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双年展拉开帷幕,再谈“艺术何为”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2   浏览数:2009   最后更新:2016/09/12 20:53:39 by guest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6-09-08 16:40:28

作者:寒露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玛丽亚·林德为嘉宾导览


9月2日,题为“第八气候:艺术何为”(The Eighth Climate (What Does Art Do?))的第11届光州双年展(Gwangju Biennale)拉开序幕。双年展由斯德哥尔摩坦斯达美术馆(Tensta Konsthall)馆长玛丽亚·林德(Maria Lind)任艺术总监,荷兰Casco艺术、设计与理论中心总监Binna Choi任主策展人,策展团队成员包括生活在伊朗德黑兰的独立策展人和研究者Azar Mahmoudian、来自葡萄牙里斯本的策展人Margarida Mendes以及亚洲艺术文献库研究员黄湲婷,构成地域文化背景各异的全女性团队。

今年光州双年展主题中的“第八气候”出自12世纪波斯神秘主义者和哲学家苏瑞瓦尔迪(Sohrevardi),20世纪时在法国哲学家亨利·科尔宾(Henry Corbin)那里得到详细阐述。所谓“第八气候”,是古希腊地理学家确定的地球七个物理气候的附加。不同于这七个地理气候,第八气候并非以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神话的分离为基础,确切地说,它是本体论层面上真实的、切实存在的,是人类借由想象达到的状态。

此前的光州双年展多以“亚洲”为切入点和核心,譬如2000年第三届诉说亚洲精神文化价值,2004年第五届剖析“东洋性思维”,第六届试图展示亚洲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及其与现当代艺术的关系,2014年第十届光州双年展参展艺术家中则有半数来自亚洲,抛出对国际艺术界全新美学价值和亚洲性的探讨。相比之下,本届双年展有意回归到对艺术本体及其社会关系的讨论上。

今年的光州双年展共有101位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包括李景湖、娜布其、于吉、胡昀、周滔。


李景湖(Jinghu Li)


在光州双年展上,李景湖(1972年生于东莞)重新创作了他的特定场域作品《白云》(White Could, 2009—2016)。很多年前,当艺术家经过东莞高速公路上的工厂群时,层层叠叠的跑道灯带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艺术家将最常见的日光灯管排列成云朵的形状,将其从工具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在的审美对象。

东莞现在被称为“世界工厂”,是上个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数以万计的移民工人的家,他们在这里拿着微薄的工资、大批量制造消费产品。本次展出的“白云”在光州本地制造,突出了“嵌入性”(经济行为总是根植于社会关系中)——这也是本次双年展主要讨论的议题之一。

《白云》



娜布其(Nabuqi)


娜布其生于1984年,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她的雕塑作品时而庞然,时而玲珑。在光州双年展上展出的《空间外的风景》(A View Beyond Spacee)的5号作品,唤起我们对旅途中望向窗外、路边景致顺次消逝的回想;7到12号作品充满跳跃感,物象从五根黄色不锈钢支柱顶端生长出来,有的形似房屋,有的状如篱笆,还有的像变形虫一样扭转朝向太阳。

诚然娜布其的作品的形态指向日常寻常之物,但我们身体感知作品的方式却不限于唯一。

《空间外的风景》5号


《空间外的风景》7-12号


于吉(Yu Ji)


于吉1985年生于上海,她的创作关注劳动密集生产过程中转变的可能性,体现出艺术家对物质性和时间性把握的高度敏感。这次光州双年展上的《精致的静物1号》(Refined Still Life #1)顾名思义,来自她对静物的改造。所谓“静物”,是她在北京郊区发现的一块表面上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石头,她花了四年找到了这样一件“静物”,并为它制作了平版印刷肖像,裱以木框。作品可以被解读为艺术家对自己与土地关系的一次探索,以及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创造力所能呈现的可能。

《精致的静物1号》



胡昀(Yun Hu)


胡昀1986年生于上海,光州双年展上展出的是他的新项目《预备室》(Preparation Room)。项目以综合装置的形式呈现,以1980年5月18日的“光州事件”和1995年首创的光州双年展的两份档案为基础创作而成,后者的创立又饱含着对前者的致敬。但胡昀展出的并非切实的档案,而是装资料的文件盒,以及他对光州这座城市和上述档案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所拍摄的一系列晦涩的影像。纪录调研的双频影像则对档案的本质、记忆的组织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和方法如何应用于未来的知识生产等议题发问。

《预备室》



周滔(Zhou Tao)


周滔1976年出生于长沙,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光州双年展上展出了他的两部影片,一部是获得第61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等奖《蓝与红》,借由特殊的光线,以蒙太奇的手法呈现了城市生活中隐藏的抵抗与光怪陆离;另外一部题为《现实之后》,“跨越了广州和巴黎两个不同的城市,主要探讨的是两个不同的城市边境地带里不同的情境状态,以及人对于环境表现的影响和反应”(选自艺术家采访)。

真实与虚假中的空间,荒谬情境下人身体的制衡与行为反应是艺术家一直以来关注和探索的话题。



《蓝与红》

[沙发:1楼] guest 2016-09-09 17:36:45
[板凳:2楼] guest 2016-09-12 20:53:39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第八种征候:韩国第11届光州双年展追问“艺术何为?”

