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未来已来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972   最后更新:2016/09/30 21:29:33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6-09-30 21:29:33

来源:艺术眼


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画媒介的改进、透视法的应用与摄影术的发明等等。历史学家艾尔斯佩思·惠特尼写道:“没有一种古代学科分类像现在一样,将艺术全部至于技术之下。”时至今日,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对艺术的图像创作与叙事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似乎看到了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场景,人们越来越追求“跨界”生长,每个人在社会中以不同的身份扮演着多重的角色。

我们曾无数次地试图描绘未来世界的缤纷景象,那些在各种神秘空间中进行的实验让人充满好奇与期待。但是我们平安地度过了2012年预设的“世界末日”,又开始忧虑2045年的“奇点”迫近的那一天,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焦虑源于人类对技术发展进程的热盼与对技术可控性的怀疑这两种心理的交织。

首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打出“技术伦理”主题,试图审视现有科技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导致的伦理危机,并尝试探讨未来科技可能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我们今天谈论的“技术伦理”是讨论人们能够在多大范围内接受技术、利用技术,既不拘于技术同时又不干扰技术。


国际间的三强联合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德国B3动态影像双年展

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德国B3动态影像双年展联合举办此次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并以双展馆的方式分别由位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实验空间”特别展览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技术伦理”主题展向观众呈现


“实验空间”特别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实验空间”特别展2016年9月24日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板块以专题的方式展示:盖里•希尔专题、VR专题、沉浸专题、电影专题、Experimenta专题、B3获奖艺术家专题,以及演出专题,分别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技术伦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其中,VR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对VR作品的集中展示,14部穹顶VR作品构成的“沉浸专题”,以全新的叙事逻辑重新开始“讲故事”。


观众在现场体验VR

观众在现场体验VR


《墙》


盖里·希尔 《墙》

盖里·希尔专题中有艺术家的7件作品,涉及到影像、互动装置等。在《墙》中,一个男人不断将自己撞向墙,并重复着同一个单词,每一次撞击都投射到完全黑暗的墙上。在记录的过程中,一束强烈的闪光灯(唯一的光源)在接触的那一刻“捕捉”到身体。


《上下波动》


盖里·希尔 《上下波动》

这件作品由一系列投影组成。艺术家的身体被强压,其反应是可见的,但黑色空间的深度却是模棱两可的。

“技术伦理”主题展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新兴技术已近乎失控的速度发展的今天,在这个技术不断挑战和突破伦理临界点的时代,我们有这个新的语境中来讨论技术论里边得如此地刻不容缓。

9月25日晚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的“技术伦理”主题展分为科学、大数据、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基因5大板块,几乎概括了时下最热门的技术话题。

科学


人类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踏上了探索宇宙奥妙的漫长道路,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建立和组织知识,用可验证的理论解释并推测宇宙世界。在此版块中,艺术家将严谨的科学理论与艺术巧妙结合。


《代言人发话筒》


布兰德·沃尔夫德 《代言人发话筒》

《代言人发话筒》是一个可穿戴设备,布兰德·沃尔夫德让人们把它戴在嘴部,内部的手机屏幕上展示众筹来的嘴部视频。代言人给任何人一个机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存在、伦理、价值相关的终极问题。对所有人来说,这些问题难以回答,甚至没有答案,但是我们一定要问,虽然我们不知道如何问,问什么,或害怕问。

大数据


不可否认,互联网已经渗透于生活的每一角落,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正处于任何社会个体皆无法脱离的大数据时代。

《流》

乔·汉密尔顿 《流》

·汉密尔顿的《流》将水流和互联网进行了类比,流动性与硬度在此相互作用。浏览器窗口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成为严格的框架,它包含且挪移着成组的图像与视频流。瀑布、激流、河流、小溪和数据流从屏幕上流动而下。

混合现实


混合现实(MR)可认为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融合,它是结合真实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的可视化环境,物理实体与数字对象共存并能实时的相互作用。


