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就像年轻人的情爱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674   最后更新:2016/09/24 22:27:57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16-09-24 22:27:57

来源:BMAB




文献研究—大数据


谷歌大脑用深度学习方式分析了成千上万张猫的图片后形成的对猫的“记忆”


马云:“我们今天阿里巴巴公司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我们做淘宝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货,而是获得所有零售的数据和制造业的数据;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远远超过你,你是不了解你的。电脑会比你更了解你,这些东西是大家需要记住的。”


现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一直存在着差异,前者有着独一无二的集体主义特性。在今日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电商平台以及聊天应用等技术形式相较于它们在西方国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技术去政治化论述在中国变得更具意识形态意味。这片土地上有着人肉搜索、淘宝以及由微信构建出的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自我实现的“人网”。

不久前大热电影《谍影重重5》的故事主线正是围绕着当今数据安全的种种问题而展开。


我们以福柯的生命政治学为理论视野来帮助大家理解新科技化的中国社会形态的意义,以及这种形态是如何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的政治与艺术思想相适应的。中国的网络世界即是一个不断突破算法边界的社群。版权法、数据隐私以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的政治问题,探讨着“公共”与“私有”的界限划分以及所有权的本质。中国互联网的普通网民正不断实践着对虚拟操控者反抗,而这些操控者本身在政治上是自闭的。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这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

中国的互联网是中国城市地理的一种表现,它与在特定地区人们对规则的认识有着相同的逻辑。我们该如何用生命政治学的理论去解释这样一个不由“共享化生活”来定义而是由“共享性信息”来定义的人文国度?无论中国“文化”的意义为何,它已经成为一种运算法则,不断处理着人们在互联网上活动的数据,而互联网是中国最强大的技术。

打车软件如今已完全普及,回想2014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斥资几十亿的“补贴大战”,到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这一市场并没有那么巨大的利润,表面上是用户享受到了福利,实质上胜利的还是腾讯和阿里,因为他们成功让人们从根深蒂固的纸币支付方式改为移动端数据支付方式,这无疑对互联网时代的整个产业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在中国的城市里畅行无阻,你只需要一个装配好不同应用程序的手机,用它不仅能谈生意、导航,甚至还能为自己安个家。人们能在地图应用中为自己定位、找到附近的咖啡厅,还能了解其他人、理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甚至轻松地完成一笔交易。中国的十五亿人口正是数据,而充满矛盾的新中国历史正是这个“算法”。当我们破解了密码,便可以到达一个完整循环的乌托邦。届时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运行,这个“网络”可以是城市里空间化的网络,可以是经济领域中半抽象化的网络,也可以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流动网络。试想一下,一个完全自治化的巨大数据库最终将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


BMAB参展艺术家们

“大数据”的艺术实验


Jonathan Harris

乔纳森·哈里斯是一位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数据与叙事而闻名。他将电脑科学、制图学、人类学、摄影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探索人类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转换现实。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

网络效应,探索了互联网应用对人的心理效应。就像网络本身一样,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无限的,包含1万个视频片段,1万段句子、新闻、微博、图表、图形、列表和数以百万计的个人数据点。以上所有这些构成了典型的数据可视环境。看和听这些东西需要几个小时,但本观察窗只有大概7分钟(根据浏览者国家的平均寿命预期值)。焦虑感、恐惧感由此而生,任何试图完备地复刻互联网使用习性的尝试都将被挫败。

Data Will Help Us


由《纽约时报》委托制作的作品《数据助我》是对数据资料的前景及险境提出的简短宣言。


徐冰

徐冰(1955-)祖籍浙江温岭,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


地书 Book from the Ground

《地书》是一本用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符号,写成的一本“普天同文”的书,讲述了主人公小黑(一个标准白领)一天24小时忙碌风趣的生活。书作者徐冰又把这本奇书发展成了立体书,使这本世人都能读的书变得更加奇妙有趣。


JODI

Jodi (Jodi. org)是一个由两位互联网艺术家(Joan Heemskerk与Dirk Paesmans)组成的艺术团体。他们的创作领域背景是摄影与视频艺术。从199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基于互联网来创作作品。几年之后便转向软件艺术与艺术电脑游戏渲染。


“地谷”
GEOGOO

“地谷”使用了谷歌地图与谷歌地球的接口。JODI借用地图与地球视图模式,数学式地展示地球(有时也有月球)。谷歌地图用户会立刻认出熟悉的标识:导航的红线,地点标记和地图的不同视图。


aaajiao

aaajiao是徐文恺的网络化名,aaajiao代表了他媒体艺术家、自媒体、网络活动家等诸多身份。aaajiao1984年生于西安,就像这个年份——1984年也是奥威尔同名小说的标题——和地点所象征的巧合,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科技想象及文人情怀。不少aaajiao的作品都切中了今天互联网相关的新思维、议题以及现象,其中不少项目都探索了数据处理、自媒体领域以及信息过滤等问题。aaajiao近期的创作中的跨领域协作(建筑、电子音乐、表演、产品设计、医学等)都无疑聚焦于今天消费网络技术和生活于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一代。


