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远景2116,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即将启程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4   浏览数:1227   最后更新:2016/09/02 09:16:23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6-08-31 22:10:04

来源:artnet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图片:courtesy the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9月4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Yongwoo Lee)与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担任联合艺术总监,以“远景2116"为主题的首届“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将正式开幕。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图片:©Patrick McMullan.


作为一场独特的思想盛宴,“Shanghai Project |上海种子"不仅仅聚焦艺术、人文,而且还创造性地涵盖了科学、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领域,试图在学科碰撞中激发出新的对话与交流:知名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为其打造户外创意建筑空间“远景之丘",有望成为上海又一处地标式建筑;包括切尔多·梅雷莱斯(Cildo Meireles)、徐冰、独立游戏设计师陈星汉(Jenova Chen)等中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都将入驻该空间;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 (Otobong Nkanga)作为根基研究员之一,将带领团队为中国观众表演作品《土地对话》;《X世代》作者、文学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 (Douglas Coupland)将通过霓虹灯装置预言《22世纪标语》;在世纪公园,艺术家刘毅的公共艺术作品《种子星球》和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的《上海施莱默》将共同展出;首届“上海种子"根基研究员,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张海濛也将于十月率领团队推出线上游戏《玩出未来2116》;聚焦青年创新群体的公开招募计划——“奇点",则将以展览形式呈现来自89后新一代的奇思妙想……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 图片:courtesy the Gwangju Biennale Foundation.



以公众为出发点是“上海种子"强调的项目理念,它的规划本身也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首届“上海种子"将跨越近一年的时间,分为两期举办,“第一期"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空间设计、跨领域的展览、快闪图书馆计划(pop-up Library)、儿童项目、市民参与项目以及“奇点"公开征集项目。同期还将召开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 (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汇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而“第二期"将于明年4月开启,并延续一场为期100天的主题展览,于2017年的7月底结束。在此近一年的周期内,“上海种子"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展览、讲座、公开征集、工作坊等活动,提供更多参与公共讨论的时间、空间和渠道。

首届“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证大集团与远景能源为其主赞助商。首届“上海种子"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滩美术馆、chi K11美术馆、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余德耀美术、上海当代艺术馆、震旦博物馆等艺术机构,以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等展会结为合作伙伴,为上海打造一场全城文化盛事。

“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展览与项目

远景之丘(上海种子创意建筑空间)

展期:2016年9月4日—2017年7月30日

地点:远景之丘 | 上海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喜玛拉雅中心广场

远景之丘,藤本壮介,2016


“远景之丘"—— 世界知名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为“上海种子"量身定制的户外建筑场馆。作为“第一期" 的标志性建筑,它高23米,长76米,宽度在6米至11米之间逐渐变化,占地面积约638平方米,巧妙囊括了综合展示空间、活动空间和公共休闲区域。参与“上海种子"的部分研究者将在此陆续展出他们的作品,或定期主持公共活动。“远景之丘" 将在开幕之际沿芳甸路拔地而起,以纯白色脚手架为支撑,全透视的建筑理念,塑造出城市森林一般的视觉效果,与由矶崎新设计的喜玛拉雅艺术中心相得益彰。整个建筑被葱郁的植被点缀,以极简的方式将自然与人工融合,设想未来100年后城市建筑的可能性。

远景之丘, 藤本壮介, 2016



远景2116(展览)

展期:2016年9月5日—2017年3月5日

地点:远景之丘 | 上海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喜玛拉雅中心广场


道格拉斯·科普兰作品“22世纪标语"

奥托邦戈·恩坎加作品“土地对话"


首期入驻“远景之丘"展示空间的作品来自多位不同国家的研究员,包括巴西艺术家切尔多·梅雷莱斯、中国著名艺术家徐冰、独立游戏设计师陈星汉以及尼日利亚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她作为根基研究员,将带领团队为中国观众展示对于土地的理解。同期,加拿大作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将以霓虹灯管户外装置表达他的22世纪幽默标语;“上海种子"的另一位根基研究员,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张海濛也将于十月率领团队推出线上游戏“玩出未来"。

切尔多·梅雷莱斯作品“库卡卡卡"

