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国展览大爆发:36个展览拉开今秋艺术季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648   最后更新:2016/08/30 20:44:54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16-08-30 20:44:54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北京


曾梵志:散步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9月19日-11月19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4号路


“曾梵志:散步”是曾梵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最广泛的展览,“散步”的路径与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不谋而合:从其1980年代末的学生时代于武汉的湖北美术学院进行的早期现实主义实验,1990年代中期在北京创作的一系列戴面具的呆滞人物形象,到2000年之后完成的色彩明艳、极具动感的巨幅画作,直至近十年间节制、内敛而颇具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纸上作品。

曾梵志《拉奥孔》,2015年,图片来源:曾梵志工作室


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展至10月23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4号路


“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追溯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的国际酒店建筑的发展与演变。展览由香港大学专攻建筑史与理论的助理教授罗坤,以及 UCCA 助理策展人潘彦霖联合策划,由岳超和赵刚提供展览设计,聚焦于7个标志性的饭店建设项目。该展览首次呈现了相关的模型、图纸、照片、文献及艺术作品,致力于重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并且在广义上探究建筑调节人们同经济、政治变革之关系的方式。

刘香成《陈宣远在建国饭店》,1980年,喷墨打印,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新倾向:唐纳天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展至10月23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4号路


“新倾向:唐纳天”是艺术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次个展。唐纳天将UCCA的长廊转化为一件单独的作品《最后媒介》(The Last Vehicle),使空间分割成两个既独立、又关联的部分:一部分为异域化的景观,另一部分为室内的生活空间。不同时空坐标中的影像上演着摧毁与再生的持续性循环,艺术家试图探讨由通讯或模拟设备加速生产、传播的影像如何操纵、甚至替代现实的经验。

唐纳天《最后媒介》,2016年,图片来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向京: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S”系列新作个展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 9月18日-10月22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该展览将呈现艺术家向京20余年间的创作,属首次在同一个空间完整的呈现其作品全貌,并提供彼此对话的可能性及发展的线索。展览4个主线系列包括:“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它们记录着艺术家试图拨开人性的迷雾,从个体成长经验,到广义女性问题,到人在社会框架下的处境。新作系列“S”也终于露面,依然延续她一直以来热衷的核心问题——人性的复杂。

向京《一江春水向东流》,2016年,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安迪沃霍尔:接触

木木美术馆 | 展至2017年1月7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6


木木美术馆“安迪·沃霍尔:接触”由展览总监 Presca Ahn 策展,安迪·沃霍尔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属首次呈现给中国观众。此次展览展出了沃霍尔重新定义人像摄影的两个系列作品:20世纪60年代的一组命名为《试镜》的默片肖像,和20世纪70-80年代拍摄的他本人及他人的宝丽来相片。展览的一大亮点是沃霍尔的装置作品《银云》——轻轻漂浮在展览空间中的荧光的、枕头一样的图形,以及沃霍尔1963年拍下一对对恋人在镜头前接吻行为的影片《吻》。

安迪·沃霍尔,《Screen Test:Edie Sedgwick [ST308]》,1965年


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

佩斯北京 | 9月28日-11月19日

北京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佩斯北京将于9月开幕双人展“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艺术家张晓刚时隔近四年后于北京的再次亮相将带来一系列新作,与美国艺术大师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作品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也将是索尔·勒维特的代表作在中国最全面的一次展示。该展览将美国现当代艺术史中的里程碑人物引入国内,希望可以通过艺术层面的交流与本土文化生态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展览海报,图片来源:佩斯画廊


胡介鸣:共时

香格纳画廊 | 9月17日-10月21日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61号


展览将由艺术家3件/组不同时间跨度的作品组合而成:《共时》是艺术家最新完成的一件大画幅录像作品,作品将占据展厅整个7×20米的墙面,影片采用大合照的方式呈现跨时空地域的群像。展厅周围环绕的60多个小影像——《残影》同样来自远处的时空,单个影像以人和景物分组呈现。展厅中央将呈现艺术家1999年的影像装置作品《与快乐有关》,来自身体内部的信息所发出悠扬的琴声将回荡在这跨时空的对话氛围当中。

