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艺术世界,他们还是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师
发起人:猴面包树  回复数:0   浏览数:1983   最后更新:2016/10/14 10:18:01 by 猴面包树
[楼主] 猴面包树 2016-10-14 10:18:0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lyan)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是音乐与文学巨匠,鲍勃·迪伦近30年来一直潜心绘画与雕塑,并活跃在当今视觉艺术界。回顾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中也不乏艺术天才。从泰戈尔的抽象版画到丘吉尔的油画,从萧伯纳的前卫摄影到福克纳戏谑的时装漫画,文学大师们的艺术天赋令人惊叹。近年来艺术市场上,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与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作品同样颇受追捧。


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今日揭晓,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lyan)获奖。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5岁的鲍勃·迪伦斩获了全球文学界的最高奖励。而在这背后,他同样是视觉艺术领域的多面手。

鲍勃·迪伦(Bob Dylan),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近30年来,绘画与雕塑都是鲍勃·迪伦新的创作领域。他自幼喜爱绘画并与其创作的音乐、诗歌互通生气。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展出他12幅以《鲍勃·迪伦:“面”值》为名的肖像画,伦敦翡翠画廊举办过他的金属雕塑展览,最近他为 MGM 国家港度假村亲手焊接的26英尺高的巨大拱门“Portal”雕塑作品也即将问世。


鲍勃·迪伦在工作室为 MGM 国家港度假村创作巨大拱门“Portal”,图片来源:Heritage Collection at MGM National Harbor


博物馆的认可给予了鲍勃·迪伦创作的动力,他曾在自传《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中这样写道,“倒不是因为我自认是大画家,而是我感觉在绘画时,我能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


鲍勃·迪伦《纽约布拉格公寓》(Bragg Apartment New York City),图片来源:Liss Gallery

鲍勃·迪伦《红狮酒吧的女人》(Woman in Red Lion Pub),图片来源:Liss Gallery


如果对诺贝尔文学奖历届得主名单做些深入挖掘,将意外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文学与艺术的“两栖”人士。他们不仅进行文学创作,还在艺术世界发挥着惊人的想象力。


你认识作家高行健,但却不一定听说过水墨画家高行健和电影导演高行健。你知道德国小说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其实是个“艺术生”吗?你是否见过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晚年作画时的样子?文学之外,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绘画各具风格,英国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则是一位先锋的摄影爱好者。《艺术新闻/中文版》带你走进大师们别样的艺术世界。

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诗人
代表作《吉檀迦利》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歌哲学意味浓厚,透露着他对宗教的理解与对人生哲理的洞察。除了文学领域的活跃,他还作有2000多首歌曲。泰戈尔的艺术天赋不仅于此,他60岁时开始了在绘画领域的探索。在艺术风格方面,泰戈尔受到来自北部新爱尔兰贝壳雕刻、英属哥伦比亚海达木雕与木刻及马克斯·佩希斯泰因(Max Pechstein)木雕的影响。

泰戈尔《花》(Flower)与《树》(Trees),图片来源:artnet


泰戈尔用色彩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感,与他书写的歌词相呼应。泰戈尔自己也说:“我的绘画就是线条的韵律,是诗化的线条。我的画如果有一天被人们认可的话,那也肯定是因为画中的节奏(韵律)被人们认可,而不是因为它阐明了某种思想或某种事实。”

泰戈尔《印度母亲》(Mother India),图片来源:佳士得

泰戈尔《四个人像》(Four Figures),1938年,图片来源:artnet


泰戈尔大部分画作的主题都是印度的人像或风物,具有浓浓的印度风情。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技法和流派的限制,自由地表达了诗意的心灵和独特的视觉世界。印度文化部曾在2011年举办 “最后的丰收:泰戈尔画作” 巡展,以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展出从泰戈尔几千件画作中精选出的208件作品。


