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梁半“风景浏览器”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268   最后更新:2017/01/12 22:23:15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7-01-12 22:23:15

来源:燃点 文:王丹艺


德萨画廊北京空间(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328-D)2016年12月9日到2017年2月26日


在画廊的展厅内,一座被等比例缩小至四米高的总统山坐落在空间的三分之一处位置。这是一个于平板上喷绘的图像。在这件名为《黄昏漫步》的作品中,梁半呈现的是四位总统雕像的特写。这是一幅不具有“风景”视野的图像:山脚下,没有一条可以引领观者的视野“漫步”其中的路径;且山顶上,也没有橘红色的天空与那雕像中的光影呼应,取而代之,是画廊洁白的天花板与散发出冷光的荧光灯灯管。林肯的头上站着一只蓝色的金刚鹦鹉(这只活物在展览开幕之后,被换成了一只模型鹦鹉),这样的异常搭配似乎在提示观者,眼前的只不过是一座人工雕凿的石雕罢了。梁半没有歌颂山的不朽,而是突显了它的纪念碑性。在这,风景与国家两者之间被同一个文化、历史相结合起来,致使现在对它的观看成为领略美国国家文化的一个部分。梁半选择总统山而非黄石公园等旅游观光之景,是为了强调,人类是如何对自然风景进行由内而外的加工改造的。自相机问世以来,由镜头捕捉的风景早不再具有自然的状态,而多了历史、文化、政治等人为地赋予的意涵。在这旧有的逻辑之上,梁半无意将各种概念与风景相柔和,而强调人类的干预程度。图像被直接喷绘在了原色的木板之上。这块色泽不均的、表面残存些微破损的木板,致使总统山带有了一种沧桑之感。

梁半,《黄昏漫步》,铝合金、木板龙骨、木板上平板喷绘、仿真鹦鹉,394×685×11 cm,2016


山前,被放置了几块与其颜色相配的石头。它们均带有一个凹槽,被用来摆放以iPhone承载的视频作品。这儿的石头是梁半精心挑选的,他解释,其中的凹槽并非后来凿的,而是石头本有的。无论是石头还是视频作品,梁半在此,实践了多种介入自然的方式。在《朋友圈急流》中,梁半用手机对着一条河流,快速地滑动微信内朋友圈的消息,以此较为“拙劣地”模拟出河流的运动方式;在《日出-日落》中,手机中的日出之景与现实中日落之景同步播放,呈现了一种日不落的效果;在三频录像《繁星》中,梁半把全世界带有人造的星、月符号的国旗排列起来,随着画面逐渐变暗,当中的星星逐渐显现,最后形成了一个满天繁星的夜空。除了摄影、录像作品之外,展览中还有梁半的涂鸦作品。承载图像的是一幅3D地图,而地图上的任何信息已被艺术家以白色的涂料抹去,呈现的仅有那象征山脉的,凹凸不平的起伏。梁半十分“随意地”用夜光喷漆喷绘出一些无法辨识的、毫无意义的图案。当关灯之后,突起的山脉在喷漆的打造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肌理,地形起伏作为国家版图的概念被抹去。在这,梁半采用与1989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举办的展览“大地魔术师”为这系列的作品命名,似乎在此涉及展览关乎当代艺术之间无区域之分的理念。


除却人类想象力对风景的渲染所造就的一种复杂的概念之外,欣赏梁半的作品,不会产生一种观看当代艺术时时常会有的压抑与摸不着头脑。那些采用手机拍摄的作品,在操作上不具有太多的技术性难题,且多与时下观者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让人观看的时候,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梁半,《大地魔术师 No.1 》3D地图、夜光漆,137×206cm,2016

梁半,《大地魔术师 No.1 》3D地图、夜光漆,137×206cm,2016

梁半,《繁星》,三频录像,2012

梁半,《繁星》,三频录像,2012

梁半,《朋友圈急流》,单频道录像,2016

梁半,《日落-日出》,单频道录像,2015

梁半,《殉情沉船滩》,单频道录像,201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