展览海报


杨牧石:无效生产

麦勒画廊 | 9月3日-10月16日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04号


展览集中呈现了一系列使用诸如木料、泡沫和木屑等工业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作品。艺术家赋予这些材料以雕塑形态并覆上黑色喷漆,得以将寻常材料转化成带有暴力、脆弱性和锐利感之物。通过日复一日的对大量原材料的打磨、刨除、割切、侵蚀等,这些作品不仅给观者压迫性的视觉体验,且散发出奇异的虚无空洞之感。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生产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突变对个体带来的压迫和危机的反思。

杨牧石《切入-柱》,榆木实木板,黑色喷漆,2015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麦勒画廊


王兴伟:荣与耻

麦勒画廊 | 9月10日-10月23日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04号


“王兴伟:荣与耻”是艺术家王兴伟自2013年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功举办同名个展之后的首次个人展览项目。展览将于9月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于798的新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的作品、布展方式、画册都经过艺术家本人的深思熟虑,是艺术家自2008年来北京之后所涉及课题的一次集中的大胆表现和能量释放。

王兴伟《济公》,布面油画,2015年,图片来源:艺术家与麦勒画廊


最后一个鸡蛋 | 赵要个展

北京公社 | 展至9月25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最后一个鸡蛋”展示了现代人身体里面住着的“两个人”——自然的人和理性的人。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的过程中,人们在潜意识里蕴藏着很多对自然、有机、生命感以及对于理性的精神依恋。艺术家特别研制了一种材料,由碳酸钙粉末经过光固化的作用,能在墙面上制造出一层人造的蛋壳,并与真实的蛋壳有着一样的成分,能被人为的剥离开露出里面的白色。展览把鸡蛋和曲线图相结合,也是将自然情结与理性相结合,展示了人类精神层面对可控和不可控两种情节的结合。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公社


赵赵 ZHAO ZHAO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 9月3日-10月22日

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酒仙桥路798工厂2号入口


“赵赵 ZHAO ZHAO”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将呈现艺术家《塔克拉玛干计划》、《西装》及《刀》三件全新的作品。《塔克拉玛干计划》是艺术家与30余人的工作团队由北京出发,带着100公里的四芯电缆及一台冰箱,行驶近4000公里的作品。《西装》的产生源于赵赵全家赴美前,去北京连卡佛购买的一件价值近十万元的 Dolce&Gabbana 西装。《刀》是艺术家在7年时间里,从不同的个体与家庭中收集了1000把刀,同时拍摄的记录收集过程中遇见的人及故事的纪录片。

《塔克拉玛干计划》实施现场,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蒋志:注定

魔金石空间 | 展至10月9日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蒋志试图通过展览探讨:对象并不是客观的,而是由我们的感觉发生机制生成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无力感是在于我们无法超越我们现在的感觉预设的限制(人性的局限)。而另一方面:世界是由我们生成的。我们拥有一种伟大的力量——无限的主动性。延续了与音乐家戈非十几年的长期合作,蒋志将音乐作为特有构件,与影像、文本一样,它们既彼此独立又共同组成了展览的主装置作品《看与知,或命运之爱》,并与前展厅中的系列摄影作品《注定之物》相互呼应。

蒋志《注定之物之11》,艺术微喷,2015-2016年,图片来源: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


上海


秘密花园: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博格上海双人展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 9月10日-10月23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秘密花园:娜塔莉·杜尔伯格(Nathalie Djurberg)和汉斯·博格(Hans Berg)双人展”是瑞典艺术家组合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博格在中国的首次双人展。策展人孙啟栋以自2013年以来创作的6组(件)作品为基础,为观众呈现一场前意识的漫游。2004年开始,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博格以组合的形式一起创作,创作了一系列貌似离经叛道,实则富有象征意味又极易引发情感共鸣的作品叙事,将寓言、神话、怪诞与梦魇般的景象融为一体,涵盖定格动画、雕塑、电子音乐等形式。

