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写作·序文|陈玺安《展览小说:卧游图》泼先生PULSASIR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128   最后更新:2016/10/12 17:43:58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10-12 17:43:58

来源:泼先生PULSASIR 文:陈玺安


River landscape in Chinese Style, Iran, early 14th century, collection of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中式山水》,伊朗,14世纪初,柏林国家图书馆馆藏。


展 览 小 说 : 卧 游 图

文 : 陈 玺 安


对于如散文家蒋蓝这类川中之士而言,想象一词有两层意义。巴蜀之外,想象是唯心之词,是个文学的空间,任由你投射所有不存在的事物和情境;但对蜀地一些知晓此字根底的人们来说,这个词除此之外还泛着氤氲湿气滋养的光彩,不容外人所攀附。川中由群山围绕而划出地界;古时有象群栖息,要不是是秦汉年间的垦拓,驱逐了那些温柔巨兽,也许想象之词便仅仅是imagine;imagination,而不是对于象群之思念,对于过去空间地景的具体描绘,对于此曾在之情景的及物动词。你不会知道,想象竟是唯物的。


当然,想象从来就是一种试着离开自身视角而徒劳的尝试。它是如此吊诡:一个成功的想象不需要让想象这个词汇在一个句子中在场。打个比方,我想象我是山、我是水,但在想象的那一瞬,它便否定了句子里面的存有动词:“是”。我述说这个句子之时,我是在想象我成为它却还未直接是它。这只能是我对于山川的想象,而非山川对自身的想象。


在这边,想象的边界既是由川蜀之山而划定,也是由本体论的问题所划定。想象意味着出游,而出游是进入另一种存有可能性的大门。只是这种出游不必让你踏出门户,如同川人的想象意味着他们原地思念着此处曾经的风景。卧游。


卧游。对台湾人而言(如我那还没弃手的男友)则也有一番特别的意义。他比所有在中国这个土地上的男人还苍老,不合时宜,脆弱。他的卧游,游的是《少年中国》的中国,是李双泽口中“少年中国没有学校/她的学校是大地山川”的中国。是的,北方的大山大水,南方的一河两岸,那些山林水波的纹理,从来就不曾出现在他的岛屿风景中。卧游是神游。对他来说,家在远方。吊诡的是,要出外,才是回家。


对此,我心里总是轻蔑。卧游不就是寐寝之后,还未起床这段过渡时间,身体躺卧,并将眼耳心手透过一片液晶面板而尽数埋进数字空间高速疾行的起床仪式吗?他的肉体和心灵仿佛从未年轻过,而我则独享高速虚拟空间中灵肉交手的欢快。但我得承认,岛屿民国的老迈教会了我沉默神游的好处,一种对陌生人而言称之为精神性的东西。当然,我很清楚,那些无声的时间不过就是一个犹疑的精神卧游时刻。每一次,他的老去嗓音照例会泛上我的心中,敲打几下我的年少轻狂。但只要狠下心作没听见,接下来就会是一趟线上的远行,我与彼方之不必然存在之人远道而相会,这是我的卧游。


*  *  *  *  *


Kai Kaiwus这个账号名的主人在Tinder视窗里递给我第五件藏品——我偶尔会重返这次在屏幕中相互献出各自话题的交游。这原是我自己的私事。之所以写下来,图的是万一。万一,居然哪天有谁会在网络的层峦叠嶂中愿意为此留神,驻足一听,那我自是应当落笔为林,布下文字的林荫道来迎接那尚未存在的客人。却说那第五件藏品,是伊斯兰式的精装册页,并且旧得只剩下几处暗淡的蔓藤花纹还算是留在封皮上。它的内页展现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是过去的两个世界;它们在没有人记得的一本书里,了无声息地就交换了各自最富饶的事物。内页的镶框和穿插的文字仍是伊斯兰样式,但中间那原该出现细密画的空间此时被换上了带有轻重缓急的白描笔触,几帧重色调的填彩也有山石云雾的皴法。在这一页中是浪花里的水鸭,而翻到另一页,原先灵活的线条却一下变成界画般的压抑线条,描绘着波斯建筑的梯形量体,并有纪律地向上收束成圆形的小穹顶。底色素雅泛黄,来自当时的留白。这是中国的技艺。我如此想着。


我们交换眼神,他才开始向我解释,这本书出自十四世纪的伊斯兰书阁。这些书阁和中国的画院不同,是由贵族出资,让大都来的色目画家、呼罗珊的诗人和前伊儿汗地区的僧侣一块工作。当时,随着《列王纪》的誊写,河中地区兴起了这样的艺术赞助风气,而书阁的文化建制则在帖木儿帝国的百余年间达到鼎盛。我听得出神,开始揣想书阁的可能样貌——将几种学科凝聚在一起的机构是怎么样的光景;而这个坐落在欧亚大陆中点的文明繁盛一时,又代表了什么样的世界主义?这样的思绪随着画面中的线条发散出去,良久,才回想起来自己不是在看中土的绘画。故国此时三千里。在这些重彩之中,山石笔法重复且老硬,青金石和孔雀石的颜料不比中国的石青石绿,却是高古有余。插图的风格各自腾挪变幻,总有线索会猝不及防地在下一页嘎然而止,像是情人当时没说出口的话,被折叠在用色与笔法里面,只在更久远的时刻才重又对当事者展示,恍恍然彷若隔世。


我开始细看其中的一幅人物画,画面中,屏风及河流隔起三个不同时空的插图。它们分别描绘的是画工作画的过程,和一群人围绕着中国面貌的女子乘马而行的情景。华盖下方的女子则向后看去,望向将画面分割开来的河流。