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剧作家,评论家
代表作《卖花女》《圣女贞德》等
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萧伯纳,自小受严格的高等教育,并对音乐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可是无奈经济拮据,中学毕业后,萧伯纳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踏入了社会。1873年,萧伯纳离开都柏林前往伦敦,并以小说创作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萧伯纳最突出的成就无疑是他的戏剧创作。1885年至1949年间,他创作完成了51部戏剧作品。此外,萧伯纳还是位摄影爱好者,1898年,他购置了自己的第一台照相机,并开始拍朋友与家人,包括《飘》的女主角费雯丽等。

手持莱卡相机的萧伯纳,图片来源:pinterest

萧伯纳在巴黎街头拍摄前往观看罗丹《思考者》的游人,1904年,图片来源:Bernard Shaw Estate / National Trust / PA

萧伯纳在光影实验时的自拍作品,约1890年,图片来源:GB Shaw / LSE.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Trust

萧伯纳《泰晤士河上的帆船》,1906年,图片来源:GB Shaw / LSE.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Trust


同时从事艺术评论的他尤其认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与约翰·罗斯金(John Roskin)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萧伯纳造访苏联与中国,并结识了鲁迅。巧合的是,鲁迅也是位艺术爱好者,不仅有书画篆刻留世,还拥有丰富的收藏。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左起为鲁迅、萧伯纳与蔡元培,图片来源:人民网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作家,诗人,画家
代表作《荒原狼》《悉达多》等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黑塞的绘画生涯起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他已年近不惑。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家庭关系的破裂使黑塞的精神世界遭到重创。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医生建议他以视觉的形式将梦境描绘出来。绘画之于黑塞,起初仅仅是作为自我治疗的消遣活动。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绘画给予了他文学创作几乎已不再能给他提供的安慰。甚至曾表示:“作为诗人,没有绘画我也许走不了那么远。”在瑞士伯尔尼及堤挈诺,他创作出了自己首批水彩画作品,此后兴趣转向人物肖像。渐渐地,绘画成为黑塞抒发艺术热情的重要方式。


黑塞《琉璃般的秋天,卡斯拉诺风景》(Glasiger Herbst, Blick auf Caslano),1920年,图片来源:Hermann Hesse-Editionsarchiv, Volker Michels, Offenbach am Main

黑塞《蒙塔诺拉镇—卢加诺湖风景》(Montagnola - Blick auf den Luganersee),1937年,图片来源:Galerie Ludorff


黑塞常常为自己的诗选与散文集绘制插图。在随想录《漫步》(Wanderung)、童话书《困难道路》(Der Schwere Weg)、诗歌散文集《堤挈诺之歌》(Tessin: Betrachtungen, Gedichteund Aquarelle des Autors)中都能看到黑塞的手稿画。


黑塞随想录《漫步》2015年重印版书页,图片来源:suhrkamp.de

黑塞正在作画,图片来源:hermann-hesse.de


1920年,黑塞水彩画的首展在瑞士巴塞尔美术馆(Kunsthalle Basel)举办。黑塞在《夏秋之间》中写:“我竭力画下朝霞在花园阶梯上投下的阴影和蜿蜒曲折的粗壮紫藤,并试图画出傍晚时分远山透明的色调。那颜色淡得像一缕清烟,却闪耀着珍珠般光泽。回家时,我已精疲力竭,可到了夜里,当我把画页往夹子里放时,才发现自己所能够记录下来和保留下来的实在太少,这一发现又伤透了我的心。”

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小说家,诗人,插画师
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福克纳1897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因“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如此高的文学造诣,福克纳还是一名出色的插画师。他12岁就开始学习画画,19岁时便为密西西比一家当地文学杂志《老密西》(Mississippian)画插图,一直画到28岁。



福克纳《爵士年代》(Jazz Age)(部分),1918年,图片来源:Flavorwire


福克纳的绘画风格独特,像时装画,又有点漫画风格,颇为时髦。一组标题为《爵士年代》(Jazz Age)的插画便展现了福克纳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风格与惊人的绘画天赋。


