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但存在着:金泽友那的“云山”之气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359   最后更新:2016/08/22 22:07:51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08-22 22:07:51

来源:artnet


金泽友那,《红山》。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来自日本东京的艺术家金泽友那将于8月底在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55 Art Space)举办新个展“云山何处”,展出作品延续着她一直以来的追求——描绘一种永恒而神秘的物质,即贯穿作品的“气韵”之灵魂。

金泽友那,《气运》。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中国古代画论中,“气”一直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在谢赫“绘画六法”里,首当其中的便是“气韵生动”。“气韵”就像是作品的内在生命,使画面带上一份自然生动的韵致,它看不见,但存在着。


站在她的作品面前,“气韵”这个些许抽象的概念似乎变得切身可感,进入画境后,醍醐灌顶之感顿生:打眼一看,我们找不到对应化的物象,无法辨别画中是哪一山哪一景;但这影影绰绰、雾气昭昭中又分明流动着什么,转念一想——不正是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么。


人们总是在面对不能全面掌握的存在物时感到本能的不安,欣赏作品时亦然。对于金泽友那营造的、似乎在纸背还有一整个世界的画面,我们的视觉系统失去了部分的辨识能力,虽然不了解纸背是怎样的世界,但心已随“气”之所引游于其间。金泽友那所构建的迷远空间,正是“气”所生成涌动的空间。

金泽友那,《朝暮》。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同时,金泽友那的创作也体现了从日本到中国文化语境的融合及转变。她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求思考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从容和民族性,完成笔墨语言的衔接与转换,将眼中之山水读入心中,通过真实情感的内驱再外向表达于笔端。

金泽友那,《气泽》。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金泽友那,197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获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绘画科硕士学位后于2004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专业,201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专业博士学位。

金泽友那:云山何处

展期:2016年8月28日—9月29日

地点: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55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