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不着边际 I Cannot See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397   最后更新:2016/10/13 11:14:48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10-13 11:14:48

来源:艺术界LEAP 文:韩见


马蒂亚斯·利希蒂(Matthias Liechti),《I Cannot See》,2016年

图片提供:瑞士文化基金会、姚梦溪,摄影:郭波


不着边际 I CANNOT SEE

地点:上海V空间(V space

日期:2016.9.8-10.9



经过廖斐和马蒂亚斯·利希蒂(Matthias Liechti)的“改造”,V 空间成为一个充满空间转换元素的展览,竖立的铁栅栏、放射状(而非围合)链接的小区围墙、未完成的房屋外立面、狭长的管道和半开的门。

马蒂亚斯·利希蒂,《Dear Margarita》,2016年

图片提供:瑞士文化基金会、Vanguard画廊,摄影:首未


然而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标志着“隔断”的事物,并未造成区域的真正切割和二元对立,没有“里面”和“外面”之分,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边界。他们还打破了展厅内外的分隔,一个仅容一人经过的走廊直接通向V空间草丛生的“后花园”,在“后花园”里,通过一个万花筒般贯穿展厅的管道,则能看到另一侧厂房改造的其他艺术空间。展览的“不着边际”也体现在两位艺术家对作品归属的刻意模糊上,没有你的作品和我的作品,不是“双个展”,而是基于各自问题意识的相似相关性而产生的紧密合作。

廖斐,《旋转体-隔断》,2016年

图片提供:瑞士文化基金会、姚梦溪,摄影:郭波


展览还有一层以人的尺度无法轻易察觉到的结构,在用SketchUp绘制的计划草图中可以看到,多件作品具有与晶体类似的“旋转对称”结构。即如果从上帝的俯瞰视角观察,展览便展现出一种“不自量力”的创世意图和与宇宙对话的渴望。

前:廖斐,《开放的隔断》,2016年

后:马蒂亚斯·利希蒂,《Gate(W)》,2016年

图片提供:瑞士文化基金会、姚梦溪,摄影:郭波

不过,尽管在电脑里用SketchUp迅速创造一个世界多少给了人类上帝般的错觉,我们却还是需要像现实中的建筑工人一样,先建立线轴结构,再搭建实体,最后铺上“皮肤”,无法跳过任何一个步骤。这些步骤是人类理解和认识造物的路径,并非成为造物者的路径。所以,两位艺术家在布展时随机让工人停在某一个时刻,令作品连接面的断层暴露出来,不完美的内部结构也暴露出来,你可以说它们象征着微观层面的物质的运动演进,也可以说它们象征艺术家接受人类局限的同时没有放弃认识世界接近“物自体”的努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