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造镇:艺术介入乡村还是乡村介入艺术?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468   最后更新:2016/10/14 11:35:25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6-10-14 11:35:25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乌镇艺术节、道滘艺术节、隆里艺术节,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60%公共艺术计划等等,近来的艺术活动越来越多的向二三线城市倾斜,更确切的说是在向村镇倾斜,乌镇、道滘、隆里、雨补鲁、宝溪、楼纳等等,艺术造镇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艺术走进城镇?是艺术选择了乡村?亦或者是乡村主动拥抱艺术?在新一轮的艺术改变乡村中,艺术能否真的实现“乡村复兴”?

把艺术搬进城镇

  “你说那是什么东西?”“不知道,看着好像是一团烟花,又好像是一团火。”“走,我们凑近去看看。”隆里古镇的两位村民走在自家的地头时,被放置在田间的一个不明物体吸引,无比强烈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视线,促使他们去了解新的事物,这两位村民口中的不明物体是首届隆里新媒体艺术节中展示的艺术家爱默杨的作品《Darkness》,这件作品被放置在水稻田间,白天是一个金属球体,到了晚上之后,用投影打上图案,就会变的变幻莫测,像是一个星球落在了田间,显得非常科幻和神秘,像这件作品一样的还有很多,比如艺术家郑路的作品《等待戈多》,由发光的凳子和声音组成,在空旷的田间,你会听到一组数据“1、2、3……”,在不停的重复,直到有人坐到凳子上,声音才会停止,当人走开后声音继续,等待下一个人的到来,还有一件作品是纯粹的声音作品,艺术家将自己与另外一个人的对话记录下来,用软件变声放置在田间,声音时大时小,时远时近,像是虫子的鸣叫声,但又有很强的金属感,既神秘又亲切,吸引了众多大众的好奇心,穿梭在田间寻找声音的来源。

隆里新媒体艺术节 郑路作品《等待戈多》

  10月1日,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黔东南苗族侗族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黔岭新媒•秘境奂影”——首届中国(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在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古城开幕,活动以极为丰富的科技元素、让人叹为观止的声光电试听效果,刷新了人们对隆里古城的印象。

隆里新媒体艺术节 爱默杨的作品《Darkness》

隆里新媒体艺术节 马氏现场表演声音作品

  与隆里新媒体艺术节一样的还有2016年9月28日开幕的首届道滘艺术节,来自17个国家,78位艺术家用绘画与图像、装置、新媒体建筑投影、放电影等形式,重新诠释了“世界工厂”道滘镇,同样在9月28日开幕的还有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它的举办地在浙江丽水龙泉宝溪乡溪头村,此次竹建筑双年展策展人葛千涛协同9个国家的11位建筑大师一起寻找中国乡村的文化基因,以在地展出的方式展现艺术的奇思构想。

  接下来,在美丽的贵州黔西南州楼纳也将举办一场重要的艺术活动“60%公共艺术计划”,即百分之六十由艺术家完成,百分之四十与公众、自然进行对话完成的艺术创作。在60%公共艺术计划中,所有的公共艺术作品将由艺术家结合当地环境、人文及生态材料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是一个集参与性、创新性和互动性的艺术体验。

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作品

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作品

  60%公共艺术计划以公共艺术介入楼纳,通过行为艺术、社区活动、大地艺术、互动装置、灯光艺术节、涂鸦、生态雕塑等作品形式让公共艺术肆意生长。我们用艺术营造楼纳,激活楼纳,改变楼纳。

  而在2015年,乌镇举办了盛大的艺术节,在贵州的雨补鲁村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吕品晶建筑设计工作室对村落进行了整体修缮、保护、优化设计工作。

  上述的活动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号,艺术介入乡村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艺术造镇的阶段,只是在这其中,我们还会发现许多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相对完备的“乡村体系”之中,“艺术介入”的目的最终究竟指向哪里?“艺术”究竟怎样才能与场域、村民的日常生活及“情感”产生有效链接?在乡村场域中惯常的“艺术”姿态该怎样转换?在乡村场域中“艺术”究竟该产生怎样的“力量”和“效应”?艺术家是否应该在乡村语境的创作过程中转换身份与角色及怎样转换?怎样建立与原住民有效沟通的“艺术”的“语法系统”?

