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空间 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展览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067   最后更新:2016/10/31 21:26:01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6-10-31 21:26:01

来源:798艺术 李旭辉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天线空间已经完成从不知名到知名画廊的转身,其合作的艺术家像刘鼎、李明,尉洪磊,徐渠等都是能让人们重新去审度当代艺术的发展的角色,而且我们也能在像弗里兹纽约,弗里兹伦敦,利斯特巴塞尔等世界顶级博览看到天线空间作品出现在重要位置,那么天线是如何一步步取得这些成绩的,空间关注点又是什么呢,有幸我们采访了空间负责人王子来一探究竟。


尉洪磊《燕子世纪》现场 2016 年


艺术汇:2013年天线空间一直在做群展,除去王欣的个人项目之外,群展给予天线空间那些方面的准备?

王子:那两个群展是因为画廊刚刚开始,没有什么展览可做;第一个正规展览是2014 年初刘鼎的个展《华盛顿湖》。


艺术汇:上海莫干山是很多当代艺术画廊的选择,这里面有机遇也挑战,相对北京而言,上海的艺术区的聚集形式也更为密集,艺术家的聚集方式也有所不同,那么你能分享一下这几年你的亲身感受吗?

王子:空间选址其实不是最重要的,798 和莫干山都很好,我喜欢我现在的空间因为它比较开阔而且层高够高,更重要的是对于艺术家来说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倒是上海的艺术家基数数量可以再多一些!


艺术汇:2014 年,天线开始有步骤的做艺术家的个展,从刘鼎、李明,尉洪磊等艺术家开始,内容以在架上基础上,装置,摄影和录像艺术逐渐成为空间重要的展示,这和空间的定位是否有关?

王子:没关,都是很棒的艺术家。


郑焕《亲密地阅读你》现场 2015 年


艺术汇:作为一个盈利的画廊机构,如何保障在推广实验性的艺术的同时,在艺术收藏领域并不成熟时间段开拓自己的市场?

王子:这个因人而异,天线空间一直是一推广优秀当代艺术家为主,从来不以年龄,媒介或者性别来界定艺术家,也并不跟随市场潮流;对待收藏的拓展要给予耐心和诚意,认真推荐作品给收藏家,收藏家们都是社会中的精英,他们对作品的认知和学习很快。作为画廊主要还是要有较强的工作主体性,这样才能同时得到收藏家和艺术家的信赖。


艺术汇:从2013 年空间开幕开始就参加了上海021 艺术博览会,此后除了上海021 之外像上海西岸,艺术北京,弗里兹纽约,弗里兹伦敦,香港巴塞尔,利斯特巴塞尔等博览会3 年时间参加如此众多的博览会给予画廊什么经验?

王子:博览会有的卖的好,有的卖的不好,这都是正常的情况;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不要计较当下博览会成本有没有收回,这样就太无趣了。 我选择博览会有两个标准:第一就是这个博览会会不会给我们画廊的艺术家带来正面影响;第二就是博览会上可不可能认识新的收藏家, 收藏机构以及优秀的策展人。


关小《基本逻辑》现场 2015 年


艺术汇:针对不同的博览会的收藏趣味,天线空间会挑选不同的艺术家参展吗?

王子:不会,我们会按照我们艺术家工作方式和节奏来安排博览会进度。如今博览会众多,我觉得画廊应该以自己的艺术项目和展览为主再去适当安排博览会的节奏。


艺术汇:对于一个画廊来说,稳定的藏家资源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虽然像博览会,拍卖会这样的二级市场非常重要,但日常运营中空间的影响力又是通过什么来提升的呢?

王子:空间也好,艺术家也好,博览会也好他们最终靠的是艺术作品在说话;所以提升画廊影响没有其它途径,就只能是做好的展览和选好的艺术家。


天线空间总监 王子


艺术汇:在今天的艺术展览中,画廊和艺术家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关系,对于画廊空间来说,艺术家的创作对空间的利用和安排也至关重要,所以很多展览都是画廊和艺术家一起集思广益而构成的再创作,那么天线空间又是如何处理艺术家个展的相关事宜的?