娜塔莉·杜尔伯格&汉斯·博格,《秘密花园》艺术装置,2015年,图片来源: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万恶之首:金锋个展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 9月10日-10月23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展览“万恶之首:金锋个展”缘于艺术家金锋此前与“珠峰”有关的项目,该展览亦是对“珠峰”的进一步挖掘,包含了美术馆4块坡道展厅近1000平方米的影像、绘画、装置作品。此外,艺术家金锋邀请策划人宋轶通过一场戏剧,共同对展场中的作品和艺术家本人进行“二次描绘”;策划人根据对艺术家创作思考的理解,在这个大型个展的内部(高12米、600平方米的核心筒展厅内)筹划、编导了一个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独立表演项目。

金锋《每个人系列1》局部,图片来源: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山水间

上海当代艺术馆 | 9月3日-11月20日

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公园7号门内


展览以“山水间”为名,但并无意于再现传统中国画中的山水图式,不探讨新水墨在当代的更迭变化,更不追求当代艺术与传统笔墨语境的生硬关联。展览囊括了不同年龄段的16位艺术家和各种不同媒材和形式的艺术,试图呈现当代艺术创作群体和艺术手段上的多元面貌。展览同时从主体、意象、景观、媒介、观看之道等诸多方面,发现艺术创作在不同时代的演变与关联。

邱志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装置,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馆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

上海外滩美术馆 | 9月30日-12月25日

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展品涵盖来自全球30家艺术机构收藏的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创作于1987至1994年间的40余件作品,艺术家创作常以身边日常的物件为材料,展览中的灯泡、挂钟、糖果、镜子,甚至一串日期都既是作品本身,也是解读作品的线索,邀请观众通过视觉、触觉,乃至味觉的多重体验,来探索这些在公众和私人领域至今依然相关的议题:从宏观层面的规模化生产、舆论导向,以及少数群体的代表,到更为个人化的主题。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3月5日)#1》,1991年。镜子。总尺寸12×24英寸。两部分直径各12英寸。“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成双”,展览现场。韩国首尔PLATEAU和Leeum三星美术馆。2012年1月21日–9月28日。策划:安素妍。©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基金会。纽约安德烈娅·罗森画廊惠允。


上海种子·Shanghai Project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 9月4日-2017年7月30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喜玛拉雅中心内3-4层


首届“Shanghai Project|上海种子”将于9月开幕,作为一场独特的思想盛宴,它不仅仅聚焦艺术、人文,而且创造性地涵盖了科学、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领域,试图在学科碰撞中激发出新的对话与交流,并把成果呈现在上海和世界面前。首届“上海种子”将跨越近一年的时间,陆续推出一系列展览、讲座、公开征集、工作坊等活动,提供更多参与公共讨论的时间、空间和渠道,将公众逐步带入“上海种子”营造的公共文化氛围之中。

上海种子| 远景之丘,藤本壮介,2016年,图片来源: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大航海:一个倒错的人

OCAT上海馆 | 展至11月20日

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


“大航海”是2014年夏由艺术家郭熙与张健伶发起,想象力学实验室全程支持的创作计划,艺术家常常在单个展览内部以及各个展览之间铺设大量隐形的线索,架设尽可能多的连接使作品和展览之间相互投射与呼应。展览“大航海:一个倒错的人”(The Grand Voyage:A Man Upside Down)在多屏影像与机械装置中平地生波,带领观众进入“倒错之人”所痴迷的晕眩空间。

郭熙、张健伶《大航海:邮包#837 一个倒错的人》,2016年,图片来源:OCAT上海馆


一个人,记录一个时代——阮义忠《人与土地》摄影展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 展至10月30日