邮件迷航
Email Trek

邮件迷航预言了邮件系统崩塌之后我们如何寻找还存在的邮件的一种想像。就像星际迷航里人们寻找宇宙中的生命,对我们来说,邮件亦成为我们生活的证据。


Joe Hamiton

乔·汉密尔顿(出生于1982年,塔斯马尼亚)利用技术探索介于在线与离线状态中间的复杂要素。他的近期创作关注于网络化社会下自然环境的观念问题。汉密尔顿拥有塔斯马尼亚大学和RMIT的硕士学位。他的创作在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在知名的美术馆展出,其中包括伊斯坦布尔的移动博物馆、奥地利电影博物馆、祖克曼博物馆和纽约新博物馆。

常规分区
Regular Division

常规分区利用欧洲和亚洲混合风格的室内花园创设了一个细腻的多层次场景。在格栅玻璃下,树叶交叠而成一个人造天堂。这个视频还通过高分辨率的笔触连通着古典风景绘画和传统媒介。这些要素在过去的风景表现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STREAM

流,将水流和互联网进行了类比。浏览器窗口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成为严格的框架,它包含且挪移着成组的图像与视频流。瀑布、激流、河流、小溪和数据流从屏幕上流动而下。流动性与硬度在此相互作用。


Studio Richard Vijgen

理查德·费芬工作室是当代信息文化工作室,通过调研大数据来找到新叙事。工作室的项目植根于数据领域,并与物理和社交空间相联系。从微观到宏观架构,用代码、像素和3D打印机通过交互数据可视化与装置项目描绘世界。 本作品获多国际机构赞许,包括Wired、洛杉矶艺术博物馆、Rhizome.org与荷兰设计奖。 费芬现任教于荷兰阿纳姆艺术与设计学校,教授信息设计与交互式建筑。
电波造筑
Architecture of Radio

《电波造筑》是一个基于定位的体验式服务,将信息空间——即人造的无线生态系统360度可视化。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无形的数据线路系统、无线接入点、蜂窝塔与卫星所发出的无线网络信号所包围。我们的数字生活依赖这些具有实体的系统来进行沟通、观察与导航。此app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网络用一个网络进行可视化,逆转信号圈的本性,隐藏可见的部分,揭示我们通过设备互动的无形科技景观。通过解构将这个时代定性的架构,电波造筑希望能建立我们与构建中的科技社会之间的关系。


苗颖
苗颖是一位基于因特网、局域网和智能手机创作的网络艺术家。苗颖尝试探讨媒介的各种可能性,以此来关注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网络。她2007年学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2009年硕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弗莱德艺术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她自2007年的作品“盲区”开始(google.cn屏蔽词汇字典,后于纽约西州双年展中展出)就开始专注于网络艺术,特别是中国网络。她对于正在改变我们时代的媒体,身体与机器以及现实与仿真之间的关系非常敏感。
亲特网+
chinternetplus

线上项目“www.chinternetplus.com”将会成为艺术家创造的官方开展地点。作品中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动图、静态图形和影像。出于将形态商品化的尝试,下拉的页面背景是印有倾斜放置的logo图形和浮动于上面的文本。这诠释着形态的交织、浮动和衰落,就像有生机的文字、图像、Gif和影像水到渠成地能够达到戏剧性的效果一样。每个单元包括一个主要问题以及一些寻求大众认可的公司、商业机构和其他一些相关组织拥有的答案。这五个单元分别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谜题,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视线和我们的经历。

当杀马特遇上洗剪吹遇上哔哩哔哩
When Smart Meets Wash-cut-blow and Bilibili.com

影像的内容是来自于具有“弹幕”评论功能的视频分享网站bilibili的”当杀马特遇上洗剪吹“热门视频。

“技术伦理”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实验空间”特别展览
开幕时间:2016.09.24   19:00
展览时间:2016.09.24-10.3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技术伦理”主题展览
开幕时间:2016.09.25   21:00
展览时间:2016.09.25-10.09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地下一层展厅


“技术伦理”主题论坛
论坛时间:2016.09.27-28   9:30-18:30

论坛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展人名单:
Curators

总顾问:
范迪安、王建琪

Chief Counsellor
Fan Di'an, Wang Jianqi

总策展人:
Bernd Kracke、苏新平、宋协伟

Chief Curators
Bernd Kracke, Su Xinping, Song Xiewei

策展团队:
Anita Beckers、陈小文、靳军、费俊、王春辰

Curatorial Team
Anita Beckers, Chen Xiaowen, Jin Jun, Fei Jun, Wang Chunchen

单元策展人;
Alessandro Rolandi、胡章权、李心路、毕昕、魏颖

Executive Curators
Alessandro Rolandi, Hu Zhangquan, Lulu Li, Bi Xin, Wei Ying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