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韡:他在城乡结合部创作,称这曾是现实的落脚点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341   最后更新:2016/09/03 22:40:33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9-03 22:40:33

来源:YT云图


# 刘韡:工作室于我而言曾是现实的落脚点,作品在其中是思考的残留物,更是自然景观。


创作之路


刘韡肖像 (Photo by 唐萱) Courtesy Liu Wei Studio,2015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

初二那年,父母为他请来一位画家做老师,这为刘韡日后的艺术之路埋下伏笔。


难以抑制,Hard to Restrain,1999


1988年刘韡报考入美院附中,1992年考入浙美油画系。


1999年,刘韡参与在北京芍药居的展览“后感性”,首次公开展示作品《难以抑制》


风景, It looks like a landscape,2004


在艺术创作生涯的早期,刘韡的状态一直是边工作边做作品。直到2004年,他才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职业创作。


2005年,他首次举办了个展并参加了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


一块石头,A Stone,2006


“这个时候开始,我不再做具体的方案,不会再根据一个点子来创作作品,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的独立,用更适合的方式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这一年成为刘韡人生以及艺术的转折点。


反物质-洗衣机,Antimatter-Washing Machine,2006

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他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


仅仅是个错误 II No.1,Merely A Mistake II No.1,2009-2012

迷中迷,Enigma,2004

Colors,2013


“狗咬胶”系列装置作品、“丛林”系列帆布装置作品、“书城”系列装置作品及近期的绘画系列“东方”及“全景”代表了刘韡美学中的多样性: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激进的混乱,以及与抽象历史积极进行沟通的、平静的绚丽


冥想 No.1,Meditation No.1,2011

紫气No.4,Purple Air No.4,2011

紫气 No.5,Purple Air No. 5,2011

东方 No.1,The East No.1,2014


近期,刘韡还举办了多个重要个展,包括“全景”(Plateau, 首尔,2016)“白银”(白立方,香港,2015);“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等。


密度No.1,Density No.1,2013

受难,Crucifixion,2014

迷局β,Puzzleβ,2014

大狗,Big Dog,2006-2016



“旁边有很多大脑”


刘韡从未回避他的作品是由训练有素的工人实现这一事实,在完成作品构思之后,他会给予工人或助手最大限度的自由。


对于刘韡来说,“围绕技术进行斗争”意义不大,因为自己“最后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


在他看来,艺术家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更似心脏而不是大脑。刘韡曾坦言“旁边有很多大脑”,而自己“是让他们维持下去的动力”


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室


2006年至2016年十年内,刘韡一直在位于环铁艺术区的工作室创作。


在他看来,这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生活着社会末梢的人群,聚积着来自于全国各地身份不明的打工者,滋生着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混乱、嘈杂而真实。


刘韡这样描述自己熟悉的街区和工作室:


“那是一个连接城市和农村的裂缝,他们的生活状态既不工业化也不全球化,所有的东西都恨不得自己做,就像艺术品一样。”


“工作室于我而言曾是现实的落脚点,作品在其中是思考的残留物,更是自然景观。”

最近,刘韡搬到了新的工作室,新工作室带来的改变又会引发哪些新的想法?


更多刘韡与工作室的故事,请继续关注

乔空间新展

“工作室”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