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晋艺术空间和它的艺术性格——专访金杜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689   最后更新:2016/11/18 09:32:49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6-11-18 09:32:49

来源:凤凰艺术


作为新晋的艺术空间,位于北京寸土寸金的CBD地区的金杜艺术中心开幕首展“不足为外人道”先声夺人——一场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与声音艺术家张梓倩联合策划,携手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们,共同呈现的大型多媒体展览,囊括了装置、影像、绘画、表演、行为等多种形式,旗帜鲜明标榜其在当地艺术领域实验性探索的勇气与决心。

张宇凌初任金杜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会给中心带来怎样的艺术性格?“希望它始终支持最新的创造力,学术和教育是基础。”有着艺术史背景和艺术教育身份的张宇凌一再强调学术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艺术空间不仅仅只是展示艺术家的作品,“我希望我们的策展本身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张宇凌


金杜艺术中心助理总监Tim Crowley将着重于在艺术中心推介影像,“影像艺术也许不会成为金杜艺术中心最主要的一个方向,但会是一个重要的特色。”Tim表示,基于支持方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全球背景,他还将推进拓展艺术中心的国际合作。

Tim Crowley


“学术性、实验性与国际化”——金杜艺术中心从一开始就携带的DNA将会带领它走向何方?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专访张宇凌

Q:金杜艺术中心开幕首展为什么选择这个展览,这是否意味着金杜艺术中心未来的艺术走向会更偏实验性?

A:开幕展是一个方向,或者说宣言,确实预示着空间未来的方向。但我们所说的实验性,并不是说我们只有新的媒介,没有旧的媒介,我们会有录像、有装置,也有传统绘画。

Q:金杜艺术中心的定位是什么?从你个人的专业出发,如何作用于这个空间?

A:我们是一个艺术机构,希望它的艺术性格是始终支持最新的创造力,学术和教育是基础。

事实上,我能在中心发挥功能的也是艺术机构的部分。我自己有艺术史的背景,希望能在这个空间做好的展览,既能支持成熟艺术家创作,同时挖掘年轻艺术家,和他们一起成长;从策展层面来看,我希望每个展览都是有多种层次的,而不仅仅只是艺术品的单纯展示,其中要有更有历史性、对话性的结构。

同时,我们也会做一些艺术史、艺术电影的教育课程,普及艺术史的基础知识,提出当代艺术的关键词,让大家对当代艺术领域不那么陌生,培育收藏的人。


Q:位于CBD的金杜艺术中心辐射的人群有哪些?

A:辐射的人群我倒不认为得在收入层次上有什么要求和区别,还是那些真正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对艺术有持续的热情和关注是比较重要的。

Q:在选择艺术家上有什么标准?会更多关注年轻艺术家吗?

A:我们还是会希望与活跃的、对艺术世界结构性有贡献的成熟艺术家合作;同时,我们希望能与年轻艺术家多接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他们会有更多可能性。

在艺术家的甄选上,首先,这个艺术家需要有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不是艺术内容,也不是艺术故事,而是特殊的表达手段,比如视觉语言、结构语言,这是硬件上的标准。其次,艺术家的语言不管是用中国传统媒介、还是当代媒介,都要有国际性,这个国际性表现在你不依托一个具体的历史背景、故事背景来表达,而是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人来到你的作品前,他可以有进入作品的渠道。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完全客观的,包括艺术史学家去写作艺术家的时候也不可能完全客观。对我来说,这个艺术家需要有值得一书的地方,如果他的作品没有让我很激动,他的作品或人没有让我产生reaction的话,不管别人认为怎样,对我来说也是无效的。这不是普世的标准,只是我个人的标准,我需要对这个艺术家和他/她的作品有强烈的兴趣,我也期待可以挖掘出别人挖掘不到的东西。

Q:艺术家的合作方式?

