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逸:2016年最佳阅读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160   最后更新:2017/02/03 16:49:44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7-02-03 16:49:44

来源:artforum


“Aby Warburg. Mnemosyne Bilderatlas”展览现场,2016,@ZKM.



学科文本

潘诺夫斯基,《论描述与阐释视觉艺术作品的问题
克利福德格尔兹, 《深描说迈向一种文化的阐释理论

理论二字在人文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收获不同的定义而在理论当道的今日细读艺术史和人类学在企图建立批判性学科方法的伊始所作出的对学科理论的定义与阐述带着某种简洁明了的反观作用文本都企图为学科实践——对于艺术史而言是对艺术作品的描述和阐释对于人类学而言是实地的田野考察——提供一些自洽但不会因此而限制实践自身能动性的理论依据它们在为理论在学科实践中小心寻找恰当定位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每个实践行为中内置的一些尚未被勾勒的理论的形状并谨小慎微于如何能够令理论成为实践与体验的自然延伸而非来自于外部的粗暴改造

二位最终都落脚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上世纪杰出人文主义者于字里行间透露出两种不尽相同但都异常精确的学科伦理潘诺夫斯基的德语时期仍带着新康德主义批判及逻辑思维的深刻烙印企图为学科建立整体性的超验认知和理论框架肩负这一传统的潘氏在每个字句间确立的缜密思辨关联和其中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学科史上鲜有人企及相比之下格尔兹的英文文笔没有哲学概念的牵绊却在措辞遣句中体现出一种更发自对自我与他人生活之体认的生动精确与深入这两篇论述为各自学科所提出的理论愿景或许都能为学科实践提供一种更从容的步伐为理论和思想本身提出更严密的伦理尺度并在二者间丈量出一种可能却尚未来临的相遇

潘诺夫斯基. “论描述与阐释视觉艺术作品的问题”(On the Problem of Describing and Interpreting Works of the Visual Arts),雅希埃尔斯纳和卡特丽娜洛伦茨),《批判性探究》(Critical Inquiry), 38:3 (2012春季刊), 467-482

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 “深描说迈向一种文化阐释的理论”,文化的阐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纽约: Basic Books, 19733-30

埃德加温德, 《瓦尔堡的文化科学概念与其对美学的意义

2016年收获了最多公众与媒体关注的艺术史学史事件当属阿比瓦尔堡诞辰150周年伦敦和汉堡的瓦尔堡学院先后上演学术会议并完成瓦尔堡身前所用蜗牛纸镇的象征与物质交接前者借着周年契机翻新学院网站的整体设计并首次尝试了会议视频的全球直播(613-15);下半年ZKM开办记忆女神图谱的整体重现展览(91-1113),加州盖蒂研究中心则举行关于瓦尔堡美洲之行的小范围会议此外还有美国导演Judith Weschler的全新纪录片瓦尔堡记忆与形变为各地学术研讨的话语情境带去更鲜活的视觉性和影像演绎这无论如何都比2015年沃尔夫林美术史基本原理出版100周年的学术纪念来得多元丰盛与瓦尔堡同年出生的维也纳学派艺术史家施洛塞尔则无疑受到了冷落当代美术史纪念行为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对学科史晦黯角落的重新发掘在学科历史越发景观化多媒体的呈现中不断溢出学科内置的界限与边沿进入各种跨学科跨文化范畴的实验所试探的是学科自身触角延伸的极限但同时也难免令回溯与纪念对象的历史语境变得不再稳定最终改造学科历史本身的形状

