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oogle Art app到“梵·高课堂”:博物馆的数字化探索进行中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98   最后更新:2016/08/19 20:39:45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8-19 20:39:4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今年5月国际博物馆日未来博物馆趋势报告中显示,随着技术的提升与创新,博物馆中除了看展,还将成为尖端科技的孵化器。近期,谷歌艺术项目(Google Art Project)又有了新的迈进,其新更新的手机应用程序(Arts & Culture)增加了更为多元化与人性化的设置;而梵·高美术馆推出的“梵·高课程”与哈佛艺术博物馆的“包豪斯特别收藏”在博物馆线上教育领域打开了新的视野。



谷歌艺术app“Arts & Culture


迄今为止,谷歌推广其艺术项目(Google Art Project)已经有5年之久。博物馆藏品电子化到提供博物馆虚拟导览,只要有电子设备和网络,一切尽在“手中”。今年7月19日,谷歌同时在苹果和安卓系统更新了上线不足一年的应用程序——Google Arts & Culture。


谷歌艺术项目手机应用程序Google Arts & Culture介绍,图片来源:Google Art Project


新版的Arts & Culture设有人性化的搜索功能。用户不仅可通过年代、流派等传统模式进行,甚至还可通过色彩、甚至关键词来搜索作品。例如通过不同色彩搜索莫奈这一色系的画作,或是输入“kiss”查询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另外,还增加了智能识图导览功能。通过摄像头拍摄画作,Google 的这款应用就能快速识别,并提供创作者、收藏家等相关信息,帮助初入门的艺术爱好者学习更多知识。



新版Arts& Culture app上用色彩搜索莫奈画作,图片来源:Google Art Project


尽管在过去几年里,Google 的这项艺术计划引发一系列版权争议,但目前在其电子平台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作品,或者已经超过了70年版权保护期,或者是基于 Google 与博物馆等版权持有方的密切合作。到目前为止,Google Arts & Culture 已经可以提供来自85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所藏艺术品的数字版。


新版Arts& Culture app上搜索“kiss”显示的作品,图片来源:Google Art Project


此外,这个应用还增加了“每日摘要”(Daily Digest)、“今日诞辰的艺术家”(Born on this Day)和“历史中的今天”(Today in History)等栏目。另外通过Google Cardboard或其他VR设备,用户还能够360°远程欣赏博物馆的作品并聆听讲解。


新版Arts& Culture app上远程参观美术馆,图片来源:Google Art Project


这些功能均在线上使用,不过Google Arts & Culture最主要的优势是一个名为“艺术品识别器”(Art Recognizer)的工具,它能够通过摄像机识别镜头中的艺术品并给出相关信息。对于谷歌而言,他们不仅有相当可观的博物馆合作对象网络,还有大笔资金预算以及众多专家群策群力。


新版Arts& Culture app“艺术品识别器”功能,图片来源:Google Art Project


截止目前,“艺术品识别器”仅在伦敦的多维茨画廊(Dulwich Picture Gallery)、悉尼的新南威尔士美术馆(Art Gallery of South Wales)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开放。不过,谷歌的蓝图是让这个工具在全球范围内的美术馆都能使用。


谷歌艺术项目“你来描述我来猜”(通过儿童来描述画作,专家来猜作品名)(Kids Explain Art to Experts)第9集,图片来源:Google Art Project


哈佛艺术博物馆“包豪斯特别收藏”


哈佛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 Museums)近日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线上搜索平台——“包豪斯特别收藏”(Bauhaus Special Collection)。该机构拥有世界上首个,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包豪斯风格作品收藏,与哈佛大学乃至整个波士顿地区的学术资源联系密切。这一线上平台的发布使得公众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包豪斯(Bauhaus)。与此同时,哈佛艺术博物馆也正在筹划相关展览及项目,将作为2019年包豪斯建校百年的庆祝活动。


哈佛艺术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平台“包豪斯特别收藏”主页面,图片来源:哈佛艺术博物馆