《超现实》

松田启一 《超现实》

《超现实》是松田启一的概念电影,展示了他对未来光怪陆离的想象。短片中,物理现实与虚拟现实融为一体,整个城市被各式媒介所包围。科技既介入我们每一次的交互与体验,提供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又控制着我们观察理解世界的方式。《超现实》试图探索的便是这激动人心而有危机四伏的未来。


人工智能


英国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曾在2003年表示,我们生活的宇宙时空可能是由某种高纬度生物制造的计算机所模拟生成,并建议人类的遥远后代可能会进化出或者创建出某种程序来适应计算机宇宙时空,以模拟过去发生的事件和重建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机器智能是人类永远需要做的最后发明。


《OTOTO》

铃木有理  《OTOTO》

音乐艺术家铃木有理的“OTOTO”是一套音乐发明套装,能让任何人轻松快速地DIY自己的电子乐器。打开OTOTO便可以创造各种乐器,从平底锅架子鼓到可触摸发声的折纸。套装的核心——PCB合成器将导电物质与合成器相连则可以触发不同声响,通过将电子模块连接到四个不同的声音感应器来改变声响。

生物基因

生物基因的改造直接涉及到“伦理”问题的讨论,本版块可看到艺术家有关“基因改造”相关的系列作品。


《绿色荧光兔》

爱德华多·卡茨 《绿色荧光兔》

爱德华多·卡茨著名的“绿色荧光兔”是一件转基因艺术作品,卡茨运用分子生物技术将水母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入到兔子的DNA中,使兔子在紫外光下呈现出绿色荧光。本次展现不仅包括创造绿色荧光兔阿尔巴本身,还包括由此产生的公共对话及社会对这只兔子的接纳。

此外,展览期间,也将推出主题论坛、专题沙龙、大师班、工作坊等一系列公共活动。北京地铁4号线与14号线的公共屏幕中会呈现“城市公共屏幕展”,以及北京媒体艺术艺术双年展官网网站(www.bmab.co)中展示永不落幕的“超链接展”。

展览日程


09.27

“技术伦理”主题论坛

论坛时间:9月27日-28日 9:00-18:00

论坛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Ethics of Technology”Thematic Forum

Date : Sep. 27th-28th  09:00-18:00

Venue : CAFA Art Museum Auditorium

09.28

“短波”声视觉表演 (凭邀请函入场)

艺术家:冯梦波、巫娜

时间:9月28日 17 : 00-18 : 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Short Wave” Audio Visual Performance (RSVP)

Artist : FENG Mengbo, WU Na

Date : Sep. 28th  17:00-18:00

Venue : CAFA Art Museum

09.28

“Pixel Echo”声视觉表演 (凭邀请函入场)

艺术家:洪启乐、毛嗡嗡、甘健

时间:9月28日 20 : 00-21: 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Pixel Echo”Audio Visual Performance (RSVP)

Artist : HONG Qile、MAO Wengweng、GAN Jian

Date : Sep. 28th  20:00-21:00

Venue : CAFA Art Museum

09.28

“VR+ART”沙龙

沙龙时间:9月28日 20:00-22:00

沙龙地点:歌德学院

“VR+ART” Salon

Date : Sep. 28th  20:00-22:00

Venue : Goethe-Institute

10.01

BMAB工作坊: AR Music

时间:10月1日 13:30-17: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活动形式:亲子活动

BMAB Workshop: AR Music (Family Activity)

Date : Oct. 1st  13:30-17:00

Venue : CAFA Art Museum

10.01

“技术伦理”主题展览公众导览

时间:10月1日-2日 14:00-16:00

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地下一层展厅

Public Tour, “Ethics of Technology” Thematic Exhibition

Date : Oct. 1st-2nd  14:00-16:00

Venue : B1, Museum of Art, The China Millennium Monumen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