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胡介鸣:跨越时空的“共识”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389   最后更新:2016/09/19 10:07:34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9-19 10:07:34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罗书银


2016年9月17日,胡介鸣个展“共时”在北京香格纳画廊开幕,图为展览开幕现场,居中为艺术家胡介鸣

导言:2016年9月17日,胡介鸣个展“共时”在北京香格纳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共呈现了艺术家的三件(组)作品,而这三件作品的时间跨度长达17年。其中《与快乐有关》创作于1999年,在当年参加了“超市展”,由于当时展览被查封,这件作品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很少曝光。另外两件则是相对新的作品:《残影》是2013年以来持续性的创作,此次选择了一部分展出,而展览的同名作品《共时》则是艺术家2016年的最新作品。

胡介鸣“共时”个展现场

  从90年代初期放弃架上绘画,开始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与录像装置艺术的创作,二十多年来,胡介鸣一直保持着非常高效的工作方式,堪称“出方案最快的艺术家之一”,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式人物。胡介鸣持续不断地就“新旧事物的变迁”这一主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其作品在历史与当下现实之间互换,建立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共识”。在此次个展中,由三件作品将这一“共识”很好地串连了起来。


《与快乐有关》 视频装置、多路视频、电钢琴、电视机  3分16秒  1999年 5版

《与快乐有关》 “快乐”背后的深层含义

  艺术家自述:用心电图测出成年人处于手淫全过程的心率等心脏指数,依据这些指数的波形图谱曲,并以自动钢琴演奏成曲。

雅昌艺术网:《与快乐有关》这件作品完成于1999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电脑编程的方式完成这件作品,在17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一次很大的创新。

胡介鸣:虽然现在看起来完成钢琴自动弹奏的编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17年前不是这样的。而除了作品创作的技术手段,我认为作品中将成年人手淫的过程转换成钢琴演奏的乐曲这一想法其实更加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意义。所谓艺术家就是更加懂得如何转换,比如手淫是一个生理信息,而钢琴演奏是一个文化信息,这个过程的转换就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这一转换,艺术家的创造力在其中得到了体现。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想到将两者之间进行关联的?

胡介鸣:我认为所谓的创造力不是抽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你先这样想,再那样想,再试试看,可能就是创造力的雏形了。而当你完成一件作品,再反推回去,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方法就会随之产生,当然每一次实验的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

  创作《与快乐有关》这件作品与当时的背景有关系,90年代末期,商业开始兴起,金钱至上,理想破灭,物质变得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看起来每个人过得更精彩,拥有的也更多,变得比以前更快乐,但这种快乐是一种很“虚无”的,就像“手淫”一样,确实得到了快乐,但你很清楚地明白这种快乐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有点见不得人。所以当时创作这件作品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出发的,然后通过技术的手段转化成一段听起来优雅的钢琴演奏的乐曲,其实在探讨“快乐”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残影-昼&夜》  视频装置、PC显示屏、32寸液晶屏、PC主机  尺寸可变  2013-2016年  Ed.3+1AP

《残影》比已知的的历史更有价值

  艺术家自述:残影是指残存在记忆中的碎片信息,这些信息支离破碎却是永久留存在记忆中,它们时而清晰可辩,时而模糊不清,恍如隔世,无从考证。由这样的信息支撑起的历史故事是值得表述的。

  《残影》2016系列是以书写为表达方式的叙事,画面中的图像是真实的历史图景,它们主要来自我的家庭历史照片,经过这些历史图景与我记忆中的残影信息进行对质,产生了虚构的故事内容。运用书写题字的方式将这些虚构的文本缓缓呈现在照片上,采用数字化技术还原传统书法的审美观感,产生自动书写叙事的表达形式。无形之笔在真实的图片上反复书写着记忆提取物重组的虚构故事,它们沥沥在目令人信服。

《残影 昼1#》  视频装置、32寸液晶显示屏、PC主机  78X47cm  2016

《残影 昼2#》  视频装置、IPC显示器  78X47cm  2016

《残影 昼26#》  视频装置、IPC显示器  78X47cm  2016

雅昌艺术网:《残影》系列中这些残存的记忆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进行选择的?