哈佛艺术博物馆、Busch Reisinger馆策展院士罗伯特·威森伯格(Robert Wiesenberger)表示:“无论是包豪斯在欧洲的短暂存在时或解散后,哈佛大学一直都扮演着研究和传播包豪斯精髓的一个关键地。”事实上,包豪斯在美国呈现的第一个展览,同时也是包豪斯存在期间唯一举办的展览就是于1930年由哈佛大学本科学生组织。


《包豪斯:1919-23》(Bauhaus: 1919–23),哈佛当代艺术协会(Harvard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Art),图片来源:哈佛艺术博物馆


“包豪斯特别收藏”将展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包豪斯收藏。超过3.2万件与包豪斯相关的博物馆馆藏将在此展出,其中包括油画、草图、印刷品、雕塑、摄影等。除了约瑟夫·亚伯斯(Josef Albers)、安妮·亚伯斯(Anni Albers)、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康定斯基、保罗·克利(Paul Klee)、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 Nagy)等优秀的包豪斯艺术家们的作品之外,还有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表现主义艺术家利奥尼·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与学院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档案。同时,还有许多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设计师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在美国接受了包豪斯式教育,通过他们,也可看到包豪斯在全世界的深远影响。


包豪斯特别收藏”线上作品,图片来源:哈佛艺术博物馆


尽管包豪斯设计学院本身仅存在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前后只有14年,但其影响延伸至今,渗透到人们当下的生活及教学方式中。无论是对包豪斯毫无了解的大众还是专业学者,都能在此各取所需,了解或深入认识这所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学院。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80大寿以德国德绍(Dessau)包豪斯大楼为形状所做的蛋糕,1963年,图片来源:哈佛艺术博物馆


这个特别收藏由罗伯特·威森伯格构思、编写。经过精心设计,网站图文并茂,分类细致,呈现“年表”(Chronology)、“藏品”(Holdings)、“论文”(Essays)、“相关资源”(Resources)等版块及检索栏。同时,该平台还介绍了包豪斯设计学院与哈佛大学及波士顿地区之间的悠久渊源,并对该区域后来如何成为孕育美国现代设计的摇篮等进行了讲述。


梵·高博物馆线上“梵·高课程”


梵·高博物馆官网,图片来源:梵·高博物馆

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近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线上 “梵·高课堂”(Van Gogh at School),提供关于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其人其事及艺术作品的教学资料。该项目与LessonUp 合作开发,旨在向小学老师提供免费线上课程素材,课程内容可以应用在包括艺术、地理、历史,以及与文化或语言相关的多种科目中。LessonUp网站于2015年9月启用,在上面,人们可以设计、分享自己编辑的个性化课程。目前已有近6500名教师正在使用LessonUp,该网站已有8000门线上课程。


“梵·高课程”介绍,视频来源:梵·高博物馆



“梵·高课程”页面,图片来源:梵·高博物馆


梵·高的传奇生平与其大胆并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持续地为人类带来着灵感与启发。这一点从美术馆日益增长的客流及源源不断的、来自海内外各教育机构的需求上就可见一斑。因此,美术馆决定向全球的学校推广免费的“梵·高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图片、课后作业、互动问题、寓教于乐的小游戏等。小学老师们只需要一台投影仪及一块电子白板就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这些教材。哪怕无法亲自来到梵·高博物馆参观,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这些课程认识梵·高这位传奇艺术家。



“梵·高课程”截图,图片来源:梵·高博物馆


“扩大梵高其人其事的影响力,是梵·高博物馆的首要责任。”梵·高博物馆教育部主管Marthe de Vet表示,“艺术能够鼓舞人们,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尽可能早地接触这样的艺术将对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更何况孩子们将在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梵·高课程”推出的“大家来找茬”小游戏截图,图片来源:梵·高博物馆


目前,“梵·高课堂”仅支持英语与荷兰语,适用于初中的课程也将于明年陆续增加。国际私人慈善组织Stavros Niarchos基金会为本次课程提供了经济支持。该基金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支持艺术与文化、教育、健康与体育及社会福利领域的组织与项目。(编译/李叶萌、王晓芬)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