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高露迪:一位90后艺术家的展览态度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1   浏览数:2405   最后更新:2017/01/05 11:51:21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6-11-17 09:34:14

来源:798艺术 晓睿


《机场》 布面丙烯 300x650cm 2016年


作为一位90后,高露迪可称得上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露迪却选了一条非常“窄”的路——绘画。他相信绘画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但不会被淹没,而是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影响产生新的逻辑分支。在他看来,“绘画是个自然生长的艺术,只要艺术家与当代具有关系,那绘画就必然与当代有关系。”因此,新一代的年轻人会给绘画带来新的面貌和活力,“像我一样的年轻艺术家现在只能认真画画了。”


从2013年到2016年,高露迪已经在空白空间举办了三个个展。虽然每次个展都受到众多称赞,但是他却从来不认为可以用成功或者失败来评判一个展览。在他看来,展览更重要的是“展现艺术家一个时期的自我状态”。以此为准则,那么高露迪在空白空间的三次个展确实展现了他不同时期的状态。


高露迪与空白空间的缘分开始于2013年。那一年,空白空间的二楼展示了高露迪的一个项目,展览在5月份,两个月之后他才刚刚大学毕业。因此,那次展览呈现的是艺术家毕业时的作品。彼时,他还是一名学生,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毕业创作。艺术家坦言,以现在的眼光审视过去,会发现有很多的不足。虽然在他自己看来作品还有些稚嫩,但是此次展览无疑已经显露出他对艺术语言的准确把握和当一位职业艺术家的无限潜力。也正因为如此,这位90后艺术家成为空白空间最年轻的代理艺术家。

《肖像》 布面丙烯 150x120cm 2016年

《五十五个骷髅》 布面丙烯 250x400cm 2016年


之后在2015年,高露迪在空白空间举办了第二回个展。告别了学生时代,他成为了一位独立艺术家,从学校走入社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门槛。高露迪谈到,从之前被保护的真空状态,到似乎被社会边缘化的“自由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几乎在不停地理解社会,理解周围,刷新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无疑会给他的创作带来一些影响。


在作品中,他以随手可得的图像作为出发点,戏谑地分析并挪用了日常审美,又在其中用了大量鲜亮而对比强烈的荧光色。展览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也因为如此,人们开始试图用标签在纷繁的世界中去定义这位艺术家。一时间,“90后艺术家”,“荧光色”便成了高露迪的标志。打标签固然方便了人们对艺术家的认识,但是这对于艺术家本身却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于这位90后艺术家,因为他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发掘。


《香蕉肋》 布面丙烯 150x120cm 2016年

《灰黄桃》 布面丙烯 200x300 cm 2016年


高露迪对于这些标签表示理解,但是同时他也表示,这些标签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如果说之前的鲜亮色彩是一种宣泄式的表达,那么其实在2015年末,他就已经开始在颜色和结构上有了更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这些新的尝试在2015年个展开幕前就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只是由于和之前的作品在色彩上有点“不搭”,便没有展示。而这些作品恰恰代表着高露迪艺术探索的下一个阶段,也成为了他2016年个展的起点。


他谈到,如果之前的作品是宣泄式的表达,那么这批作品则是在之前基础上一种有意识的反思。这是一个包含着某种尝试,反思和探索的阶段。在其中,对于形态的审视态度,以及对于色调的细微把握都和2015年之前的探索有些许的差别。具体来说,这批作品的颜色不如之前鲜亮艳丽,融入了一些灰色,有一种空濛之感。而人的视觉在触碰到画面之时,不再被先入为主的颜色所吸引,而是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结构上。也正因为如此,这批作品的结构更为复杂,融入了更多的思考性。不过在艺术家看来,若继续深究下去,其实都万变不离其宗。毕竟艺术家的任务似乎只存在于那一个瞬间对于笔端的用力和颜色的选择。

《白月》 布面丙烯 250x200cm 2016年


《玉兰》 布面丙烯 200x300 cm 2016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式的选择上,高露迪在2014年之前的创作偶尔会涉及到动物的形象,流露出些许稚嫩的童趣,在2015年之后的创作,则更多与“人”相关,不管是头盖骨还是人体雕塑,从本质上来说,都透露出他对“人”本身的思考和探索,融入了艺术家的自身体验。与此同时,他的一些作品又其长期浸淫的艺术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自然生命的本质和艺术的痕迹同时汇聚于作品之中,人类这一永恒的主体在艺术家自身的体验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黑美人》 布面丙烯 300x200cm 2016年

《灰白圆》布面丙烯 200x300cm 2016年

[沙发:1楼] guest 2017-01-05 11:51:21
垃圾制造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