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路个展 “耳且”六件作品首降魔都 探知阻力美学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1   浏览数:1112   最后更新:2016/11/01 21:01:11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6-10-25 23:24:00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10月27日郑路大型个展 “耳且”首次降临上海龙美术馆 西岸馆,此次将展出郑路2016年全新创作的6组作品。策展人为吕澎。

▲《三千烦恼丝》(此次展览呈现)


"耳且"一词,取"阻"字的左耳刀偏旁和右"且"字组合而成。“阻”取“阻力”之意,即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及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阻力在一般语境里等同于障碍。如梁启超所言:“天下一切事悉有阻力,阻力悉去,百事毕举矣。”“耳且”这个新造词正如其发音一样,并列递进生成另外一层语义,在障碍之中探知阻力的美学。


▲《洞庭风细》(过往展览呈现)

▲《PWM控制器》(过往展览呈现)


郑路自2015年台北当代美术馆个展《潮骚》和北京芳草地当代艺术馆《唯止》开始进入到更为具有挑战性的阶段,他开始寻求调动更多的媒介和材料。转注、假借、指事、会意、形声、象形,笔画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物质,而汇入了语义和图像的海洋。


▲《已知的圆周》(过往展览呈现)


郑路的造像系统亦是如此,所有孤立的物质、形象、符号、逻辑都借由他者而获得转化,真而幻、幻而真,都不可遏制的朝向它的对立面而转化。


▲《冬至》(过往展览呈现)


在本次个展《耳且》中,艺术家开始更多的讨论时序、空间和变迁,从这个角度,关于造像的诗歌逐渐开始向关于造像的哲学转化:他想解决的课题是将之前一直纠缠于他的感性处理与观念设置的冲突抛之度外,让自己内心矛盾的叙述更为自由、更为解放地表露出来:人类的日常或者我们所理解的一般世界没有什么是清晰与能够断定的;


任何一处风景都具有其自在的合理性,你可能遭遇到“自然”的风景,但那很可能仅仅是一种幻觉。某种宇宙的力量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你会感到恐惧,或者兴奋,然而,如果我们脱离这个社会,如果我们还试图回到当初的情景,你就会遭遇到理想主义的磨难:回到当初与走向未来都是悲剧。


《淋漓-澜》(过往展览呈现)


郑路在近几年来不断的个人实践当中逐渐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逻辑和语言系统。他将物质、文字、水、时间、空间等概念纳入自成体系的观念构架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表现方式。同时也借此来暗喻生命状态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及如何应对自然、自性和自我之间的关系。

郑路,197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曾分别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5年获得L.V.M.H.青年艺术家大赛奖学金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

[沙发:1楼] guest 2016-11-01 21:01:11
来源:ActionMedia

郑路个展《耳且》| 龙美术馆

耳且/郑路

策展人:吕澎

展期:2016年10月27日 — 12月21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2016年10月27日,郑路于上海的首次大型个展“耳且”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亮相,展览呈现了艺术家2016年全新创作的6组作品。现场装置《三千米烦恼丝》放置在龙美术馆的空间中,衬托着空间的无穷延伸和“空”的力量。



这件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空间中的绵延能力,无穷无尽生长的感觉使我们混同了内心与外部宇宙之间的关联。这提示我们郑路的雕塑其实一直都在朝着心像的方向发展,它固然是向外拓展的,发展出许多体量宏大的作品,但却越来越深的进入意识的内在性中作更长时间的停留。《草》仍然在视觉和物性之间寻求联络,同时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郑路也尝试用影像进行实验。这些实验无疑涉及到影像的运动和雕塑的凝固性之间的冲突和渗透,例如《不留》这个经典母题,旅行箱是一段运动影像的记录者和经历者,但它同时也是静态和沉默的。就像尼古拉斯波瑞奥德所预言的那样,艺术正在日益被折叠成一段可感的经历或体验,而不是一种挂在墙壁上的实体,艺术需要对流动性的、可变的体验作出反应。这种阅历最终不仅仅体现在视觉上,而是在一段有限的时空中尽可能释放更复杂的体验的聚合物,就像释放一个催泪瓦斯那样,从微小空间中释放的物质最终可以覆盖整个身心。



如果说这些经过审慎筛选的作品代表了郑路创作中的关键类型,那么《耳且》是独特的,前所未有的,系统性的巨制。与展览同名的作品《耳且》运用了近万个铝制的金属短片聚合成塔,成为一个高耸的方体。一万个钢制球体的滴落被这个人化结构所阻碍,每一次受阻均转化成为声音,最终汇成具有宇宙意识的大合唱。郑路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几乎第一次以如此宏大的铺陈来切入和探讨声音这一维度。这促使他的“造像”向着更深远的境地转化,最初是图像所天然拥有的时序、空间,或许延伸到触觉,最终来到声音,这实在已经使他走向了通感的交互领域。郑路认为,声音是未来的方向,他心目中所指的恐怕不是声音实验,而是“声音雕塑”。 这个领域的性感之处在于,他并不是在演绎一段有意味的声音形式,而是通过声音对这个雕塑或装置进行更高维度的塑造。我们在聆听声音场的时候,郑路所要控制的并不是音,而是形:“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与声相倚,耳与且取譬,艺术家用一种极其隐微的方式与古人暗合。这无疑仍然是一种造像,但它却是全新的,一具拥有空间、时间、物性和声音的四维造物。



莎士比亚说:用眼睛去听,才是爱的睿智。(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郑路既不安于哲学,也不安于诗歌,这踏空反倒使他更显得充盈了。


在龙美术馆的个展是郑路的一次实验:他想解决的课题是将之前一直纠缠于他的感性处理与观念设置的冲突抛之度外,让自己内心矛盾的叙述更为自由、更为解放地表露出来:人类的日常或者我们所理解的一般世界没有什么是清晰与能够断定的;任何一处风景都具有其自在的合理性,你可能遭遇到“自然”的风景,但那很可能仅仅是一种幻觉,因为即便是“水”的流动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材料所提示或者象征的;某种宇宙的力量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你会感到恐惧,或者兴奋,然而,如果我们脱离这个社会,如果我们还试图回到当初的情景,你就会遭遇到理想主义的磨难:回到当初与走向未来都是悲剧。

——吕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