A:在合作方式上,我们会更注重学术。我们合作的艺术家不仅仅会出现在我们的展厅,他还会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中,在出版物中;我们也会为我们推荐、欣赏的艺术家写作;我们的出版和媒体报道会是双语,或者是三个语言的,我们也会有国际巡展等。

Q:金度艺术中心将如何去推动美术教育这个版块?

A:我们会开设相应的艺术课程,会在空间有讲座,一期一期开课。一条是基本艺术史,从古至今;另一条是当艺术的关键词,比如当代艺术可能会让很多人感觉难懂,进到一个画廊,只看到几个穿黑西服的人走来走去,你一个人不知道看什么,问什么,会感到拘谨。而事实上,当代艺术已经有自己的历史了,对很多中国大众,可能还需要了解“什么是装置艺术,装置与雕塑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影像艺术?为什么影像艺术不是好莱坞大片”,“什么是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与舞台上的演出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很基础,可以深入浅出讲清楚的问题,我相信听完这些课程,可能你下次出门去看展览的感受就会不一样。

Q:你个人从事艺术教育、策展等工作,这次担任艺术中心总监,有何挑战?

A:我最基本的工作是写作,那写作也可以延伸到策展和艺术教育。我在金杜艺术中心担任艺术总监,对我来说当然会有挑战,但也并非艰辛;我主要负责艺术展览的部分,与艺术家对接,出版画册这样偏学术和艺术的内容,其他空间的运作还会有别的负责人在对接,我们是合作的关系。我个人非常开心能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更多有想法的年轻艺术家展现自己的机会。

Q:接下来有什么展览计划?

A:我还是想做在时间、空间、代际上会有穿越性的展览,期待看到有跨越历史和当下的展览,比如我们当下的展览就是和古代的“桃花源”相关,又引申到当代的语境;未来甚至我们可以到古代的遗迹去做一个艺术的project或一个展览,这些都有可能。我希望我们策展本身是艺术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只是展示艺术家的作品。

专访Tim Crowley

Q:金杜艺术中心会怎样推广影像艺术(video art),影像艺术会成为金杜艺术中心的一个主要特色吗?

A:影像艺术也许不会成为金杜艺术中心最主要的一个方向,但会是一个重要的特色。我们更倾向于去做影像艺术的推介,比如每个月我们都会在中心展示新的作品,毕竟影像艺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方便携带与到处移动。同时,我也希望可以在中心分享一些由艺术家导演、制作的电影/影像,包括一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当我们今天面对当代的电影、影像,这些历史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影像艺术的观念和历史。

Q:影像艺术与电影的区别?

A:基本上来讲,二者的实现都需要制作者,导演。通常,影像艺术家会通过在作品中有表演,而电影偏向结构性叙事和记录;相比于电影会有一个结论/结果的结尾,影像艺术更开放,会提出更多问题,以及探讨更多开放的问题。

Q:影像艺术的市场当下并不像比如绘画、雕塑这样的艺术门类的市场成熟,在国内推动影像艺术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A:当下影像艺术的市场相对绘画、雕塑而言确实还不成熟,也有一些藏家会对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感兴趣,但这些门类相比绘画、雕塑而言会更难去展示。当下更多的是美术馆、博物馆在收藏影像艺术。

影像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元素比如数字化,与不同的门类之间也会有连接、合作与对话;当下,其实很多中国艺术家可以做出很好的影像/电影作品,他们中的很多人也画画、摄影。但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对影像艺术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也许是二十年、三十年。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慢慢了解影像的观念以及电影的历史,基于此的影像艺术的市场也会更加稳健.

Q:你在金杜艺术中心扮演什么角色?会做哪些推动?

A:我的工作大概有两个部分,其一是艺术教育的部分,包括电影影像、艺术史、艺术设计等一系列讲座;另一个部分是国际性展览、合作与收藏。我们会在金杜艺术中心做一些有国际视野的展览,金杜艺术中心的支持方是有着国际化背景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在全球各地也有办公点,这些空间我们都是可以用来做艺术展览和项目的,这也是我需要去负责策划和运作的一部分工作内容;还有一小部分工作是收藏的部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