是一个好现象。

李杰个展现场 图片由艾可画廊提供

王一个展现场 图片由艾可画廊提供

[沙发:1楼] clclcl 2017-02-08 16:31:10
来源:艺术当代


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 | 马凌画廊

马凌画廊联合创办人
江馨玲


马凌画廊于上海西岸的新空间由BEAU 建筑设计,占地二百七十平方米, 在2016 年11 月6 日正式开放。当代艺术在上海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飞速发展、更具影响力。我们借此机会进入上海,希望更直接地吸引中国藏家参与进艺术市场,并为他们提供更多途径去了解和欣赏画廊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而这对我们的艺术家来说也意味着更多机会。

西岸拥有各类型的艺术空间,包括私人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空间,也是众多艺博会的举办场所,我们非常高兴画廊的新空间可以在这里开放,也反映了马凌画廊对于中国艺坛的承诺。过去六年间我们一直在香港,而现在正是迈向新一步的良机。画廊的开幕首展我们推出了中国新晋艺术家崔新明的个展“节日”。同时,我们在西岸和ART021 展出了一系列代理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袁远、王之博、高倩彤、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王卫、艾域克·柏达(Eric B audar t)、卡勒·英纳斯(Callum I nnes)等等。我们的艺术家洛朗·格拉索也应邀参加了Ar tReview Asia 在西岸特别推出的“现场”项目。

通过举办艺博会、双年展、国际艺术展和不断涌现的私人博物馆,上海在一步步走向国际。无论就私人收藏还是公众收藏而言,上海艺术市场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上海新空间是画廊在香港空间的延伸。我们将持续推出来自亚洲和国际艺术家的个展及群展。西岸空间的展览与香港的展览不会彼此重复,而将为画廊的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览和合作机会,增强与内地机构、策展人的联系


崔新明 荣光—2015.12 布面丙烯油画 120 cm x 90 cm 2015 图片由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提供

崔新明个展“节日”展览现场 摄影:关尚智 图片由马凌画廊提供
[板凳:2楼] guest 2017-02-10 18:09:02

来源:艺术当代


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 |华府艺术空间

华府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吴放



2016年的“艺术季”,很多人都很强调它异乎寻常的“热”,但是在我看来上海的艺术生态是季节性的,每年的五六月,十月十一月会比较热闹,其中既有气候的原因,也有活动的原因,2016年可能由于博览会和双年展的档期集中,显得更活跃一些。但是这种活跃并没有完全在市场成交上显示出来。今年几个博览会正好展期接近,它们也各有特色。ART021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相对来说也是品牌建设做得很认真的一家私人的博览会。西岸博览会特色鲜明,有更多的创办人周铁海个人的风格,像他策划的一件大作品。此外上海艺术博览会是其中资格最老的一家,相对特色不够鲜明,整体面貌变化不大,但是也许它还带有一些面向公众的职能,是非专业观众最多的一个。

2016年艺术氛围虽然很热火,但是整体市场环境还是比较寒冷的。所以,在参与博览会与市场推广上,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年轻的艺术家上,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亮相的机会,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市场在形成中,也是通过大环境来确认一下人们对他们的喜爱和热情是否是真实的。

当然,秉持着整体稳健的策略,我们画廊选择参展画家也是有比配的,不可能全部把成熟的艺术家摒弃,所以我也挑了像仇德树、王天德、蔡广斌这样的市场地位稳健的成熟艺术家组合。我们今年主要推了两个年轻人,一个是沈琦,他用写生的方法、宋元的画法表现生活中的植物。另一个就是何振华,他是既带传统功力又有现代思想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以水墨为主,但也有很有想法的装置和影像。今年我们参加了上海艺术博览会、ART021,还有台北艺术博览会,这两个年轻人的表现给我的感觉是我对这个市场还是有信心的。

关于区域艺术板块的兴替,我觉得一个城市里,艺术区域热度的转换是很正常的现象,好与坏是相比较而言的,这背后有不同区块差异化的运营策略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其背后相关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力度。西岸的崛起与徐汇区政府大手笔的政策支持分不开。除此之外,区块体量的可持续性可能也是一个因素。当然了,我始终认为,艺术品本身的品质可能比环境更为重要,作品本身是最有力的话语。