上海泰康路25号


作为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的著名华人摄影家之一,阮义忠专注于人文纪实摄影,40年来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成就华人世界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此次展览由张毅担任策展人,全面展出阮义忠最经典的摄影作品《人与土地》系列,从首次展出至今已时隔30年,这也是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摄影展。陈丹青在为该展览撰写的序言里如是总结:“今次阮先生的展览,是其时也:何为摄影?摄影为何?阮先生的个人实践应是一份诚实而有温度的交代。”

阮义忠《人与土地》系列摄影作品


自然:主观的景态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 9月7日-11月27日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1


“自然:主观的景态” 将“自然”作为展览主题,关注的是对于自然世界充满浪漫色彩的爱,这片神奇的土地的美与力量所激发出的怀旧之情,以及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和晴雨表的功能。展出的70余幅作品体现了不同的风格、技巧、传统与创作手法,其中包括著名摄影师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1912-1999)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至70年代中期所创作的革新性作品,罗永进和吴舢锟全新的大画幅作品,倪有鱼创作的优雅的拼贴作品,沈学哲和林然精美的风景摄影作品及史国威的一组精致的手工着色作品。

吴舢鲲《大山:细胞》,2016年,图片来源: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Overpop波普之上

余德耀美术馆 | 9月4日-2017年1月15日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与丰谷路交汇处路南


展览“OVERPOP波普之上”将成为两位国际策展人——杰弗里·戴奇(Jeffrey Deitch)和常驻中国的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之间跨越地域的对话,杰弗里策展欧美艺术部分,凯伦将视线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近20位优秀的中西艺术家将共同呈现一个行走在“现在时”和“未来时”的艺术现场,展出均创作于2010年之后的近60件作品,覆盖了各种媒介,并对这个时代复杂性的充分探讨,体现了今日新艺术的潮流趋势,也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的镜像。

萨马拉·戈登《刀口的平面》,MOMA/PS1,2014年


术问——刘小东、卡斯滕·尼古拉、白南准三人展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 9月18日-12月30日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展览将展出由白南准所创作的一座不无戏谑感的20世纪成吉思汗的机器人雕塑,刘小东纪念碑式的装置作品《失眠的重量》,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类似于早期计算机穿孔卡片的图像结构装置《unitape》。“术问”将三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并置,其所阐发的新关系揭示了信息时代的“实在”(the Real)逻辑:一个基于由1与0之规范化所构成的通用二元指令而达成的现实,并且从这一通用性中产生了形态与样式之实体化(hardening)。人们同经济、政治变革之关系的方式。

卡斯滕·尼古拉《unitape》,2015年,图片来源: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复履薄冰——伊恩奇·文涅尔

艺术门 | 9月10日-10月31日

上海市江西中路181号1楼


土耳其艺术家伊恩奇·文涅尔(Inci Eviner)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复履薄冰”将在艺术门画廊展出其影像、图画、纸本拼贴和绘画。展名“复履薄冰”意旨不同视觉语言、图像间的引用和循环往复,更间接透露艺术家长期对土耳其社会问题的关注。伊恩奇·文涅尔的作品中,探讨由男人、女人、无性人甚至半人半兽来进行的一系列荒诞且令人不安的反覆动作,包括爱抚、捶打、脱去衣衫及肢体合一等行为。

伊恩奇·文涅尔《无题》,2015年,图片来源:艺术门画廊及艺术家


蒋鹏奕:给予

香格纳画廊 | 9月9日-10月23日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6&18号楼


“蒋鹏奕:给予”将展出艺术家摄影作品系列。大尺幅黑白银盐摄影作品系列《给予》是一组历时三年,远赴北极圈、南半球等国家和地区拍摄的大尺幅银盐作品,艺术家回归传统暗房,对古老冲洗技术的一次独特尝试,精细记载我们所在星球亘古以来长期演变的不可言喻的奇妙景观。另一新系列8×10英寸宝丽来作品《自迹》,突破摄影中拍摄模式的框限,延续艺术家以往对于光和成像的观念性理解形成的一批新的作品。

