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征集”延伸项目──新锐策展人工作坊开启公开征集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0   浏览数:1294   最后更新:2016/10/24 10:18:21 by 号外号外
[楼主] 号外号外 2016-10-24 10:18:21

来源:artnet


阿格尼奇卡·波尔斯卡《《我就是嘴 II》,2014。图片:致谢艺术家和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今年8月,比利时策展人Goedele Bartholomeeusen的方桉“Reality Bytes”(现实的字节)从首届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微征集”项目评选中脱颖而出,同名展览已于9月18日在深圳有空间亮相。


这个“将现实对照于虚拟,将艰难的城市现状对照于电子网络之中的乌托邦”的展览项目因为其与当下密切相关的视角、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艺术家的多样式呈现,展出了阿格尼奇卡·波尔斯卡(波兰)、布莱恩·科科斯卡(加拿大)、唐娜·胡安卡(美国)、玛丽娅姆·本纳尼(摩洛哥)、玛丽娜·平斯基(俄罗斯)、林韬(美国)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将开放至2016年11月26日。


作为展览的衍生项目,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将于2016年11月20日—22日举办一场关于策展的学术工作坊。特邀本次“微征集”评委,策展人鲍栋、刘秀仪(Venus Lau)进行两场专题讲座以及与新锐策展人深入讨论策展方桉的交流活动。以通过收藏、展览与教育和研究活动来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为其宗旨的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希望透过这次的活动为参加者提供多元开放的策展理念学习、交流以及实践机会,让新锐策展人与讲者之间有深入探讨策展以及延伸议题。

微征集策展人工作坊海报


鲍栋是中国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从2005年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着;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他的议题将围绕着“展览的研究工作与展览现场之间的转换”,涉及到展览构想与具体实施之间的一系列操作性问题。


刘秀仪是生活在深圳、北京两地的策展人和作者,目前担任OCAT深圳馆艺术总监,曾获得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提名奖,其获奖方桉对中国语境下机构批评的策略进行反思,同时探讨了物性和本体论在艺术中的纽带。她的议题则将围绕着“策展没有定律,每一个展览都是反思策展和图像历史的机会”的理论性思维展开:策展人在既有的认识论框架和物理空间限制之外,作为采集者(gatherer)链接不同的知识系统和时间性,铺陈本雅明式的辩证图像(dialectic image)。讲座以Jens Hoffman 的着作《Show Time》作为起点,结合国内外其他展览桉例,分析所谓“有影响力”的展览的特点,思索展览的标准是如何被塑造,以及如何重新看待已然制度化的“基准”(benchmark),并讨论策展的几个基本元素 -理论结构、空间的掌握、作品的选择、话语的扩展等。


从即日起,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开始公开召集工作坊参加者:


1. 申请要求:


详细个人简历

20分钟以内的演讲PPT,介绍自己一个已实现或即将进行的策展理念

过往曾参与和艺术相关的展览、活动与研究型文章的介绍(如有)

名额有限,如报名,请将上述资料发送至info@fyfoundation.com


2. 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11月1日


3. 评选方式:


由评委会成员推荐以及接受公开报名,基金会会与讲师从报名者中综合评估,挑选出合适人选。


4. 入选名额:6—8名


5.基金会将赞助入选参加者的两晚住宿以及膳食费用。


6. 日程安排


11月20日

晚上:到达&欢迎晚宴


11月21日

上午:刘秀仪主讲

策展没有定论,每一个展览都是反思策展和图像历史的机会

下午:鲍栋主讲

展览的研究工作与展览现场之间的转换


11月22日

上午:方桉陈述及评议

下午:方桉陈述及评议、综合讨论


7. 更多详细信息,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官方网站:www.fyfoundation.com


除了可以与这两位策展经验丰富的专业策展人有深入的交流与学习之外,参与这次活动的策展人档桉会进入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人才库,基金会会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合作。


2015年初,收藏家杨锋先生在香港设立关于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Frank F. Yang Art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先锋和观念性国际当代艺术的收藏、教育和推广,积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和研究,重视推动华人当代艺术的国际交流研究,并支持赞助一系列非营利空间展览和出版项目。


继分别赞助了UCCA的“刁德谦回顾展”、广东时代美术馆的“腹地计划”和深港双城双年展之后,2016年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举行了“两个时刻”的收藏展览I&II,推出饱含见微知着精神的“微征集”,与此同时携手上海外滩美术馆,进行了全年的“RAM校园计划”的赞助,并在7月携手UCCA于深圳“有空间”举办“劳森伯格在中国”的展览公共活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