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内茨哈默谈《云的陵园》:转化意味着生命的轮回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1293   最后更新:2016/12/05 22:49:14 by 宁静海
[楼主] 宁静海 2016-12-05 22:49:14

来源:艺术中国


伊夫·内茨哈默和伯恩特·舒尔的作品《云的陵园》是应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主办方邀请特意创作的作品。它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观影剧场播映整个动画影片,包括球形屏幕、平面圆形屏幕和镜面反射,它们形成了一个无限展开的空间,有序时间的动画剧场,将展览的内心无限的扩延,并形成与空间的对应,无限延伸的视觉空间和真实空间的对峙。作品通过人与物,人与动物不同的转换关系探讨了关于人性中伤害、死亡、欲望、控制、协助、监视、失控等各类主题,是一部非常复杂的涉及心理和哲学层面的动画作品。艺术中国记者就作品的创作对伊夫·内茨哈默做了专访。

艺术中国:“云的陵园”名字非常有诗意,但我在观看这部动画时似乎没有感觉与这个名字有何关联,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含义吗?是否与动画节主题“时间/无间”有关联?

伊夫:我认为双年展的主题“时间/无间”和我的作品“云上的陵园”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有关联的。我受主办方邀请在创作这件作品过程中,我也和李振华先生进行了很多的沟通。“时间/无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在这样一个大型展览中,我的作品不取名字就太抽象了。“云的陵园”的名字象征每一个人最终的归属。云飞上天最终会到哪里呢?所有的云都会汇集成一团然后消失掉。每个人最终都将走向死亡,但死亡意味着新的开始,就像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流向大海,所以在作品在这个意义上就呼应了大会的主题“无间”。

Yves-Netzhammer&Bernd-Schurer伊夫•内茨哈默(瑞思)&伯恩特•舒尔(德国)作品名:Cemetery-of-Clouds云的陵园

艺术中国:你在开幕式上说到来中国只有两周的创作时间,能谈一下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非常复杂的动画吗?

伊夫:这部作品在中国创作了两周,但前期已经花了四个月时间制作了早期版本。在四个月时间我要不断构思这部作品。

艺术中国:你的动画风格非常有特点,似乎介于定格动画和电脑动画之间的形态,你认为动画创作概念中你比较关注的点是什么?

伊夫:我很高兴我能在动画中表达我想表达的事物,做动画相当于学习新的语言。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墙,我们都知道墙是什么,但如果用另外一个工具去创作墙的话就需要自己用手去摸,通过这种感知来了解这个事物。从概念来说,到底是人碰墙还是墙碰人,这一切都需要用感知来理解才能进行创作。

艺术中国:我看资料了解到您经常与其他艺术家合作,那这次与伯恩特•舒尔是如何合作呢?

伊夫:我和伯恩特•舒尔分处两个城市,我是在瑞士的苏黎世,舒尔在德国的柏林,两个人沟通起来要困难一些。我们一般沟通是靠邮件或打电话,但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依靠文字来回看作品,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来到深圳现场后发现这边所提供的材料相对原始。所以基本上我先构思作品,然后找舒尔创作音乐,因为音乐在我的作品中非常重要,如果音乐用的不好,就会降低作品的质量。

艺术中国:你的作品往往具有剧场情景效应,但可能中国观众接触这种多荧幕展示还有些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主要看哪个屏幕,你对观众如何更好欣赏您的作品有何建议?

伊夫:这种多屏幕的播映方式是具有实验性质的,传统的观影方式是盯着一个屏幕,影像以线性方式播映。而多屏幕播映会给观众提出一种困难的观看方式,因为这种观影方式就好像人置身于嘈杂的闹市,四面八方都是人与事,你不知道怎么去判别。我希望观众自己找到一种观看方法,自己去解决这种困难。

“云的陵园”静帧画面

艺术中国:“转化”是经常在你的影片里出现的,比如红色一会儿变成血液,一会儿变成红线,一会儿变成红色数码方块,这种转换在你的影片里意义是什么?

伊夫:这种“转化”各种理论我都尝试过,关于转化这个词,我认为所有物质世界的转变都是基于时间的,比如人从出生到死亡,一个杯子从出现到消失,这种转化在我的影片意味着生命的轮回。转化对于声音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声音没有变化就构不成一个真正的声音,这也是作品深层次的一个问题。

“云的陵园”静帧画面

艺术中国:在你的影片里有很多死亡、鲜血和断肢的表现,但因为是数码造型,这样的暴力似乎又非常的平静,这样冷暴力的叙述方式有什么特别的意味?

伊夫:这种叙述方式一方面呼应了题目“陵园”,第二个想在作品中呈现出人类的身份不断的转化,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人会生病,会遇到不幸,会受到伤害,所以脆弱性是人性中一个很重要的一方面,我在作品中想要探讨这个人性的特质。

艺术中国:我想这部影片涉及了非常复杂的主题,对观众来说可能还有很多令人迷惑的地方,您希望给观众更多些解读还是留给观众自己去理解?

伊夫:从我的角度讲,作品从影片的名字和作品想表达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但观众需要把自己参与进去,置身其中探讨出来的意义每个人都会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观众现场观看“云的陵园”

艺术中国:能否谈谈你现在在瑞士公共艺术工作的情况,你是否未来会在中国参与公共艺术项目的创作?

伊夫:公共项目方面我每年在瑞士都会做一个项目。在中国如果做公共项目的话第一要看时间,第二要看项目本身有没有情况,有没有趣,第三还要看有没有人邀请。

艺术中国:这应该是您第四次来到中国参加展览吧?那么这次与前几次有何不同?

伊夫:我每一次参加中国的艺术展都感觉特别的不一样。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开心来到中国参加这次独立动画双年展,因为每次都能认识很多新朋友,可以彼此互相交流彼此的思想。但每一次来中国参加的都是群展,所以都很难收到观众的反馈。

(采访人:刘鹏飞)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