陈星汉作品“风之旅人"



种子星球+上海施莱默(公共艺术)

展期:2016年9月4日—11月13日

地点:世纪公园 | 上海市浦东新区锦绣路1001号

“种子星球"儿童创意项目(草图),刘毅,2016


距离喜玛拉雅中心一公里外的世纪公园内,艺术家刘毅为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打造了一座独特的营地,一件名为“种子星球"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极具悬浮感的圆形营帐下,简单的道具构成了妙趣横生的空间,由孩童在嬉戏中探索。一系列由带有启发性的游戏、工作坊甚至是表演等活动,也将于周末在营地内陆续举办。丰富的色彩与通透的结构,吸引来孩童和他们的守护者——父母们。于是,空间和人,以及彼此共处的时间,才是设计师构想中完满的“种子星球"。

“上海施莱默Shanghai Schlemmer", 利亚姆·吉利克,2016



英国艺术家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将一组妙趣横生的图板搬到了户外草坪上。作品取名“上海施莱默",延续了他著名的“头在洞里"系列创作,这些图像的灵感来自于德国设计师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创作的芭蕾舞服装。在自拍时代里,对迷恋自拍的人来说,这些巨大的图板会让人力不从心,于是,拿着自拍杆的人也不得不请求他人帮助,人们不可避免得要开启一场同陌生人的对话。吉利克用传统手法来反击“自拍"的文化现象,将拍照者和围观者带入一种喜剧式的轻松氛围里。

上海种子 | 奇点 远景2116(公开征集、展览)

展期:2016年9月3日—11月13日

地点:上海证大朱家角艺术馆 |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北大街222号

公开征集项目“奇点"是“上海种子"特别设立的青年板块。其名谐音“起点",旨在挖掘出生于“89后"的中国新生代人才,收集他们关注的议题,激励他们将奇思妙想落地。征集启动后,组委会共收到300多名来自建筑、设计、当代艺术、影像艺术、人文社科等领域对未来有强烈探索心的年轻人的议题,最终从申请者中选拔出了12名获胜者。“奇点"项目与西蒙·卡斯泰(Simon Castets)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共同创立的研究平台89plus合作,选取其中11组作品,和所有“奇点"获胜者交相呼应,将于今秋在朱家角共同展示他们的作品。

Small Is Beautiful | 微空间的力量(市民参与项目

日期:2016年7月15日—11月13日

地点:上海里弄社区

市民参与项目是“上海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Small Is Beautiful|微空间的力量"为主题,该项目联合本地建筑师,带领公众走进曾经老旧或废弃的空间,在改造后的场地里举办小型展览、表演、聚会,以“改旧"替代“造新"的观点,反思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推倒重建"的开发理念。项目已于今年7月15日正式启动,首场与建筑师俞挺及其工作室Wutopia Lab合作,扎根里弄社区,举办电影放映、建筑设计分享会、美食烹饪和仲夏品茶等活动,在邻里空间里埋下一颗“上海种子"。

市民参与项目之一个人的美术馆,Wutopia Lab


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

时间:2016年9月3日 10:00—18: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以“转型中的双年展:多元化的新挑战"为议题,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将首次进入中国。“上海种子"联合“国际双年展协会"主办,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邀请全球知名学者、专家汇聚上海,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Gayatri Spivak), 都灵凯斯泰勒美术馆馆长、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主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基耶夫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纽约犹太人博物馆副馆长延斯·霍夫曼 (Jens Hoffmann), 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陈文辉 (Tan Boon Hui),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教授, 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埃尔努尔·米塔 (Alnoor Mitha), 蒙特利尔双年展执行与艺术总监西尔维·福汀 (Sylvie Fortin), 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萨拉·威尔逊 (Sarah Wilson)等。论坛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由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总监比格·欧列 (Bige Orer)以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 (Philip Tinari)主持。