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作家,前英国首相
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丘吉尔1874年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一个贵族家庭。1953年,他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与文学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画家。41岁时的一次偶然机遇使丘吉尔与画画结缘。当时他正经历政坛失意,在庄园里漫步时,他看到他的弟妹在对景写生。弟妹把她儿子的水彩盒送给了丘吉尔,并鼓励丘吉尔不如也开始画画。从此,丘吉尔便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在短期的水彩画试验后,他开始在画布上画起了油画,并迷上了它。


丘吉尔《金字塔远景》(Distant View of Pyramids),1921年,图片来源:Museum syndicate

丘吉尔《戛纳风暴》(A Storm over Cannes),图片来源:Museum syndicate


丘吉尔一生创作了超过500幅画作。他的油画作品大多为传统的写实风格,在构图、用色与光影处理上,甚至可以与专业画家媲美。1959年,丘吉尔在皇家美术院 Diploma 画廊举办了个展,时年85岁。

丘吉尔晚年作画时照片,图片来源:LIF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作家,雕塑家,平面设计师
代表作有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铁皮鼓》等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君特·格拉斯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度过的。战争结束后,他当过农民、矿工,接受了琢石训练。1948年初,格拉斯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主修雕塑,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in Berlin)深造。擅长美术的他尤其喜欢为自己的诗集与小说亲自绘制封面与插图。1956年,格拉斯的第一部诗集《风信鸡的长处》(Die Vorzüge der Windhühner)就是由41首诗歌与10幅铅笔画插图组成。《铁皮鼓》的封面也是格拉斯自己设计完成。

格拉斯为小说《铁皮鼓》绘制的封面,图片来源:Günter Grass & DTV


在给《铁皮鼓》中译者胡其鼎的信中,格拉斯将绘画称作自己的第一职业,而非写作。事实上,格拉斯的文学作品与他的艺术创作常常形成互文关系。例如1970年代中期,在写作长篇小说《比目鱼》(Der Butt)时,比目鱼便自然而然成为了格拉斯画作中当仁不让的主角,以致于后来,配诗画册《比目鱼只剩下鱼刺的时候》与小说几乎同时出版面世。

格拉斯为《比目鱼》绘制的插图,1977年,图片来源:Milli Reasürans Art Gallery

格拉斯《我当时在场》(Ich Bin Dabei Gewesen),图片来源:Galerie am Dom

格拉斯与其雕塑作品《比目鱼》,图片来源:DPA / DPAWEB


在格拉斯看来,文字与画家的线条都是图解:“即使我不在绘画,我也总是在描绘,因为我正好在写作,或者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格拉斯在世界范围内举办过上百次个人画展,晚年更是几乎年年都会举办。


高行健

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与电影导演,翻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灵山》等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诗人高行健具有多重身份,他作画,写戏,还拍电影。2016年6月,高行健在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呼唤文艺复兴”。除了1980年代《灵山》创作之旅中所摄的20张摄影作品,2003年至今执导的3部电影《侧影与影子》《洪荒之后》《美的葬礼》,展览还展出了高行健最新的水墨画作品。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的采访时,高行健说:“我一直在想可不可以有一种‘文学电影’?所以自己增加了‘电影诗’这个形式。”简而言之,电影的文学性最终是要表达诗的意境。


高行健《夜火》(Fire in the Dream),2016年

高行健《回顾》(The Past),2016年


2015年,高行健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of Belgium)举办自己的专题展时,享受到美术馆“长久展出、永久收藏”的特别待遇。高行健会在电影里用自己的水墨画,“把演员收在水墨画里。”在高行健看来,水墨是一个基地,可以将表演、声音、文学所传达的诗意都含括起来。他在《另一种美学》(1999年)中曾表露过自己的艺术美学:“回到绘画,从空洞的言说中解脱出来,把观念还给语言,从不可言说处作画,从说完了的地方开始画。”(编译/王晓芬、房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