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原、陈嘉莹对谈:如何上“信息雕塑公路”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256   最后更新:2016/09/06 19:49:38 by 蜜蜂窝
[楼主] 蜜蜂窝 2016-09-06 19:49:38

来源:没顶画廊


开幕:2016年9月8日(周四)16:00
展期:2016年9月9日至10月23日
参展艺术家:丁力、冯梦波、何岸、刘成瑞、陆平原、苗颖、沈莘、UMA、王思顺、  王新一、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杨振中、余极、赵要、郑国谷

地点:没顶画廊,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106
策划:没顶公司
协调:陆平原、陈嘉莹、关超群
媒体联络:林晓彤、胡斯琦
平面设计:突发设计


没顶画廊全新空间开幕大展《信息雕塑公路》将于本周四(2016年9月8日)下午四时盛大开幕。如何重塑对“信息高速公路”、“雕塑”、“距离/速度”的认知,以在信息强权的当下提供富有革新力的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此呈现展览的两位策划人——陆平原与陈嘉莹之间的对谈。



“雕塑”vs“信息”?



陆平原:以下简称“陆”

陈嘉莹:以下简称“陈”



陆:其实这个展览和我们通常说的作为媒介的“雕塑”没太大的关系,这里的雕塑是一个动词、一个象征,它并不单是媒介,所以这个展览中有各种媒介的作品。


陈:“雕塑”可以和博伊斯语境下的“社会雕塑”关联。他提出“社会雕塑”的时候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面临的是整个欧洲的创伤和迷茫,所以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一种鼓舞士气的作用。包括“人人都是艺术家”,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进化雕塑的一个原动力。在此展览中,艺术家的精英身份也因此被削弱,我们针对的问题是“在信息高速更迭的环境下,个体是如何模塑这个世界的”。因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我们处在了一个手足无措的状态,速度的胁迫带来的迷茫其实和博伊斯的时代是类似的。

王新一作品



展览的语境?



陆:《信息雕塑公路》,这个名字最有意思的指涉可能在于“距离”。这个展览关乎“距离”——当我们开上一条高速公路以后,直接面对的问题是:我们以高速的状态驶向哪里、驶出多远。

王思顺  “真理之火” 旅程(北京-巴黎,2015)


陆:比如本次展览中赵要和余极的作品,他们都具有一个形态重复并加以模糊的表象,这种对于对象不确定性的描绘具有很强的速度感。又比如沈莘的作品,他在一个虚拟VR中重现了父亲去西藏写生时的环境;“距离”和“速度”在这里,带我们驶向一个名为“西藏”的地点,“西藏”在这里不是指那个地方,而是一个信息的象征。


陈:也就是说,信息革命之后,人对地理距离的感知已经完全改变。这点可以联系到现代环境下的城市旅游。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城市旅游让地域的地方性丧失了,就像中国现在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古街”。但其实这反而让地方性更为凸显,就像你说的只要带有西藏元素的对象就是“西藏”,信息把地理上的距离变短以后,使一个地方的特色变得更为强烈,在全球环境下也变得更为平面。

徐震个展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


陆:徐震的作品也和信息之间的距离有关,他让几种信息在强烈碰撞下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这种碰撞带有强烈的速度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又还原了这些信息本身带有的物质属性,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现实的、全新的事物,既熟悉又陌生。


陈:但作品中的物质属性是完全让位于信息碰撞所带来的视觉和语言的。我们之前说“景观社会”所带来的恋物癖在这里也不再普遍了,人们对“物”的痴迷已经转变为对“信息”的痴迷。

杨振中  《CC画廊》 2004


陆:对,所有的物都可以视为一种信息,而且在高速前进中,你是携带不了任何一种具象的物的,所有的物在这种状态下都是一个过客,“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你是带着信息的“象征”在往前跑,而不是带着物质实体。这些作品都表现得很明显。


信息雕塑公路正在竣工,

   从此可以方便和快速地到达一个

   全新的甚至是陌生的语境。

                       ”

何岸个展  “亚美尼亚”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5


陈:这也是这个展览最有意义的地方。这些作品呈现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语境,让语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及成立的必然性。虽然它可能很早就存在,但是却是第一次被提出,并以“信息雕塑公路”这个名字命名。



想象“信息雕塑公路”?



陆:在你想象中,你认为信息雕塑公路是怎样的场景?如果你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周围的场景和事物是怎么出现的?一张图片是从小到大飞奔过来还是保持静止?等到这张图片过去之后你还能回头看到它吗?它的背面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想象的。


陈:我能想象到的是黑客帝国中的那些代码流,但人应该是处在代码流里,而不是在外面看到的那种发绿光的影像。


陆:那是很典型的DOS系统下的雕塑公路,《黑客帝国》中将它总结成一条条绿色的代码,让人瞬间能感受到他所处的时代。但这跟今天的雕塑公路肯定有很大的视觉区别。因为今天整个运作系统都不同了。

苗颖线上展览  “亲特网+”  新美术馆(纽约,2016


陈:我们所说的“代码”其实是那个时代所谓的电子信息的元数据,而当下信息的元数据,可能是更意识层面的东西。


陆:或者说,在信息雕塑公路上,信息在高速上达到一定量时,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现在能想象的,比如一张2G的图片和一张20kb的图片朝你飞过来有区别吗?它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瞬间,还是2G的图片可能需要5分钟,而20kb只要几微秒?这些区别重要吗?另外,“尺寸”在高速公路上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还能用物理来衡量吗?


我认为,这个展览的典型性在于,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怎么去做作品。

因为可能作品做完之后很快就过去了,

你不会有时间回头去看它了。

                    ”


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艺术家做作品的过程也是他们雕塑自我意识的过程,这一次展览也是窥探他们自我雕塑的机会。

郑国谷个展  “磁振成影”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4


陆:信息雕塑公路之所以必须带有“信息”二字,恰因为“信息”就是艺术家的材料,材料在这里不再被看作石头或是纸,信息才是艺术家创作的真正材料。它是超越物理材料的。 “信息雕塑公路”上的所有作品都是带有这个特质的。


陆:你在信息雕塑公路上,有想去的地方吗?还是你认为这是一条没有目的地的不归路?大家都不知道下一个出口在哪里。

陆平原  《一代》  2016


陈:我认为这就是一条不归路,因为所有人都只顾着跑,如果你要去出口的话,就说明你就必须要减速了,但你已经加速上瘾了,减速是不被允许的。就算你生存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必然还是会和信息扯上关系的,只是那边的公路速度可能不是那么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你也会感受到信息高速公路上被提速的压迫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