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得主最新艺术著作, 揭秘现代艺术中最错综复杂的艺术家关系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1   浏览数:2525   最后更新:2016/08/18 18:19:05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8-17 20:43:39

来源:artnet 文:Rain Embuscado


普利策奖得主、艺术评论家巴斯蒂安·斯密(Sebastian Smee)在他即将问世的新书《竞争的艺术》(The Art of Rivalry)中,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现代艺术史上四对最重要的艺术人物,并深挖了这几位艺术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书中的主角都是艺术圈中几对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和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这两人在二战后发展出了一段复杂而长久的友谊;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两人一直在谁领导了20世纪先锋艺术的问题上互争高下;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与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之间脆弱的友谊因为一张画而破裂;此外还有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和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之间无法分隔、超越生死的羁绊。

亲密关系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斯密在书中巧妙地通过各种逸闻趣事来展现这一主题。令人失望的是,女性角色在这些传奇般的浪漫关系中,只承担了并不重要的第二角色。

斯密在序言中写到因为“简单地出于对异性恋的执着或是大男子主义的优越感"而决定将重点放在这些艺术家的“同性社交"关系上。例如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成为了在马蒂斯和毕加索的巴黎艺术生活中引发他们内心叛逆精神的主要人物,而艺术家露丝·克利格曼(Ruth Kligman)则被简化为“一个明艳照人的年轻女性",她在一场夺走了心爱之人杰克逊·波洛克的车祸中侥幸幸存,却在不久后便与德·库宁在一起。

为了让你对这些现代艺术进程中变幻莫测的关系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我们从中摘取了部分菁华片段,让你先一睹为快。

关于卢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

卢西安·弗洛伊德,《映像(自画像)》( Reflection (Self-Portrait),1985。图片: 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弗朗西斯·培根,《两幅自画像习作之一》(One of Two Studies for a Self-Portrait),1970。图片:Courtesy of Sotheby's



艺术家安妮·顿(Anne Dunn)之后有提到弗洛伊德实际上“对培根有一种膜拜英雄式的情结,尽管我也不确定这样的情感是否已经达到巅峰。"但无可否认的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十分激烈,也很不平衡。培根被弗洛伊德深深地吸引着,后者谈论艺术的独特魅力令年长的培根不可自拔,并尝试效仿他。

由于培根对自己的绘画没有什么自信,因此他极为渴望从弗洛伊德那儿尽可能地学到东西。据威廉姆·费弗(William Feaver)的说法,弗洛伊德“比起培根的其他朋友而言更风趣也更有才气"。然而,不同于弗洛伊德对培根作品的浓厚兴趣,后者对弗洛伊德的作品却不以为意——至少弗洛伊德本人是这样认为。当他被问及培根是否也同样对他的作品感兴趣时,弗洛伊德回答说:“我觉得他是完全没有兴趣。但我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培根也是弗洛伊德一生中唯一有如此紧密牵绊的人。

关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

左:亨利·马蒂斯,《穿条纹T恤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in a Striped T-shirt),1906。图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右:巴勃罗·毕加索,《头发未梳理的肖像》( Portrait with Uncombed Hair),1896。图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毫无疑问,毕加索一直认为他从非洲艺术汲取的内容更极致、更有力,与马蒂斯从中所获得的完全不同。根据毕加索自己的说法,他从非洲艺术中获取的灵感比马蒂斯的那些珍贵陶器还要戏剧化,它们受到的是信念甚至是魔力的激发。而马蒂斯则认为自己绝不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夸张化自己的艺术概念,他对这些并没有兴趣——人们觉得他已经足够疯狂了。马蒂斯更愿意注重对“平面和结构比例"的研究,而非什么邪魔鬼怪。

无论如何,在马蒂斯处得到升华的“和谐"观念,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毕加索却丝毫不为所动。马蒂斯始终都在与混乱做对抗,而毕加索则从混乱中绽放,永远对冲突和碰撞敞开着怀抱。

关于爱德华·马奈和埃德加·德加

左:爱德华·马奈,《拿调色盘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a Palette),1879。图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右:埃德加·德加,《自画像》(Self-Portrait),1855。图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在1861年卢浮宫的一次命运般邂逅不久,马奈和德加便开始每周的频繁相聚。他们俩之间有许多固有的共性,比如同样出生于富裕家庭的社会和阶级背景,很快将他们与同时期大多数流浪落魄的艺术家区分了开来。但马奈一定在德加身上看到了某些特质和闪光点。作为学生,德加从未怠于绘画,而他在这方面的惊人天赋相较于马奈而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天赋异禀的德加却十分自律。1855年,他曾作为杰出学生前往新古典主义大师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工作室参观,将这位艺术家视为偶像的德加把安格尔的话也牢记于心。后者曾告诉他:“年轻人,去画线条吧,不停地根据生活和记忆画更多的线条。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关于威廉··库宁和杰克逊·波洛克

左:威廉·德·库宁,《女人III》(Woman III),1953。图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右:杰克逊·波洛克,《3号》(Number 3),1948。图片:Courtesy of Wikimedia Commons



杰克逊· 波洛克的巨大成功让德·库宁深深地意识到,他和其他当时苦苦挣扎的美国先锋艺术家们一样,都被笼罩在波洛克的阴影之下,但聪明的他也意识到整个艺术圈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其他人迄今为止似乎都无法企及波洛克的成就:他使得人们不得不观看他的作品,而且还能确保只要观众开始注意他的创作,就无法在对艺术自身散发出的强烈情绪得到一个自己的答案前就移开目光。

波洛克所作的不仅仅是破冰之举,也打碎了横亘在现代美国艺术和庞大的公众之间的障碍,新的艺术前景也随之而来。德·库宁则目睹了这一切。诚然,波洛克的成就并不只是架起大众和现代艺术之间的桥梁,也为艺术创作本身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塞巴斯蒂安·斯密所著的《竞争的艺术:现代艺术中的四段友谊、背叛与突破》(The Art of Rivalry: Four Friendships, Betrayals, and Breakthroughs in Modern Art2016816日正式发行。本文节选都已获得企鹅兰登书屋(Penguin Random House)的授权。

译:Elaine

[沙发:1楼] guest 2016-08-18 18:19:0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