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 9月22日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32   最后更新:2016/09/12 17:14:16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09-12 17:14:16

来源: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第一单元: “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
 策展人:凯特琳 · 多尔蒂
部分作品预览

白南准 | 扣子偶发事件
02' 00"   1965

安迪 · 沃霍尔 | 内与外
33' 00"   1965

乌雷,玛丽娜 · 阿伯拉莫维奇 | AAA - AAA
12' 57"  1978

琼 · 乔纳斯 | 垂直滚动
20' 14"   1972

玛莎 · 罗斯勒 | 厨房符号学
06' 09"  1975

瓦里 · 艾斯波特 | 身体胶带
03' 58"   1970

比尔 · 维奥拉 | 天使之门
04' 50"  1989

哈伦 · 法罗基 | 工人离开工厂
36' 00"  1995

斯坦纳 · 瓦苏尔卡与伍迪 · 瓦苏尔卡 | 金色航行
14' 12"  1973

让 - 吕克 · 戈达尔与安妮 - 玛丽 · 米耶维尔 |

六乘二 / 传播面面观

597' 00"  1976

克里斯 · 马克 | 营地的黄金时段
28' 00"   1993

尤利安 · 罗斯费尔德 | 深金
18' 12"  2013 / 2014

萨姆 · 朱瑞 | 靠近004
04' 31"   2012

迈克尔 · 斯诺 |

WVLNT / 对那些没有时间的人来说——波长

15' 00"   1966 — 76 / 2003

米歇尔 · 汉德尔曼 | 道林,壁纸系列:道林 · 格雷的肖像
02' 13"   2012

查尔斯 · 阿特拉斯 | 利 · 鲍厄里之传奇
82' 20"  2002

纳斯蒂奥 · 莫斯基多 | 三大洲 / 欧洲,美洲,非洲
07' 10"   2010

马克 · 布朗洛,英格丽 · 克韦尔,阿纳斯卡 · 斯科菲尔德 |
《海洋之声》的片段,节摘于BBC 记录片《海洋巨人》
06' 50"   2011

翁云鹏 | 历史 · 观II
08' 09"   2015

路易斯 · 费利佩 · 奥尔特加 | 马卡普乐
10' 34"   2009

让 - 吕克 · 戈达尔与安妮 -  玛丽 · 米耶维尔 |
两少年漫游法国,第十一节:现实 / 逻辑
26' 30"   1978

第二单元:“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
策展人:董冰峰  王春辰
部分作品预览

张培力 | 水——辞海标淮版
09' 35"   1991

王功新 | 布鲁克林的天空——在北京挖个洞
1995

王功新 | 静物 1-7
2013

宋冬 | 关注<—>监视
1995

徐坦 | 在中国和家里制造
20' 06"   1998

徐震 | 彩虹
03' 12"   1998

汪建伟 | 零
18' 00"   2010

李永斌 | 脸 -17
09' 00"   2009

冯梦波 | 苹果日记
10' 52"  1996

冯梦波 | 私人照相簿
1996

邱志杰 | 乒乓
22' 50"  1996 — 1997

曹恺 | 六九年之夏
08' 11"   SP 版本  2001 — 2002 年 / HD 版本2010 年

曹斐 | 霾
46' 30"  2013

陆扬 | 陆扬妄想曼陀罗
16' 27"  2015

苗颖 | 健康的畏惧
02' 39"  2015

林科 | 鲁滨逊漂流记
56"   2011

贾樟柯 | 公共场所
31' 00"  2008

杨福东 | 青·麒麟 - 山东纪事
19' 00" — 42' 00"   2013

王兵 | 无名者
97' 00"  2009

周啸虎 | 镜像北京
06' 30"  2013

陈界仁 | 残响世界
99' 49"   2014

毛晨雨 | 拥有,新中国农民战争:修辞学的正义
90' 00"   2013

毛晨雨 | 媒介1 号:《云爆,洞庭及符号死亡》
78' 00"  2015

参展艺术家

一、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
乌雷 / 玛莉娜 • 阿布拉莫维奇(Ulay/ Marina Abramović)
查尔斯 • 阿特拉斯(Charles Atlas)
马克 • 布朗洛、英格丽 • 克韦尔和阿纳斯卡 • 斯科菲尔德(Mark Brownlow, Ingrid Kvale and Anuschka Schofield)
瓦里 • 艾斯波特(Valie Export)
哈伦 • 法罗基(Harun Farocki)
让-吕克 • 戈达尔 / 安娜-玛丽 • 米耶维尔(Jean-Luc Godard and Anne-Marie Miéville)
米歇尔 • 汉德尔曼(Michelle Handelman)
琼 • 乔纳斯(Joan Jonas)
萨姆 • 朱里(Sam Jury)
克里斯 • 马克(Chris Marker)
纳斯蒂奥 • 莫斯基多(Nástio Mosquito)
路易斯 • 费利佩 • 奥尔特加(Luis Felipe Ortega)
白南准(Nam June Paik)
尤利安 罗斯费尔德(Julian Rosefeldt)
玛莎 • 罗斯勒(Martha Rosler)
迈克尔 • 斯诺(Michael Snow)
斯坦纳和伍迪 • 瓦苏尔卡(Steina and Woody Vasulka)
翁云鹏(Weng Yunpeng)
比尔 • 维奥拉(Bill Viola)
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

