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色魔幻超现实主义的米卡·罗滕伯格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50   最后更新:2016/08/25 17:26:20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6-08-25 17:26:20

来源:文工团 文:俞冰夏


虽然米卡·罗滕伯格许多作品也指向对第三世界廉价劳动力与资本主义生产结构的关注,但她的灵感与表达方式超越了简单的意识形态,更如达利式的超现实主义梦境。当代艺术如今对各种形式的拼贴兴趣盎然,而罗滕伯格,可能是少数本人的精神世界即是拼贴的艺术家。



出生于阿根廷、成长于以色列、常驻纽约的艺术家米卡·罗滕伯格(Mika Rottenberg)作品当中有可谓扑面而来的“当代性”,包含大部分的当代艺术或当代理论领域关注的美学或社会学话题。观看米卡·罗滕伯格的作品显然让人联想到影像艺术领域上一辈出色的女性艺术家,如阿涅斯·瓦尔达、爱佳-丽萨·阿提拉、香坦·阿克曼。

米卡·罗滕伯格


画面中过于饱满的女性形象令人不可忽略其中的女权主义成分。而罗滕伯格对劳动力与生产关系的视觉重建与表达方式也不难让人想到这一领域的重要艺术家,如哈伦·法罗基。更为重要的是罗滕伯格对媒介作为表达方式的重视,在录像的装置性和装置的叙事性当中游刃有余,且毫不掩盖对作品规模的重视,更是美术馆当代艺术最为吸引人的属性,也是她这一代美国学院艺术家当中常见的手法。拥有这一切熟悉的能指,罗滕伯格的所指却足够抽象、玄妙、出乎意料,这种意外,我只能归咎于艺术家超常的想象力和色彩天赋。她不仅是个相当出色的魔幻小说家,且能把叙事以更魔幻的方式视觉化。她把严峻的叙事包裹在塑料糖果包装纸里,扭曲、幻化人们观察,或者阅读的视角。

Vue de l’exposition de Mika Rottenberg, Palais de Tokyo (23.06 – 11.09.2016). Photo : Aurélien Mole


罗滕伯格在巴黎东京宫的个人回顾展包括她过去十五年的重要作品。罗滕伯格虽然年仅40岁,作品的成熟程度令人惊讶。其中最新的,2015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备受好评的作品《没有鼻子知道》(NoNoseKnows)拍摄在中国诸暨一处鬼城一般的小区。我们看到一位体格庞大的白人女性骑着与她身材不符的小电动车,穿过荒无人烟的高层住宅楼进入一栋其貌不扬的楼房。她从一间无窗的房间走到另一间,机械地开门关门,房间里飘着巨大、奇幻的肥皂泡。这诡异的画面才刚刚是开始。女人穿过这些墙壁色彩各不相同但形状一致的房间,终于走进她摆满了鲜花的办公室,她鼻子开始发红、拉长,每打一个喷嚏,面前就出现一盘食物。女人脚下则放着个装满珍珠的脸盆,里面有两只倒挂的光脚,光脚和女人桌下的拉索连接到一个加工珍珠的血汗作坊,两排中国女性正机械劳作,其中一名女性,也正是光脚的拥有者,工作是不断拉一条锁链,每拉一次,香味就会进入女人的鼻子,鼻子开始发红,如此反复,直到女人鼻子长到插进墙上洞里,重力倒转,所有的肥皂泡一并破灭。

Still, NoNoseKnows (Pearl Shop variant), 2015; video (22 min) and sculptural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of Andrea Rosen Gallery (New York).


《没有鼻子知道》当然是个批判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寓言——资本家在上,劳动力倒挂在下,资本家匹诺曹的鼻子撒谎成性,不仅剥削,还认为自己在为劳动力生产食物,直到一切最终必然不可收场,资本家吹出的泡沫被她自己的贪婪戳破,如此种种。与录像一起出现在展厅里的还有巨量来自诸暨的实物珍珠和脸盆、水桶之类流水线上的工作用具。这个寓言的寓意当然并无多少新意,来自制造业濒临灭绝,对生产日益陌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左翼艺术家与当代理论家对第三世界廉价劳动力或血汗工厂的关注过去二十年基本是同一个套路,但罗滕伯格的灵感与表达方式超越了简单的意识形态,更好像来自达利式样的超现实主义梦境。

Still, NoNoseKnows (Pearl Shop variant), 2015; video (22 min) and sculptural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of Andrea Rosen Gallery (New York).


罗滕伯格在她的录像作品当中经常采用长相奇特、身材魁梧的女性担任演员。这些女演员都是她从网上发掘的。《没有鼻子知道》的大鼻子女演员巴尼·格拉玛森(Bunny Glamazon)身高近两米,正式职业是个特型情色女演员,特别擅长摔跤表演。经常与她搭档的是另一名罗滕伯格的御用演员——更壮硕的黑人女演员“诱骗女郎”(Trixxster Bombshell),她本人的职业是被雇佣来满足某些与体重相关的性癖好,比如碾压他人,是类似FatTube之类网站上的明星人物。2014年的作品《碗球魂洞》(Bowls Balls Souls Holes)里还出现了一个破了能在脸上夹最多衣服夹子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男演员——正是这些角色组成了罗滕伯格异质的精神世界。

NoNoseKnows 中的大码女演员

Bowls Balls Souls Holes中在脸上夹满夹子的男演员


《碗球魂洞》是罗滕伯格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录像部分当中,格拉玛森饰演一个宾果游戏报号员,一整间房间里坐满了在底下排号的女人,而房间一侧则坐着有特异功能的“诱骗女郎”,她一发功,格拉玛森就往她桌下一个洞里扔衣服夹子,而夹子通过流水线一般的糖果撞色机械系统传递到那位夹脸冠军手里,直到他的脸彻底被夹满。《碗球魂洞》像大多数罗滕伯格的作品一样沉迷于一环套一环的生产线以及小系统上帝视角,与乔治·佩雷克的《生活使用指南》和乌立波在精神上一脉相承。与录像相伴的是宾果游戏厅的部分道具和录像一开始格拉玛森的角色的卧室场景,给录像作品当中诡异的魔幻超现实主义场景提供了某种生动,甚至过于生动的注释。在巴黎东京宫的回顾展上,《碗球魂洞》里延展出来的一道旋转门还会把观众带入罗滕伯格其它几部独立的录像作品,提供了更大型作品的早期草图——比如2012年的录像作品《喷嚏》,整个作品的创意可以说被植入到了之后的《没有鼻子知道》当中。


Still, Squeeze,2010; single channel video (20 min)installation and digital C-print;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of Andrea RosenGallery (New York).


与录像相比,罗滕伯格的装置更为冷峻——比如依附在墙上的马尾辫,或者孤独躺在地上的电磁炉,或者糖果色霓虹灯光下机械运作的吊扇。这些仿佛点缀的小型作品给罗滕伯格的叙事添加了全新的不确定因素,一种糖果色的魔幻超现实场面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的冲突之上,孤立与完整的冲突。


当代艺术如今对各种形式的拼贴兴趣盎然,而米卡·罗滕伯格,可能是少数本人的精神世界即是拼贴的艺术家。



Vue de l’exposition de Mika Rottenberg, Palais de Tokyo (23.06 – 11.09.2016). Photo : Aurélien Mol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