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看日出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293   最后更新:2017/01/11 22:02:30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7-01-11 22:02:30

来源:李振华工作室 文:李振华


关于影像艺术和行为,通常人关注创造的形态、空间、 思想、身体等因素,而忽略了在场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被翻制的另一媒介取代,并衍生出关于影像艺术范畴的另外的叙事,而艺术家试图将这一叙事的关系重新回溯到其创造和发心的原点,从媒介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如 Tino Sehgal 试图去完成通过口语传递方式的表达,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记录,来完成每一个现场的唯一性,以及任何一个表演者即兴所带来的对其意图的理解,其阐释的情况是超越了某些标准的范畴,从而让作品产生感知方面的最终体验。

这些都在艺术空间的范畴之内,所以他在谈及这些工作时,其对艺术系统、体制的思考是有着一定的前提条件的。与阿布拉莫维奇或某些艺术家的工作情况不同,这可能是这十年来最大的变化,针对艺术系统的创作和思考,与过去直接性的表达,也让表演和行为艺术走向了另外的层次, 并不存在哪个层次更优越,而是艺术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艺术家创造的情况也自然不同了。

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现在的艺术,及其针对性。艺术除了方法论和理论上的上下文关系,同样更接近和介入到今日的体制现实,艺术越接近体制的内核,如很多艺术家介入到大型的双年展机制、画廊、美术馆搭建,以及基金会等方面的工作,也让艺术自身的位置更融入到今天体制的现实中,也自然地构成了其他艺术反对这一机制的基础。反对某一机制及其具体存在,有着更清晰的机制自我代谢、更新, 这些就是今天艺术的上下文关系,如何理解文献、呈现、行动、 策展,及其任何方面围绕着艺术体制的现实,学习或是不学习,搭建或是反对,都有着非常必要的思考和行动。这也让这一艺术机制的自身运转更有其合法性,我们在谈艺术时, 必然会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在今天是无法被看懂,甚至根本不是视觉的一个方面。

理解这些,更需要思考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不断追问为什么是艺术,为什么要做艺术这件事。2016 年的欧洲宣言展“人们做什么来赚钱”很好的指向了艺术位置, 以及现在社会每个个体自身存在的现实和悖论,如何适应一个城市化的发展,或来自乡村的改革建设,如何吃素或只吃汉堡的减肥,这些不都是司空见惯,但又必须去重新思考的吗?

2015 年我和比利·安娜共同策划的乌拉尔工业当代艺术双年展获得了一个地区艺术项目的大奖,我的工作题目是《没有真身》,好像呼应了欧洲宣言展今年的主题。没有任何运输到双年展的作品,所有工作必须在本地完成,大量使用来自空间自身的材料,与本地人合作,让所有可能的经济都通过双年展的工作留在当地,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艺术所能转化的,以及应对体制的现实,是否也就自然的通过这一社会结构的搭建,完成其更远大的理想呢?任何这些理想,是否又是对的?

2016 年我策划的“罗曼·西格纳个展:影像 1975-1989 和现在”巡回到意大利努奥罗美术馆时,我决定去他创作新作品的地方看一次日出,同行的有他的女儿芭芭拉和侄子托马斯,还有来自上海的刘宇峰, 我试图感受罗曼在创作新作的空间和风景,但最终看到日出的时候,不禁要问,这和一千年前有什么不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