二、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
曹    斐,曹   恺,陈界仁,程    然,冯梦波
黄汉明,贾樟柯,李永斌,林    科,陆    扬
毛晨雨,苗    颖,邱志杰,宋    冬,王   兵
王功新,汪建伟, 王俊杰,徐   坦,许哲瑜
徐   震,杨福东, 袁广鸣,周啸虎,张培力

三、香港录像艺术特别单元
鲍蔼伦,文晶莹,徐世琪,冯美华,罗颂雅
蔡世豪,黎肖娴,陈序庆,周俊辉,麦海珊,
方琛宇,古儒郎 &林海华,罗玉梅,郑智礼

若昂·瓦斯科·派瓦,梁志和,萧子文,阿特·琼斯

黄炳,黄荣法

学术日程
2016年9月22日(周四)

开幕对话

14:30
[RMCA 1号馆 学术报告厅]
嘉    宾: 董冰峰  汪建伟  王家浩  鲁明军

免票入场: 关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发送“姓名+电话”即可预留座位。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组织一系列的公共项目,邀请曹斐、凯特琳 · 多尔蒂、陈侗、冯梦波、鲁明军、李振华、梁学彬、王春辰、汪建伟等艺术家和学者参加学术活动。(*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开幕式

16:30
[RMCA 1号馆]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
2016 年 9 月 22 日 – 2017 年 3 月 19 日
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 RMCA 一号馆 / 二号馆 / E双馆
由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共同主办,凯特琳 · 多尔蒂(Caitlín Doherty)和董冰峰、王春辰共同策划的大型国际录像艺术展览“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将于2016年9月22日在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开幕,并邀请董冰峰、王家浩、汪建伟、鲁明军等学者学术活动。
近年,关于“录像艺术”(Video Art)的研究、历史整理和专题展览,不断在西方或非西方国家的大型美术馆相继举行,2006年ZKM举办的“德国录像艺术40年”(Video Art in Germany From 1963 to The Present)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案例。“录像艺术”在当下备受关注的局面与当代艺术整体的发展趋向紧密相关:一方面,今天当代艺术的格局正向着均质的、互为影响与关联的“全球性事件”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在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更为迫切地寻求不断重构和书写自身历史的新的方式。有关“录像艺术”,或用近年更流行的说法,“影像艺术”(Moving Image)的研究重镇,虽然仍旧集中在欧美那些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发生源头及演变发展的核心国家和区域,但这一艺术形式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力也一直在不断增强。
本次展览以录像艺术发展脉络为轴,以互为呼应的两个部分共同呈现中外60余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
第一部分,“移动的时间:影像艺术50年,1965-2015”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来对影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品。展览将追溯不同艺术家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影响——从一九六零年代录像艺术诞生之际的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和白南准(Nam June Paik),到像琼 · 乔纳斯(Joan Jonas)这样有影响力的女艺术家的行为作品,再到如今国际上涌现出的一批新媒体艺术家,尽管他们的作品不那么为人所知,但也推动这一媒介不断向前。
第二部分,“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 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活动影像艺术作品,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录像初生”:介绍“录像艺术”是如何在华人区域中发生,以及如何形成一种自主的艺术媒介与文化命题的。第二单元“媒介实验”:“录像艺术”的演进,同时也伴随着1990年代个人电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包括中国的“独立电影运动”(Independent Film Movement)和实验电影潮流的影响,使“录像艺术”在中国大陆呈现一种不断扩展中的美学实验。第三单元“电影转向”: 艺术家拍摄电影作品,或电影导演制作以空间表现为形式的“电影装置”(Film Installation),日益成为当下“影像艺术”(Moving Image)发展的主题。电影不仅是一种当代艺术的媒介,更表现为一种强调见证与记录、具社会参与和行动力的重要方法论。
展览还囊括了香港录像艺术特别放映项目《同时性—重构香港II》,该项目提出(历史地)重新阅读香港艺术家创作的移动影像。通过对1989至2014年间香港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艺术、动画片和纪录片进行筛选,审视那些可能被排除或者被遗忘的香港形象,该艺术项目得以对此时此地的体验进行重新阐释。
此外,展览将展示录像艺术历史、社会背景大事记、现场语音导览、展览作品册等资料供观众延伸阅读研究。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组织一系列的公共课堂,邀请曹斐、凯特琳·多尔蒂、陈侗、冯梦波、李振华、梁学彬、王春辰、王功新等艺术家和学者参加。
展览持续到2017年3月19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