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凝视——绘画性与内心关照的双重回归”8月27日今格艺术中心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1   浏览数:1363   最后更新:2016/08/25 21:31:14 by sunfarstar333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08-25 21:20:50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8月27日,“尤利西斯的凝视——绘画性与内心关照的双重回归即将在今格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张一舟策展,将展出24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艺术家包括蔡泽滨、陈晗、董鹤、杜海军、侯勇、侯子超、黄昌剑、黄立言、姜琤、姜川、李易纹、吕松、孟阳阳、祁磊、秦琦、宋琨、万真宇、王海波、温一沛、项楠、张萌、张伟、周范、朱新宇,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

关 于 展 览


灵魂若要了解自己,它必须凝视自己的灵魂。

——柏拉图


正如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拉丁名尤利西斯)在海上漂泊十年终回故里,十余年间历经了符号的迷狂和观念的狂欢以及图像化的冲击,中国当代艺术无奈亦可称庆幸的回归冷静。仿佛大潮退去,显露出来的是水下的磐石,一大批没有随波逐流,把持着自己的艺术理解和精神关照的艺术家重回我们的视野。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追求题材的宏大、内容的新奇、技法的炫目,却有着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的流淌,心灵的低语,人性的关照。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体现出对绘画性的追求与表现,令作品呈现出隽永而深邃的格调。


一般所说的“绘画性”,更多指的是在平面承载物上“造物”或“造像”的技艺,以及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流露出的将思维形象化的清晰轨迹,和在赏读完成作品时,观者可以按照某种路线回溯作者的感受。本质上绘画性是绘画区别与别的种类艺术的基础,是绘画独立存在的价值。它是视觉形式,是作品的核心与灵魂,注重画面精神性的表达,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它具有广泛的可挖掘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丰富的样貌形式,是绘画这种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但这样一种自文艺复兴开创的将绘画的绘画性因素纳入科学系统和理性认知的传统,在文艺复兴之后,渐次被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所各自阐释,直至试图取消传统的绘画性,如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绘画。因此有不少的美术史家预言了“绘画的死亡”,貌似绘画性已演变为解读艺术的一个角度,附属于作品的“观念性”意义或直接被图像化所淹没。


其实作品的当代性本身是一个具有时间局限的定义,而绘画性则有着持久永恒的时间意义。很多的艺术家在积极地做当代,热衷于对观念的思考却忽略了绘画的实质。但值得庆幸的是依然有众多的年轻艺术家或回归或坚持着创作中绘画性的探寻,抛开了外部世界的众多干扰,他们更愿意去观照身边的事物和内心感受,那些细微但真切的存在。感受和观察的时候也不会去强加过多的所谓观念纠缠,明白有些自以为是的理解只能使认知变得愈发渺小。相对每个人眼前或内心的巨大与深邃,人类所能使用的唯有真诚与耐心。他们从容地对色彩或艳丽或晦暗加以斟酌;对线条或流畅或朴拙自由地选择,他们知道这貌似微观的呈现对应的却是对精神世界深沉的关照。


站在作品前,循着艺术家描摹的痕迹体味着其中的情感,我们可能有所感悟,可能追寻到那种目光,那种对灵魂的凝视。

[沙发:1楼] sunfarstar333 2016-08-25 21:31:14
哪种 对 灵魂 的 凝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