若以今律古,这个女人的视线应该不仅仅指向来时路,而且是河流外的另一个纸面时空:那个画工工作之处。而画工描绘作画的题材,则像是为自己的职业而编造的哑戏。顺着草纸摩挲的声音,以及描绘流水的鹦鹉螺般的弧形线描,这幅画像记载着一个别的故事;这故事关于绘画与真理,一下占据了我的思绪。


晋有仙人葛洪,在《西京杂记》中写道,元帝年间,画工毛延寿凭索贿决定其传移模写绘制宫女的工作。王昭君入宫时,她没有照例去见这位技巧通神的画工,其美貌便不见于元帝。随着她因此被送至西域,皇帝追究起画家的不道德而将其罢黜,一时天威震摄,京师的画工们不敢再于京城接单画像。


我将这个也被记载在元曲《汉宫秋》的故事告诉他。他从现在的角度看解读,艺术对再现的不忠,是个画家的元命题;而出塞这个主题也定义着水墨的疆界:出了中国,水墨还是水墨吗?我告诉他蜀人与象的故事,象离去那日,蜀人开始学会了想象。我们各自隔着屏幕的对话在这时刻突然靠得很近。他开始说他的感情,关于一个人的远去。面对残局,那是满不愿意的现实,但他其实没有因此学会想象,反而是学会面对现实,学会让自己的心灵老去。照他的说法,也许笔墨纸砚的水墨,出了中国,一下子便变得苍老。并且现实得很,不再想象,不再有绘画的生命力。


老去。这让我想到那拿不出手的台湾男人。面对屏幕另一边的异性,我并不想全盘托出。这件事,也许会是太过暧昧的信号,又或许会是种打击。另一半的生命力,mortality,在男女的对话中是张险牌,易发,难收。


我为此特意绕了一个弯。突然想到,我一部分的苍老竟与他棋逢敌手。但,这又仿佛是我心里的男友与他之间在较着劲,而我只是在代打时,那张通往情欲的纸牌被他收走了。


最终,我将生活的问题(关于我那不堪的男友),转成画面的问题,期待得到解答:彼时盛世,被欧亚大陆最最中心的帝王所供养在学术高塔中的画工(竟会像是我那衰人)难道还觉得笔下的中式景色指向的是远方迢遥山河?


一长串的回答,写道:重绘王昭君的出塞图和毛延寿的绘画骗局,可以是让画工面对自己文化与职业双重的认同问题。也许这本半是游记、半是纪史的伊斯兰册页,确实折叠了这个从元朝远远传播而来的故事。他想象,当时手执中国毛笔的画工平时或仍用中文;又或许,这些手上功夫仍有笔有墨的画师已经不谙中原的方块字,但仍将再现和道德律令镶嵌在其艺术技艺之中,没敢忘记。


他大概感觉到了我想要答案却又不愿付出代价的心态,便顺势做了一个表面的答案,公事公办,不出绘画的界限。他毕竟是个熟练此道的人呀,我想着。我们卧游且神交。但交换堂皇理论而不交换情感私事。双方鼓胀的情绪一断,那便不多有耽搁。换个视窗不过就是一张白纸般重新开始罢了。键盘的对话停在他所分享的一个早期画论。这短摘带点超验色彩,说像是篇科幻小说的结尾,也像是为播撒与离散的中国水墨族裔找个源头。但末了,拿着几段文字接连在网上搜索,却只有两个无关紧要的条目:一本解梦书,以及英文解说的道教八阵图。我无心再抽丝剥茧,且将其中一句较为完整的句子抄录如下:


“I have seen numerous paintings; they depict thing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foretell events to come.” (“我见识了众多画作,取材上抵世界之初,远至预示将来未知之事。”)



*陈玺安(1986生)的虚构写作经常以当代艺术里的人物和物品作为蓝本。而其艺术评论则使用文学性的语言试着接待新的批评方式和新的读者。其虚构写作曾由泰特利物浦艺术总监Francesco Manacorda推荐,获得摩纳哥皮埃尔王子基金会的当代艺术写作奖(2015)。他的近期稿件散见于燃点、艺术论坛中文网及艺术界。


**本文为“不存在的展览:播散水墨”增补版本,原文刊登于《艺术界》28期,页46-49。

“山水宣言”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策展,整个展览可以视为对山水传统的一次致敬。这次展览中,既包含以黄公望《剩山图》、《富春大岭图》为代表的“元四家”经典,又包括明清两代30余位艺术家对《富春山居图》的追摩,同时还包括当代艺术家们对山水传统的“响应”。展期:9月23日—12月23日。“山水写作工作坊”,作为“富春山馆”开馆展“山水宣言”的一部分,从山水经验的当代情境出发,通过写作,梳理当下人们对于山水的感知与叙述,探讨山水之于现代心性的重新激发与转化。

位于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在历时五年的建造后,“公望美术馆”主体建筑于近日告竣开馆展 “山水宣言”已于9月23日(周五)开幕。地址:杭州市富阳区江滨西大道159号。



绘画:卓鹤君、王冬龄、王公懿、闵学林、徐龙森、焦小健、严善錞、张谷旻、张捷、郑力、林海钟、曹晓阳、佟飚、丘挺、罗颖

建筑:王澍、陆文宇   富春山馆建筑营造

影像:杨福东

声音:朱哲琴、姚大钧

写作:郁震宏、陈润华、贾勤、宋哲、芬雷

策展:高士明、张宝信、张骋

设计:唐锁


▲ 富春江畔,富春山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