华府艺术空间在建立之初就在M50,这也与我们自身的定位有关。我们空间在建立之初就有着长期的规划。最初的两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当代艺术空间,所以就选择了M50 这样一个专业画廊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在活动上也以签约有品质、相对成熟的当代艺术家,并进行专业的展览展示与艺术推广为主。之后三年在我们自己的工厂里面,和纯艺术结合开发了一些原创的东西,进而推出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口号。我们要把纯艺术的东西真正带入到千家万户,在更大范围的人群里推广我们代理的优秀艺术家,让更多人能消费这些艺术家的艺术产品。事实上,通过消费,可以更有效地拉近人们和艺术家的距离,而我们要做的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这种消费的门槛。

至于未来的计划,总体来说我们会在原来签约的艺术家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相对单纯的以展览推广为主的形式,采取更多元的活动样式,力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相关产品经营上,我们会拓展艺术衍生品的比重,创新产品样式,把“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进一步推广出去。


何振华个展“慢慢走”现场  图片由华府艺术空间提供


华府艺术空间 在2016 ART021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图片由华府艺术空间提供

[地板:3楼] guest 2017-02-13 17:55:40
来源:艺术当代


学古斋创始人
禹灿奎(Woo Chankyu)


学古斋在上海的空间在2016年迎来三周年。这三年中,上海的艺术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开幕了多家私人美术馆,未来将要开幕的美术馆也有好几家,这与我们画廊来上海创办之初的情况不太一样。虽然发展方向我们已经想好了,但因外部环境的改变,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观众可看的展览多了,对于藏家来说,作品让他们激动的程度和频率没有那么高了,所以说市场在近三年来的变化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加上这几年全世界的经济都比较低迷,虽然对中国的市场期待比较大,但知道不会那么容易做。作为刚刚进入中国大陆的韩国画廊,我们还是要学习中国的方式,了解中国藏家购买作品的习惯与方式。

到上海后,我们主要通过参加博览会来集中对外展示和认识新的收藏家,我们参加了艺术北京、ART021 和香港巴塞尔。香港巴塞尔每年都是差不多卖光,我们今年在ART021 展出的艺术家是申美璟、吴世烈和金玄植,销售得还不错。

很多外籍画廊进入中国以后,会迅速地代理中国艺术家或跟他们建立合作的关系,而我们做的大量展览主要还是韩国艺术家,这样可能对于中国的藏家来说接受度就不是特别高。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有三十年,“八五时期”的艺术家已经成熟,而且市场份额也不小,我们一直在等年轻一代成熟起来。同时我们也跟少数的中国艺术家合作,比如马六明,他的作品已经被写进了艺术史。学古斋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合作过很多艺术家,我们会从三个方面考察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作品如何呈现以及艺术家的品格。在韩国选择合作的韩国艺术家比较方便,如果选择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就是通过每次来中国参加展览、参观艺术家工作室或者顾问们的推荐,有时会通过互联网了解他们。我们寻找艺术家的方式是慢慢找,有缘分的话就长期合作,不太会大量地尝试、不合适再丢掉。我们希望彼此的合作是一起做艺术,一起学习和成长。

学古斋目前在上海做的都是韩国资深艺术家的展览,从明年开始,我们也计划带一些年轻的韩国艺术家来上海,同时我们每年会在首尔多做一些关于中国艺术家的展览。从去年开始,韩国藏家收藏中国的艺术品开始多起来。我们会分别在上海和首尔做不同的展览,这样可以让韩国和中国的收藏家了解不同的艺术品。


“空房:尹锡男个展”展览现场 图片由学古斋提供

“空房:尹锡男个展”展览现场 图片由学古斋提供
[4楼] guest 2017-02-14 09:55:20
来源:艺术当代


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 |M艺术空间

M艺术空间创始人
林泓



M艺术空间创立居然已经九年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它一直超自然地存在着。说它“超自然”,是从开始就超出我个人的能力范围,也不在我的计划之中。我自己也没刻意让它一定要成为什么样子,或者要不要像哪个画廊,也不太关心别人都在干什么,所以至今我都觉得自己依旧不太合群。在开画廊初期,还没有建立私人美术馆的余德耀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我们应该像Discovery 里面的摄影师,他说:如果有一群水鸟在那里,我可以扔一块石头过去让它们飞起来,也可以一直等着直到它们自然地飞起来,才按下快门。这是收藏家和画廊应该有的心态,不应该成为那个丢石头的人。所以,我从不愿对任何艺术家指手划脚,预约好展览时间,就被动等待着,但偶尔也不免会尴尬,遇到艺术家没有状态或认为作品不足以支撑起展览时,我就要头皮发麻地另作打算了。