在瓦尔堡学派的文献脉络里埃德加温德无疑是重要的作为卡西尔和潘诺夫斯基的第一位学生他坚韧的哲学立场和美学思考为其图像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在一系列2030年代的理论论述中瓦尔堡的文化科学区别于温德早期诉诸严密哲学思考的形式主义理论成为美术史真正值得另辟蹊径的道路瓦尔堡对图像生命及其与象征关系的理解重新将图像放置入历史宗教与社会仪式流动的关联与互相作用中正是这份对图像生命血脉”(lifeblood)的观照为温德理解下李格尔艺术意志”(Kunstwollen)所指向的艺术作品超验层面的美学一体性提供了切实可感的内容——潘诺夫斯基早年提出的内在客观意义”。当代的瓦尔堡研究呈现出的分裂状态——一边是对其生平或理念越发围观的审视另一边是越发固化甚至工具化的理论和哲学阐释——丝毫不出现在温德这篇可说是至今对瓦尔堡最精要的论述中他遵循的阐释立场始终以批判性阐明(critical clarification)为目的反对任何神秘化论述在他的笔下瓦尔堡的理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或许也能为我们重新打开阅读这位图像学开创者自身著述的重要契机

埃德加温德(Edgar Wind), “瓦尔堡的文化科学概念与其对美学的意义” (Warburg’s Concept of Kulturwissenschaft and its Meaning for Aesthetics, 1930). 《象征的雄辩人文主义艺术研究》,Jaynie Anderson牛津: 克拉伦登出版社, 198321-36

“Europe 1600 – 1815”展览现场,©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展览叙述

永远的抽象

永远的抽象是一个冒险的展览它试图搭建一种历史叙述与当下实践之间互为激发的结构重新嫁接起从策展人立场出发的阐释与创作主体的实践之间的能动性对接虽然勾勒历史语境对展览叙述至关重要对于每项实践的重述不旨在将当刻的行为即刻嵌入一个确凿的历史瞬间而在于勾连起其对既定叙事的介入以及由此能带出的问题意识这些叙述中的介入与问题化每每指向当下指向展览叙述中被时不时重申的一个具体的我们”(策展人)。这样的强策展所寻求的理想观者与读者需对我们的发声有绝对的尊重与无条件的聆听这已然是对现有展览机制边界的某种探索同时在历史叙述和档案策略的角度这是一次弱化乃至摒弃叙事确定性与客观性的尝试企图从两个时时坦诚认知局限的主体本身出发寻求对叙述与档案的塑造可能作为对展览机制中文本与作品策展人与观者历史与当下间权力关系的某种反拨它或许已经是对展中被一次次指认的抽象结构的一次有力的回应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欧洲1600-1815展厅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美术馆的新欧洲展厅是在脱欧四个月前(2015129向公众开放的其叙事的文化包容性体现在全球史跨文化交通和装饰工艺等次要艺术形式的多方位展示中七个展厅组成了馆中新的常规陈列欧洲巴洛克艺术的经典代表被压缩到其中的第一个随后展品逐步向欧洲早期珍奇馆中的其它器物门类延伸却并未令视野与叙述局限或满足于当时欧洲博物文化及知识体系的日趋成熟而是不断将触角伸向文化象征体系混杂并存的案例以印度枝叶装饰为背景的牧羊人耶稣象牙雕被中国风山水纵向覆盖琴面的小型羽管键琴早期非洲奴隶的大理石雕像由印度出口荷兰且混合亚欧大陆装饰元素的婴儿床每个物件在这场关于欧洲与世界之遭遇的展示中都是文化间碰撞激荡斗争的见证与承载者它不断通过微观层面上物的流通与传记为欧洲殖民史的宏观途径提供切入反思及批判的着力点这可被视为一个世界级美术馆为塑造当代公民所作出的努力

展厅开放一年后的参观过程中尚有诸多展柜空缺或部分展厅空间被拦起这之中既有令人遐想的空间也存在诸多不安2017年春季的英国正式进入脱欧议程这个展厅究竟能为来自英国和世界的观众展现何种欧洲的面貌何种英国对欧洲与世界的注视或许才是这个新展陈需要面对并不断调整定位与叙述思路的立足点这或许也是为什么V&A2017年的开端发起了收藏欧洲”(Collecting Europe)的群展项目邀请十二位当代艺术家想象两千年后的欧洲图景相应的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七个关于欧洲不太遥远的过去的展厅视为美术馆托承起的一个接受文化与政局转折之考验的历史叙事空间

钱文逸艺术史研究者目前从事文献梳理翻译及学术策划工作

— 文/ 钱文逸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