艺术造镇的现实博弈

  “艺术介入乡村”这类艺术事件与实践在国内外不胜枚举,成功案例也比比皆是。在国际上,日本越后妻有“乡村公共艺术节”最为成功也最有代表性,同时还有韩国釜山甘川洞文化村、法国卢瓦尔河畔的“Turquant”、日本四国岛德岛县倾村的稻草人之家。以上案例大多以乡村为场域背景,以艺术家和原住民为主体通过“艺术”介入手段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达到“乡村复兴”,拯救业已凋蔽和“空心”的农村。

  但在国内,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最早用艺术介入乡村的碧山计划、许村计划等等,曾经引起广泛的讨论,但最终并不能建立起一套很好的制度或者经验,很好的延续下去,碧山计划最终的失败就是很好的案例,除了艺术家的人文理想之外,尝试用商业和艺术带动古镇发展的还有李亚鹏在束河古镇主办的“COART艺术现场”和雪山音乐节,同时还打造了“雪山艺术小镇”,对丽江市政府来说,他们希望借李亚鹏的名人效应,把“COART艺术现场”办成一个文化旅游项目。

“COART艺术现场”

  但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反而因为这项活动,破坏掉了他们原始宁静的生活,在城市人看来美妙的音乐在这里成为“噪音”,同时由于声光电的刺激,对于当地的生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鸟类因为强光不能不能识别方向和睡眠等等,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活动被叫停。

“COART艺术现场”

  关于中国的艺术造镇,策展人同时也是艺术家的爱默杨在谈到时表示:“之所以会出现众多艺术活动,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关,近年来国家正点推荐特色小镇建设,所以文化产业才会大量的在村镇出现。”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在青年策展人王东看来:“给我的感觉像是城市在包围农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进入到村镇策展艺术活动显得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是在博弈,在政府、商业、民众和艺术中间进行协调,但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希望以人为本,去为当地的人去服务,我希望所有的艺术家、艺术节,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动机、目的和方式去介入,他们如果具有普世的价值那就是值得提倡的。”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在青年策展人阎玉婷看来,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我看来这些案例分为艺术介入乡村和艺术没有介入乡村的两个方向,我们要清楚到底是艺术介入了乡村还是乡村介入艺术。”

政策主导下的艺术乡建未来如何?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住建部村镇司司长张学勤表示,特色小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调研

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调研

  《通知》明确,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将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在国家层面,希望能够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来解决当下乡村发展的问题,政策主导下的乡村建设给艺术介入提供了大好的机会,只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真正艺术的介入,而不是被动的“硬插入”。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春兰在谈到雨补鲁村的改造时表示:“艺术改造乡村,村民的生活就真的得到改善了么?如何进行后续发展,我认为营造兴奋点很重要。其中,细节景观很关键,重点空间的氛围营造还有待加强。可以增加软质景观,营造在传统的印象中的乡村形象。除了空间细节外,还缺乏在村内进一步停留可进行的活动。与村落历史相关的人文风物还可以再进行挖掘,背后的故事、掩盖在历史中的有趣民俗恢复、传播后可以形成雨补鲁村的文化特质。”

贵州雨补鲁村改造计划村民参与艺术创作

  此外还有业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村民是否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新变化?外来人口的进入、停留、发展,业态和心态的转变是需要政府与设计团队提前考虑到的。村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是雨补鲁产业转型的前提。最后一项,正规的职业培训需要紧跟上。村民的文化、公共活动、节庆表演等活动将丰富起来,这些后续的培训软实力培育,路还很长。其实,后续工作更多的是社会学层面的工作,需要参与雨补鲁村发展的各方更加用心的协力完成。

  “如果没有当地人的参与,我们的项目一定是失败的。因为只有公众参与,才会对项目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我们一直推崇使用村民熟悉的‘低技术’,比如改良版的夯土技术,就是让当地居民在提升建造技术的同时,去享受项目带来的红利。”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策展人葛千涛眼里的建筑,不单单是静止的艺术品,更是一个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助推器。

  “我相信,这个村的村民和下一代相较之于其它村的村民,一定会更自信。因为双年展在这里发生,因为他们参与其中。透过双年展的建筑群,村民可以了解天然建筑的过去和美好未来,本土文化的渊源和未来走向。乡建是需要智慧的,用当地的文化,当地的智慧去发酵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葛千涛坚信梳理中国文化才是中国未来乡建的方向。

  对于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古村落和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原住民而言,以“艺术”为名的强势介入只会带来地域文脉的破坏和生活的妨碍,而对于本身就具备优美自然环境的乡村而言,最不需要的就是以“艺术”之名而做的浅层“装饰”,如何避免 “强势介入”和“浅层装饰”,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