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圈子艺术青年奖】委员专访:罗 菲
发起人:Circleart  回复数:0   浏览数:1464   最后更新:2016/10/23 14:31:58 by Circleart
[楼主] Circleart 2016-10-23 14:31:58


策展人,艺术家


1982年生于重庆,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昆明。2002年至今主要从事行为、录像、写作等艺术实践,作品在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荷兰、美国、澳门及中国内地云南、北京等地展出。2005年罗菲参与发起并策划丽江工作室“江湖”艺术项目。2007年至2015年在昆明TCG诺地卡文化中心担任画廊总监,从事策划展览和众多国际跨文化交流项目。作为艺术策展人、写作者,罗菲致力于发展当代艺术及其叙事,关注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性内涵,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环境中的协作与对话搭建桥梁。个人中英文双语文集《从艺术出发》于2014年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者语


圈子艺术中心作为独立的艺术机构,在展览、研讨以及奖项的运营思路及执行中,始终希望不断改善和提升我们的水平,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渴望业内专家和学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甚至批评,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务实,以期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尤其是在《圈子艺术青年奖》奖项的设置和推进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更加透明、公开、公正,更加能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都需要专家学者们的建议与意见。


因此,我们将逐一对第二届圈子艺术青年奖推荐委员会的50位委员进行采访,邀请委员们围绕当代艺术与社会进程、当下艺术生态、未来艺术发展以及圈子艺术中心作为一个民营机构应当如何更好地推动艺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看法。





▼以下为专访实录


圈子:在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当代,您如何看待艺术的社会作用?

罗菲:在思想平庸、物质化和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艺术可以为人们提供其他层面的思考和体验。社会是艺术家观察、实践和有待激活的交互关系空间。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基于艺术家个体语言以及与其他人/领域协作,去生成一种激发人们反思和可参与的替代性关系和价值,这种替代性的关系和价值必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民间社会的有机部分。



圈子:当代艺术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其它专业领域有更好的交流?

罗菲:艺术要生成替代性关系和价值,就必然需要艺术家与其他领域协作,无论是人文学科、新兴科技、商业体系还是社会组织,艺术都可能成为激活跨领域交流与协作的媒介语言,并将这种激活了的关系转化成为艺术系统自身的一部分,最终艺术和其他领域也形成相互施肥的关系。这种跨领域交流也需要策展人、艺术家的视野和方法不断打开。




圈子:在摄影器材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影像艺术发展是否有新的方向?

罗菲:在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摄影器材、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十分普及的今天,在屏幕已经完全占领我们生活甚至身体的今天,影像已不只是某种介质所独占的画面形态。影像正处于顷刻间海量生成、再生成、传播、撰改、演绎、消散、重组、邂逅的数字洪流中,这种在形态上彻底打开的局面,才刚刚开始,像刚学会说话的幼儿那样,可能性实在太多了。



圈子:策展人一般与机构合作的比较多,请您谈谈艺术机构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罗菲:艺术机构是艺术家与公众间的窗口,艺术机构需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历史眼光和文化担当,有计划地推出艺术项目,需要优质的策展团队和管理团队,共同推动发展本地/国际的文化交流、艺术教育以及收藏群体。



圈子:圈子一直注重艺术作品的社会性以及所呈现的问题性,因此我们主张在展览的学术研讨成员结构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从社会的角度讨论艺术。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罗菲:从社会的角度讨论艺术即是讨论以艺术的方式展开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中的文化、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形态。这方面的艺术实践有助于艺术家对所处社会环境的敏感并作出反应,有助于民间社会的自觉形成。



圈子:最后请您给《圈子艺术青年奖》提出一些建议。

罗菲:圈子艺术青年奖通过关注和嘉奖优秀的有影响的社会性艺术,给人们更多讨论自身及其所处社会的机会。使得不同领域的人们找到更多协作的可能性,打开民间社会自我发展和调试的空间。



让艺术融入生活,让艺术装点生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