蒋鹏奕《给予No.8》,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信息雕塑公路

没顶画廊 | 9月12日-10月23日

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


“信息雕塑公路”涵盖了数位艺术家不同形态作品,意在表现整个处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人类社会,是何以进行自我的整体性塑造的。“雕塑”在此并非指一种狭义的造型艺术,而是折回到博伊斯提出的“社会雕塑”语境,所有人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力产能的人,通过艺术得以重塑未来社会。就像所有高速公路都有最低时速一样,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它的速度;而公路,这个本来意味着去中心化的意象,在平权的假象中带给信息最强大的话语权。

展览海报,图片来源:没顶画廊


封岩 2005-2016

沪申画廊 | 9月9日-9月30日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3号3楼


封岩镜头下的画面直率地完成了“看见”,却让人有“视而不见”的感觉,原因在于他传达了更宏观尺度之上的“看见”。封岩依靠他丰富的阅历,尤其是对视觉意义的反思,以及长期大量的文学阅读和写作实践当中沉淀下来的关于生命和世界的认识和体会,使得镜头中的画面能够带领观众进入到被屏蔽和遗忘的真实,并且在转换到下一个主题和场景的时候非常自如和简洁。

封岩《车轮红毯》,2006年,图片来源:沪申画廊


“工作室”群展

乔空间 | 9月9日-10月21日

上海市龙腾大道2555-5号


乔空间将于9月举办“工作室”群展,包括丁乙、贾蔼力、刘建华、刘韡、刘小东、毛焰、徐震、杨福东、严培明、曾梵志、张恩利、张晓刚在内的十二位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参与此次展览,通过艺术家自己的视角和镜头,呈现各自的工作室以及工作状态,展示艺术家的思想来源,使得艺术家及其作品独有的个性,变得可感可触。

展览海报,图片来源:乔空间


“绝地反击”之“热”

J:Gallery | 展至10月23日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7号楼102


展览由年轻艺术家、策展人及音乐人陈陈陈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李振华、何翔宇、陈陈陈、李维伊、宋兮、卢征远、叶楠、张权,并由艺术家丁楠设计场景。展览在空间中制造并强化了通常意义上的各种绝境,艺术家们用创作对“绝境”进行回应,用自己独特的创作与酷热难耐的高温空间相处,用多元媒介综合各异的表现形式将其降服,从不同的角度更新对“热”的新奇理解。

李振华《影像诗歌》,单频道录像,7’25”,2016年,图片来源:J:Gallery


苏州


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Suzhou Documents)

苏州美术馆 | 展至10月20日

苏州美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朴园、双塔


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Suzhou Documents)由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瑞士苏黎世约翰·雅各布斯博物馆馆长、第12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罗杰·布尔格(Roger M. Buergel)担纲策展人,以“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为主题,包括“1937年吴中文献展”研究展(第一期)、苏州历史图像史料展(第一期)、“与园林邂逅——当代艺术展”及学术座谈会几大板块,以文化为依托全面展示出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间生动的场景。

李振华《影像诗歌》,单频道录像,7’25”,2016年,图片来源:J:Gallery


苏州


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Suzhou Documents)

苏州美术馆 | 展至10月20日

苏州美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朴园、双塔


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Suzhou Documents)由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瑞士苏黎世约翰·雅各布斯博物馆馆长、第12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罗杰·布尔格(Roger M. Buergel)担纲策展人,以“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为主题,包括“1937年吴中文献展”研究展(第一期)、苏州历史图像史料展(第一期)、“与园林邂逅——当代艺术展”及学术座谈会几大板块,以文化为依托全面展示出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间生动的场景。

苏州农妇养蚕:1843年,收录于英国版画家阿隆姆出版的有关中国的铜版画集中,此幅描述苏州地区农妇养桑蚕的情景。图片来源:苏州文献展


“苏·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

苏州博物馆 | 展至11月13日

苏州市东北街204号


适逢新馆建馆十周年,苏州博物馆将展出明清时期宫廷收藏的苏作文物百余件,包括玉器、漆器、竹雕等,展现了明清两代皇家御用苏作工艺的发展特征。苏作工艺受到明清宫廷的肯定和赞赏,一方面推进了苏州手工业的兴盛;另一方面,由于宫廷需用之物制作要求精良,也促进了苏作匠人技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此次展出的重要展品包括青玉乾隆刻诗仿汉带盖方壶、乾隆仿古款白玉双耳仙人杯、黄玉雕谷纹连环璧等。

