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虚构电影院:不同场域中的权力角逐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0   浏览数:1415   最后更新:2016/11/15 23:02:43 by 天花板
[楼主] 天花板 2016-11-15 23:02:43

来源:崇真艺客


自9月27日来到上海,“真实虚构电影院”已展出近一个半月,11月的两场“经济学真实剧场”又将参观人数推向高潮。由“缪斯计划”创始人、“真实虚构电影院”中国发起人邱晓坤策划,艺术家金锋和经济学家梁捷合作的“经济学真实剧场”横空而降,分别在11月5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和11月12日思南公馆展开,没有特定观众,没有场景预设,一场行为艺术的介入随着电影院本身的偶然性与随机性与观众相遇,在这两个不同的场域中,观众们被间离、被挑衅、被鼓动,同时,在PSA和思南公馆这两个场地所固有的区域文化下又返回电影院本身,呈现出一种公共生活的日常现实。11月12日在思南公馆的活动结束后,又举办了一场聚集了众多艺术界与泛艺术界权威参与的研讨会,围绕这两场活动及其延伸出来的种种话题进行讨论。

艺术家金锋与经济学家梁捷在合作之初就明确了“经济学真实剧场”的目的,通过行为艺术的介入解构艺术品本身乃至艺术与经济学之间的微妙联系,以一种直观的、不设界线的方式呈现,并且不干涉在这场行为艺术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终止与反馈。在这过程中,经济学家梁捷从“真实虚构电影院”那张“空银幕”的一侧缓缓进入观众的视线,向观众做真实的经济学合算。

“真实虚构电影院”一次可容纳23到25名观众,这些观众分享同一个公共空间时,也同时进入了“经济学真实剧场”的语境,合算的过程由于主体的改变也引发了观众的联想与“越界”。这两场“经济学真实剧场”分别展开了六次介入,主题包括“上海人的价格”、“你要做多久才合算”、“做一个观众,还是做一个演员,你必须作出选择”、“时间的成本”、“一个案例”等,每一次表演,都引发了观众不同的反应,当经济学家梁捷在进行“时间的成本“环节时,不断提示观众所处的状况和坐在这里看这场电影的成本,观众在这一次次地成本合算的轰炸中,获得了一种怀疑的权力,值不值?

这个问题本身是难以界定并且因人而异的,通过经济学家梁捷对时间、空间、气候、生活细节的提示,越来越多可被衡量与参考的参照物浮现出来,不同的价值取向无言地操控着每个人的意识。在这一次次的介入中,使得一种陈述的生产、分配、流通与操作的秩序化程序系统变得可感,而这种感觉的奇妙之处就像广为人知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的那样,一切偶然性中都蕴含着必然性。”一个案例“则提供给人们另一种自由的选择,这次,观众可以用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之物也可以是无形的,交换梁捷手上的钱,没有交换成功的话,钱就被直接丢弃。这引发了观众的好奇:什么才能换钱?怎么样才能得到钱?会不会有下次?而当人们适应了这一游戏规则之后,又形成了其他的行动规律。一个旁观者也许可以给出自己的解读,任何解读都不为过——当然,如果他愿意,他也可能是捡钱的那个旁观者。事件发生中的诸多变量使得”经济学真实剧场“的每一次介入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来到PSA和思南公馆这两个地方的观众也许各有不同。观众与地点,共同完成了”经济学真实剧场“的场域建构。思南公馆地处上海中心地段,这里是一片老上海建筑群,思南路及其邻近的皋兰路、南昌路、香山路都曾聚集过文化、商业、政界的各类名流,来这里参观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其独特的复古风情所吸引,”文化建筑“也许是最能概括这一片区域的词汇,这里提供了一种高雅、豪华、有品位的休闲体验,诸如此类的标签使得这一片建筑群统一地成为一种消费主义下的公共空间,在这里发生一场有关经济学的艺术介入便是再合适不过的。

“真实虚构电影院”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公共艺术也和思南公馆这样的文化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对照,造就空间的是一种既定的权力关系,正如不同空间的开放性指向了对社会阶层进行筛选的内在倾向。公共空间中的权力角逐同时发生,也许在这样一个繁华高雅的建筑群中,大多数人作为一种权力主体也在不断地与商业利益相对抗。接下来,“真实虚构电影院”还会在多个城市进行巡展,此类活动也将继续展开,更多的讨论将会延伸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