王子: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天线空间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团队,画廊中很多同事都从事过专业的策展和批评的工作,但是对于画廊内发生的展览,我们只能建议和协调,最终决定权还是由艺术家本人保留。艺术家也需要一些这样的空间,这样每次展览都可以及时总结,思想和实践才能同时不断往前推进。说到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最近听说有画廊跟艺术家提出所谓终身协议一说,甚至编制谣言说某某艺术家曾经跟画廊签署过部分作品的终身协议,这实在是荒诞至极;艺术家朋友们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警惕这种不公平的霸权条约。


艺术汇:像刘鼎这样的年轻艺术家一直是天线空间扶持的重点对象,那么是什么使天线认为年轻艺术家一定能够构成艺术发展的新秩序,这与老一代媒介艺术家例如说王功新,张培力,杨福东,宋冬等艺术家相比较有哪些特质是值得关注的?

王子:不能说是扶持,这种信任是相互的。我们也的确很喜欢王功新老师的作品,我们并没有排斥任何一个年龄段的艺术家群体;可能是因为工作方式不同,我们还没有什么机会认识或熟悉到所谓比较成熟的媒介艺术家。


刘鼎《李建国出生于一九五二年》现场 2016 年


艺术汇:刘晓辉在天线有两次个展,你是怎样看待艺术家在这两次展览中与机构逐渐的磨合的,对于这样的艺术家作品在上海展出,他是否能带来不同创作理念,这与莫干山本地的观展经验是否冲突呢?

王子:没有冲突,刘晓辉老师的作品从第一次展出开始就一直比较受大家认可。


艺术汇:天线空间一般会怎样选择艺术家,是否自己的规划和偏好,近期关小个展在天线展出,其作品涉及到传统风景和现代情景的诡异的结合,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类艺术家给予上海文化生态的动力的?

王子:我们接触艺术家多数是通过策展人以及其他艺术家的推荐,也有部分是在双年展和美术馆中的展览认识的。我相信每个画廊都有自己的偏好吧。关小近期在画廊的展览《基本逻辑》跟在上海的生态也没什么关系,碰巧我们画廊开在上海地区的。


Karsten Foedinger《诸物终将分离》现场 2015 年


艺术汇:你是怎样看待上海收藏界在当代艺术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从传统的架上作品收藏到今天的影像,装置收藏有哪些不同,收藏人群是否有所变化?

王子:最近德国杜赛尔多夫有一个私人收藏不错,收藏的名字叫JSC,柏林双年展的时候做过一个质量非常高的收藏展。中国收藏家资本力量都很雄厚,收藏范围比较宽广,反正也跟中国的特殊环境有关系;上海当地的收藏比较看好:K11 艺术基金会,龙美术馆,乔志兵收藏,以及CC 艺术基金会等等。


艺术汇:天线空间刚参加完弗里兹纽约艺术博览会,这也是天线空间第二次参加这个博览会,两次参加,是否有不同的感受,对于西方博览会而言,它的那些结构是吸引人的地方?

王子:第二次比第一次销售好一些,国际博览会就做一个或者是第一次开始做都会比较困难,没有足够的国际收藏家资源就没有办法完成持续的把作品推荐给好的收藏这一过程。成功的国际博览会都明白一件事就是艺术是主体,必须选择质量高的画廊和艺术家来参加展览,如果艺术质量走下坡路那慢慢的收藏家们就对这个博览会失去兴趣了。


艺术汇:在都市中画廊总是要经历基础的艺术品交易到大的文化传播和辐射,那么天线空间对未来的企划是怎样的,在2016 年下半年有怎样的短期计划?

王子:天线空间还是希望去对应艺术相关人群,收藏家,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家以及其他艺术相关的人和机构。传播和辐射是美术馆的工作,实在不在画廊的工作影响之内。2016 年下半年天线还有两个展览徐渠,和唐纳天(Nadim Abbas) 的个展, 和一个新加坡艺术家何瑞安的表演。( 采访/撰文:李旭辉 图片提供:天线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