光州。2016年第11届光州双年展(Gwangju Biennale)于9月2日在光州展览中心举行。在本届长达66天的展览中,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位艺术家将齐聚光州双年展,共同探讨本次艺术展的主题——第八种征候:艺术何为?The Eighth Climate:“What does art do?”)此次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包括李景湖、娜布其、于吉、胡昀、周滔。




荷兰阿姆斯特丹 Metahaven 工作室设计作品“Information Skies”在双年展的场馆的外墙上格外醒目


展览主题“第八种征候”的概念始于12世纪波斯的神秘主义者、哲学家苏瑞瓦尔迪(Sohravardi),后被20世纪法国哲学家亨利·卡宾(Henry Corbin)重新阐述:“第八种征候”是古希腊地理学家所定义的地球7个征候的附加产物,“第八种征候”不是基于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神话的分离,而是一种真实存在、却超乎我们普遍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方式。



娜布其《A View Beyond Space》


本届光州双年展由瑞典策展人玛利亚·林德(Maria Lind)任艺术总监,林德曾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Moderna Museet)策展人、慕尼黑艺术协会与斯德哥尔摩艺术组织 IASPIS 总监。2011年,林德开始掌管斯德哥尔摩当代艺术中心 Tensta Konsthall 。她一直活跃在北欧艺术圈,探索艺术在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


玛利亚·林德(Maria Lind)


在9月1日的媒体发布会上,林德表示:“苏瑞瓦尔迪和亨利·卡宾的构想与当代艺术的运作方式十分相似。根据每一件艺术品独特的陈列时间、空间及方式,它们均在展览中被赋予独特的回响。”


在光州双年展展厅中,艺术家黑特· 史德耶尔(Hito Steyerl)的作品《太阳工厂》,馆内设计沙滩躺椅让观众可以躺着感受艺术作品创造的虚拟现实


这样的创意使得多元化作品得以共同存在,包括蒙妮尔·法曼法玛妮(Monir Shahroudy Farmanfarmaian)的镜面马赛克,米卡田岛(Mika Tajima)的抽象棉花作品,特雷弗·帕格兰(Trever Paglan)的模拟政府监控装置,玛丽·路易斯·艾克曼(Marie Louise Ekman)的“出格”插画等。




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将用4年时间绘制的238张萤火虫图像在 LED 屏幕上重复播放,作品名称为《有韵律的艺术装置拥有超越生存的力量》


在本届双年展中,有多位全球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也来到光州市,其中包括利物浦双年展艺术总监萨莉·泰朗特(Sally Tallant)、韩国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i)以及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总策展人等。


双年展主展览分为5层,每一层都被赋予不用的主旨,从而彻底探讨艺术的作用及在不用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产与发展。出生于光州的朴仁善(Inseon Park)会展示她创作于2014至2015年的《根》(Root)系列作品,以悼念城市中被拆除的老建筑,抗议韩国城市发展的同化性。朴仁善认为这是对建筑和美学历史的抹杀。




朴仁善系列作品《根》,艺术家以此来批判过渡泛滥的市区重建


“第八种征候”建立在真正的富有想象力的知识之上,并且逃离理性主义。在拉丁文中被称为“穆图斯想象世界”(Mundus Imaginalis)。将艺术比喻为“第八种征候”,旨在将艺术视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能够回顾过去并审视当下的视觉化知识,更突显了本届光州双年展也不仅仅是一场国际性的视觉盛会,而更是一场艺术与社会的交流与对话。




朴博纳(박보나)作品《1967-2015》,艺术家蹲坐在摆放杂乱日常用品的房间,重现韩国社会历史事件


▲ 日本艺术家风间幸子(Sachiko Kazama)作品《Nohuman crossing》


在策展人 Binna Choi 和策展助理 Azar Mahmoudian、Margarida Mendes、Michelle Wong 以及光州本地艺术团体 Mite-Ugro 的共同协作下,展览共带来了101位艺术家的252件作品,除了主展厅以外,还有9个展厅穿梭于光州市。





Babi Badalov 墙上涂鸦作品《为了墙、为了世界》


 第八种征候:艺术何为?

The Eighth Climate:“What does art do?”

光州双年展展馆、亚洲文化中心等 | 展至11月6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