上海种子 | 圆桌会议

时间:2016年9月4日 10:00—14:00

地点:远景之丘 | 上海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喜玛拉雅中心

“上海种子"9月4日的开幕将开启三轮圆桌讨论。第一轮讨论以“建筑,高于建筑(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为主题,第二轮以“科技生态学(Ecology of Technology)"为主题,第三轮则以“对焦:根基研究员"为题。会议分别由“上海种子"的两位联合艺术总监担任主持,讨论嘉宾包括建筑师藤本壮介,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远景能源CEO张雷,艺术家刘毅,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安娜·格领斯潘(Anna Greenspan),英国艺术与建筑小铺馆长伊娃·弗朗斯·i·吉尔伯特(Eva Franch i Gilabert),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教授凯文·斯莱文(Kevin Slavin),根基研究员奥托邦戈·恩坎加、张海濛及邱黯雄等。

[沙发:1楼] guest 2016-08-31 22:45:17
[板凳:2楼] guest 2016-09-02 08:27:43
来源:艺术世界


远景瞭望,100 年后的“上海种子”会长出什么?

首届“Shanghai Project | 上海种子”以“远景 2116”为主题,思考人类 100 年后的未来。


▲ “上海种子”视觉形象


作为一场独特的思想盛宴,“Shanghai Project | 上海种子”不仅仅聚焦艺术、人文,而且创造性地涵盖了科学、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领域,试图在学科碰撞中激发出新的对话与交流,并把成果呈现在上海和世界面前。

 

以公众为出发点是“上海种子”强调的项目理念,它的设计本身也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首届“上海种子”将跨越近一年的时间,分为两期举办,第一期将于 2016 年 9 月 4 日开幕,以公众互动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与艺术展览、图书馆计划、儿童项目、市民参与项目以及“奇点”公开征集项目。同期还将召开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汇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 联合艺术总监: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左)

与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右)



上海种子 | 远景之丘

▲ 藤本壮介,《远景之丘》内部空间效果图,  2016


“远景之丘”——世界知名日籍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为“上海种子”量身定制的户外建筑场馆。作为“第一期”的标志性建筑,它高 21 米,宽 87.6 米,占地面积 638 平方米,巧妙囊括了综合展示空间、活动空间和公共休闲区域。参与“上海种子”的部分研究者将在此陆续展出他们的作品,或定期主持公共活动。“远景之丘”将在开幕之际沿芳甸路拔地而起,以纯白色脚手架为支撑,全透视的建筑理念,塑造出城市森林一般的视觉效果,与由矶崎新设计的喜玛拉雅艺术中心相得益彰。整个建筑被葱郁的植被点缀,以极简的方式将自然与人工融合,设想未来 100 年后城市建筑的可能性。


▲ 藤本壮介,《远景之丘》正面结构图,  2016


首期入住该空间的研究员,包括来自巴西的切尔多·梅雷莱斯(CildoMeireles)以及尼日利亚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Otobong Nkanga),她作为根基研究员,将带领团队为中国观众展示对于土地的理解。同期,加拿大作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Douglas Coupland)将以霓虹灯管户外装置表达他对 22 世纪的幽默宣言;“上海种子”根基研究员、麦肯锡全球董事张海濛也将于十月率领团队推出线上互动游戏“玩出未来 2116”。



上海种子 | 种子星球



▲ 刘毅,“种子星球”设计效果图,2016


距离喜玛拉雅中心一公里外的世纪公园内,沪上本土建筑师刘毅用心打造了“种子星球”儿童创意馆。极具悬浮感的圆形设计里,建筑师专为儿童量身定制了多功能空间,在此将举办一系列“上海种子”亲子游乐活动,包括多语种工作坊等。多彩的外观和开放的结构,为观众营造出“种子星球”的意境,呈现对未来儿童生活的想象。


展期:2016.9.5 - 11.13

地点:世纪公园



奇点,寻找最具创意的新生代

▲ 胡为一,《平行》,2016

(装置全景,装置影像,艺术家作品授权)


▲ 胡伟,《硬世界,软世界》,2015

(视频影像,单路视频,艺术家作品授权)


 冯冰伊,《Clitche》,2014 - 2016

(视频影像,混合媒体装置,艺术家作品授权)