这次能参加西岸艺博会的艺术项目,我觉得挺幸运的。之前周铁海老师看过王令杰、郝经芳的展览作品,觉得他们不错,说做一个方案看看吧,结果艺术家就很卖力地做了两个方案,配合度非常高。最后不但入选了,还意外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心里挺美的,特别为艺术家感到高兴。同期在我们空间展览的摄影艺术家冯君蓝,也获得了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第一名。这是艺术家自身的优秀使然,我们有幸与他们合作。

上海一直是一个海纳百川,又能凝聚在一起、沉淀下来的城市。日光之下没有新事,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上海,很多地方的艺术园区的变迁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发生转移,其他一些变革也都会造成变化。经过这样的变化后,M50 作为上海最知名的老牌艺术园区,也会不断反思和调整,有变化也很自然,好与不好都无法站在各自的角度来评判,也都不一定准确。最近因为香格纳画廊主空间迁往西岸,或多或少会有人担心今后一些专业的机构、藏家来M50的机会就少了。但是我没有这样的担忧。对我而言,让我不舍得的还有原本熟悉的一些面孔,不能在早晨遇见时微笑打招呼,在午后撞见一起吃饺子了。好在M50 还有一些不错的画廊,也希望园区能吸引一些国际画廊入驻。画廊最好各有特色,不要很相像,丰富才会吸引不同的人群。我在这个园区很多年,已经很有感情了,希望它能发展得更好。


冯君蓝摄影个展“卑微的隐喻”展览现场 图片由M艺术空间提供

郝经芳和王令杰 斜面 Led光源、光学透镜组合、铝型材 可变尺寸 2016 (2016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特别项目 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展览现场)  图片由M艺术空间提供
[5楼] guest 2017-02-14 17:09:34
来源:艺术当代


十六位上海画廊主眼中的上海艺术变局 |天线空间

天线空间创始人
王子



2016年展览和活动多,大程度的曝光,确实会带动整个上海的艺术生态。这期间我们有两个展览,一个是关小在K11 的展览,另一个是唐纳天在画廊的展览“幻兽”。唐纳天身处香港这样一个拥挤又昂贵的城市,主要在家工作,他没有工作室,作品需要在这边制作。我们在两年前就和唐纳天约了展览,这次他终于来到上海,和我们一起完成了他在天线空间的首个个展。唐纳天是一个知识结构丰富、又比较严谨的艺术家,他在大学里教艺术,有很丰富的展览经验。

我没有具体考虑过艺术区域的问题,我认为这只是表面问题,影响不了实质。无论是在M50 还是在西岸,画廊关键还是要看艺术家和展览,没有必要去跟随潮流。此外,画廊的空间要舒适,画廊总监要去感知这个空间,知道艺术家会对什么样的空间兴奋,地域倒不是主要问题。

记得周铁海老师曾经说过,上海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艺术中心,现在还可以成为艺术中心。而我感觉上海更像一个平台,它平时的艺术活动有限,艺术家基数也比较少,不是特别活跃。但上海毕竟是一个接受多元文化的地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愿意尝试,这是它的优势。然而,如果上海想要成为真正的艺术中心,艺术家基数应该要比现在大得多。上海还是以商业为中心,艺术不是中心,很多话题还是围绕作品的经济价值展开的,这其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比过去画廊在博览会像摆摊儿一样,现场遇到了新客人,一见好就买回家,这样的情形现在越来越少了。现在很多人会关注你,可能认识两年了也不会买东西。有一些持续观望的人这次开始买作品,这可能是博览会最大的价值。现在大家说经济不好、市场不好,受影响的其实还是二级市场。年轻艺术家几万元的作品不涉及太多市场价值,还没有变成硬通货,不太受市场影响。此外,来画廊买作品的人并不是出于经济的考虑,还是更看重艺术的价值。上海的年轻画廊都挺好的,比如东画廊、BANK,包括新开的胶囊上海,选的艺术家和展览都不是完全从商业层面去考虑的,都有自己的追求。这是好现象,或许会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来上海发展。


唐纳天个展“幻兽”现场 图片由天线空间提供

唐纳天个展“幻兽”现场 图片由天线空间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