胡介鸣:是以我的个体作为一个历史。2013年我开始计划这件作品,选择从我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一点点累积到现在为止的各种历史的形象。

  所谓《残影》就是残存的影像,其创作的具体意图是:当我看到某一个具体的物象,然后把眼睛闭上的那零点零几秒还残留的一些历史的或过去的影像。这是现实世界里的记忆残留,我觉得这个东西往往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它是构成我们每个人认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残影 夜15#》  视频装置、IPC显示器  31X20.5cm  2016

《残影 夜60#》  视频装置、IPC显示器  78X47cm  2016

《残影 夜75#》  视频装置、IPC显示器  78X47cm  2016

雅昌艺术网:整件作品是由许多个碎片化的影像组成的,每一个碎片化的影像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胡介鸣:一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还有一个是资源的可能性。这些影像的图片资料有些是从网上购买的,还有一些是我自己家庭留下来的。然后再将这些图片与残留在我头脑里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能够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我就会选择它。

雅昌艺术网:这些你选择的碎片化的影像有怎样的特点?

胡介鸣:首先对我来讲它的真实性是不重要的,我的目的不是去还原过去的历史,而是跟我记忆中犹存的信息产生共鸣。因为我坚信每个人都有视觉残留,这些残留的信息构成了每个人看不见的历史,这比那些已知的历史更有价值。



《共时》  视频、黑白、无声  3分钟  2016年  Ed. 3+1ap

《共时》 调动跨越时空的经验

  艺术家自述:影片采用大合照的方式呈现跨时空地域的群像,这些大合照中的人物身份是杂交的,形成特殊的时空关系将多个不同合照场景进行转场切换叙事。影像的素材来源是残损的历史性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从艺术家的亲朋好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社会纪实等。这些残损的历史图像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图像原有的清晰度和完整度,这些伤残的图像通常被视作没有使用价值的残像。在艺术家看来它们更像记忆中的依稀可辨的信息,更具备时空感。采用数字技术把不同身份的人物聚合在一起,激活他们脸部的深情动态,让伤残图片中的人物叙事,传递遥远的信息。这些站在一起“合影”的人物分别处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域,此刻共享着相同的时空。

雅昌艺术网:《共时》与《残影》的创作手法是相似的,但在内容选择上,不再是以个人的历史或记忆为主,而是从更大范围的人类的历史角度出发?

胡介鸣:《共时》的图像是我去年在网上购买的一套底片,这些底片很多都坏掉了,有些粘在一起,有的是折过的,已经失去了完整的照片面貌。但当我把它们扫描出来之后发现效果特别好。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命题:和那些在博物馆里有恒温、恒湿保存条件的完好的照片相比,这些照片被人为地认为是无用的。我通过数码技术把这些照片激活、产生表情,开始说话,让这些不相关的,身份不同的人集中在同一个空间,变成一张大合影,从中开始产生了新的叙事和生命。

雅昌艺术网:当观众现场观看的时候,这些看似念念有词的影像中的人物同时也在和每一个观众对话,从而产生了一种互动?

胡介鸣:是的,这正是我想要的。让每个人只是张嘴说话,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这时候观众就会调动自己的经验,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文本出来。我希望观众在看完我的作品后会受到启发,就像我自己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从最开始创意到最后完成,自己也会得到启发。这是我做作品的一个最高的标准,因为这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胡介鸣“共识”个展现场

三件作品之间的关联

雅昌艺术网:这次选择的三件作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胡介鸣:首先,《与快乐有关》这件作品由于一些原因,17年来很少展出。另外,这件作品其实是在探讨从90年代开始的我们整个国家的精神缺失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依旧存在。在这个展览里构成了我工作脉络里早期的一个点。《共时》是我现在走到哪一步的坐标点,《残影》是对现实、记忆存留的反观,三件作品结合在一起,在今天这个大的环境里,关照我们的历史、当下,从而更好地区反思在今天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下,我们是否真正觉得快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