公开征集项目“奇点”,其名谐音“起点”,旨在挖掘出生于“89 后”的中国新生代人才,收集他们关注的议题,激励他们将奇思妙想落地。征集启动后,组委会共收到 300 多名来自建筑、设计、当代艺术、影像艺术、人文社科等领域对未来有强烈探索心的年轻人的议题,最终从申请者中选拔出了 12 名获胜者。“奇点”项目与西蒙·卡斯泰 (Simon Castets)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共同创立的研究平台 89 plus 合作,选取其中 12 组作品,和所有“奇点”获胜者交相呼应,将于今秋在水乡朱家角共同展示他们的作品。


 12  位“奇点”入选者(排名不分先后):

 胡为一、黄晶莹、 许世鹏 、凌明 ( 展销场) 、

 周恺、胡伟、冯冰伊 、王文佳 、林立峰 、

黄乐玮 、罗苇 、  王梓 


“上海种子 | 奇点”展览 远景 2116 

展期:2016.9.3 - 11.13  

地点:证大朱家角艺术馆

上海 朱家角镇北大街 222 号



市民参与项目: Small Is Beautiful | 微空间的力量

 “上海种子”市民参与项目海报 


市民参与项目是“上海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Small Is Beautiful | 微空间的力量”为主题,该项目联合本地建筑师,带领公众走进曾经老旧或废弃的空间,在改造后的场地里举办小型展览、表演、聚会,以“改旧”替代“造新”的观点,反思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推倒重建”的开发理念。项目已于今年 7 月 15 日正式启动,首场与建筑师俞挺及其工作室 Wutopia Lab 合作,扎根里弄社区,举办电影放映、建筑设计分享会、美食烹饪和仲夏品茶等活动,在邻里空间里埋下一颗“上海种子”。


 “上海种子”市民参与项目之夏布洛尔咖啡 



图书馆计划:上海种子 x 季风书园


首届“上海种子”还将与季风书园联手开展图书馆计划,收录与“远景 2116”相关的书籍、报刊——从科幻小说到调研报告,从建筑手稿到有关未来的哲学书籍——并将整理出一份推荐书单,供读者参考。图书馆将落地“远景之丘”,为参观者提供阅读、思考、探讨的空间。



上海种子暨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9 月 3 日全天)


以“转型中的双年展:多元化的新挑战”为议题,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将首次进入中国。“上海种子”联合“国际双年展协会”主办,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邀请全球知名学者、专家汇聚上海,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Gayatri Spivak)。都灵凯斯泰勒美术馆馆长、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主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基耶夫(Carolyn Christov - Bakargiev),纽约犹太人博物馆副馆长延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陈文辉(Tan Boon Hui),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教授,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埃尔努尔·米塔(Alnoor Mitha), 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兼策展“事务所”总监金宣廷(Kim Sunjung), 蒙特利尔双年展执行与艺术总监西尔维·福汀 (Sylvie Fortin),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萨拉·威尔逊(Sarah Wilson)等。论坛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由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以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总监比格·欧列(BigeOrer)主持。



上海种子圆桌会议(9 月 4 日上午)


“上海种子” 9 月 4 日的开幕也将开启两轮圆桌讨论。第一轮讨论以“建筑,高于建筑(Architecturebeyond Building)”为主题,第二轮以“科技生态学(Ecologyof Technology)”为主题,分别由“上海种子”的两位联合艺术总监担任主持,讨论嘉宾包括建筑师藤本壮介,证大集团创始人 / 董事长戴志康,远景能源 CEO 张雷,中国建筑师刘毅,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教授凯伦·濑户(Karen Seto), 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媒体艺术与科学教授凯文·斯拉文(Kevin Slavin),韩国技术科技院人脑逆向工程与成像实验室教授金大植(Kim Dae - Shik),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安娜·格领斯潘(Anna Greenspan)等。

 


上海种子学院 | Shanghai Project Campus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种子”将联合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上海大学三所高校组织“上海种子学院”项目,三所高校的师生学者和“上海种子”的“研究者”将共同发问:在高速发展的科技语境下,艺术如何回应当前挑战?艺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地板:3楼] guest 2016-09-02 08:39:43
北京工作室转租/北京黑桥村二道八号工作室转租,九十平,有天光,   起了二层,有厨卫起居室仓库,有意者电话1369279947详谈
[4楼] guest 2016-09-02 09:16:22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