乾隆仿古款白玉双耳仙人杯


杭州


我织我在——2016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浙江美术馆 | 展至10月25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138号


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以“我织我在”为此次展会的主题,分为“针言·箴言”“身体·身份”“织造·铸造”“现象·现场”4个部分,通过策划者的研究和艺术家的作品,多层次地对主题进行回应。三年展期间也将举办由学者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主讲的“织物式思考”(Textile Thinking)国际研讨会以及纤维艺术家梁绍基“云上雲”平行个展。

希拉·习克斯《色彩的大使》装置,2015-2016年,摄影:Cristobal


西安


单行道:李文栋、魏兴业收藏展

OCAT西安馆 | 9月24日-10月16日

西安雁塔区北池头一路南段OCAT西安馆


每一事物,每一人,在具体、直觉与可感的前提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关系与经验,或者换句话说,来自对对象本身的思维,所作出的每一判断与选择,都是一条单行道。用“单行道”做为展览的题目,意在当下时刻的瞬息变化和迷离中,抛开经由概念引导和推断的思想方式,让个体经验对事物的判断以及思维回归指向对象感性直觉的本然境地。

秦琦《皮包中的福柯》,布面油画,2014年


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

西安美术馆 | 展至9月20日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1区


“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展出了包括程然、董钧、戴陈连、林科、刘雨佳、梁半、陶辉、杨晨共8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其中包括对行为观念的记录与延伸、对影像语言的深入探索、带有社会视角的影像记录与创作、录像装置与新媒体的实践、虚拟影像与情感的表达、表演与影像的剧场化、影像现成品的再创作等,深入探索新一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方法和作品生产方向。

程然《The XXX》,单频高清录像,22’05”,2015年,图片来源:西安美术馆


银川


银川双年展——图像,超光速

银川当代美术馆 | 9月9日-12月18日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禾乐路12号


第一届银川双年展由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Bose Krishnamachari)策展,来自33个国家的73位国际艺术家参展。此次双年展选题为“图像,超光速”,旨在揭示当今世界所面对的一切冲突并通过全球创造力的汇集建立表达可能的主张,包含影像、装置、摄影、绘画、雕塑等种类,代表了全球范围内结合东西方、南北方的全部区域,透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响应现下所面临的社会、政治、自然环境变动及破坏等问题。

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庭,图片来源:银川当代美术馆


广州


肖恩·斯库利:抵抗与坚持

广东美术馆 | 9月6日-10月9日

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抵抗与坚持”由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担任策展人,50多件展品包括肖恩·斯库利在学生时期最初获得美术馆收藏的作品,早期在纽约创作的有极简主义风格的绘画,以及1980年代给予抽象艺术重新定义的力作,“光之壁”系列、“路线”系列、向爵士乐大师迈尔斯·戴维斯“蓝色调调”专辑致敬的十联绘画系列“红色调调”等等。此外,对艺术家很重要的摄影、书籍、画册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私人物品也将一同展出。

肖恩·斯库利《沐浴者》,亚麻布面油画,1983年


深圳


新物种

华·美术馆 | 展至10月16日

深圳市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号


“新物种”是个生物学的概念,展览借助这个生物学的概念来探讨设计领域中的新兴事物和新生力量,尤其是那些带有实验性的、通过跨界交叉合作而产生的新类型设计。展览“新物种”将展出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和设计团队的40件作品,试图对设计与艺术领域的扫描和穿刺,提取那些被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浪潮所遮蔽的鲜活而生动的新兴设计现象,尝试用生物学的物种变异观去阐释和呈现当下的设计变革。

卢卡斯·马森《卢卡斯与他儿子的工厂》,行为、装置、影像,2012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