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身份探讨——“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展览:社会现实剧场在UCCA开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410   最后更新:2016/08/16 16:41:03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16-08-16 16:41:03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6年8月14日,“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入选方案之一——社会现实剧场,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常青藤计划主办,妈妈拉艺术基金会、北京文奇首艺文化有限公司协办,青年策展人王麟担纲策划。展览围绕妈妈拉艺术基金会这一大型艺术剧场展开,共展出陈奇曲、Dai Jaro、戴陈连、付根利、山本连连、Werner Heisenberg六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开幕现场,艺术家戴陈连还携其合作者为到场嘉宾及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剧场表演,进一步深化阐释展览主题和视觉效果。

启动展——“社会现实剧场”展览现场

活动海报

  如今的我们只要坐在电子屏幕前,就可以获取铺天盖地的信息,展览、娱乐、时政、甚至灾难与战争现场。经由各种屏幕作为中介,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新闻信息,多是经过了选择处理过的画面,镜头并不是我们眼睛的延伸。也许当下火爆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是最好的例证,经过编排的场景,每个人在节目中努力扮演着他们“自己”,追求最真实的表演效果。从何时起,虚构图像与现实开始混淆?我们实际已经处在非真实的现实世界中。

  电子屏幕向我们传递的图像与事件总是激烈而持续的,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则是平缓、分散并不断重复的。陈奇曲用信手涂鸦式的绘画描绘了陈旧的个人记忆与当下文化的撕裂与重合。



展览现场

  “咿咿呀呀的唱腔、念白、一束光,一张布就是整个世界了”,戴陈连认为这是皮影的魅力所在。他以皮影影像的方式作为个人的主要创作手段,构建起了一个虚拟世界与个人日常生活的联系。戴陈连的绘画与他的剧场、皮影影像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像与绘画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家庭剧场”是戴陈连的长期剧场项目,艺术家将朋友的工作室、家庭居住场所变成一个个剧场,根据场地主人的真实故事进行文本编辑后演出。对于每个观众而言,在一个非公开也非私下的空间中,表演者与其他观众变成了“他的”剧场的一部分,从而让观众体验到一种特殊的不可定义的层面,从而实现观众对于作品的深度思考。

  付根利曾经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作家,他喜欢并且擅长编织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背后的故事。付根利的作品即是创造了Dai jaro、山本连连两位风格截然不同的艺术家,并且让自己成为他们,又抑或让他们成为自己。“付根利”成为剧场中的戏中戏;艺术家的创作使真实世界、图像世界、语言世界不断进行着交织与分离。

  在Werner Heisenberg的剧场艺术创作中,剧场表演已经从叙事转变为把观众扯入行动的事件。观众或可能或必须的观看、反应都成为剧场作品中积极的组成部分。

  妈妈拉艺术基金会以生产当代艺术家及当代艺术作品为核心,赞助被制造的艺术家,进行学术性的展览和讨论。生产的艺术家成为这个剧场中的演员,同时他们又进行艺术作品的生产。这里有艺术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这里有模拟和再模拟,有虚拟和虚拟之后的真真幻幻,还有模拟之后的再表演。





剧场演出现场

  实际上,妈妈拉艺术基金会即是艺术家戴陈连的艺术创作。陈奇曲、戴陈连、付根利、Dai Jaro、Werner Heisenberg、山本连连,这些角色不断地生长,相互影响,不断交叉,甚至主动或被动的替换着。“艺术品贡献的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种感受或观念”,当通过作品中的种种线索,观者能够意识到艺术家在思考的问题,一旦进入艺术家创造的世界中,各种感受就产生了。戴陈连的工作虚构了一个庞大的剧场,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着、发生着的。他的工作同时呈现了一种新的艺术生产方式,他将自己虚拟化,抑或说他将虚拟的艺术家真实化了。在这里,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展现形式完好的中心思想,而展现表演动作。这些动作使得现实世界与剧场演出之间的确定界限消失不见。

  在这个庞大的艺术剧场中,策展人既是独立的展览策划者,同时也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的一部分,策展人与艺术家的身份开始交叉、混淆。MAMALA的剧场是艺术的剧场也是社会的剧场,是真实的,也是虚构的。艺术家的角色扮演只是此次展览中艺术家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展览的核心。策展人试图与艺术家一起,打破既定的规则,并将逐渐僵化的“当代艺术”体制、展览机制、艺术与资本以及艺术家创作中的种种问题提示出来。

  “社会现实剧场”是“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展览之一。“青年策展人项目”是2016年常青藤计划在“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之外推出的全新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面向国内外青年策展人征集展览方案,最终选择出优秀的有效方案辅以多层面的扶持与引导,助力青年策展人将艺术构想变成展览现实。“常青藤计划”希望借由该项目的运作,探索非盈利青年艺术项目创新多元的展览机制,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挖掘优秀的策划者和学术研究者,关注青年策展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和生态环境,并期待更多青年策展人能够凭借独立的思考和实践能力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和社会事件发出积极回应,探寻当代艺术形态表现的新可能。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8月21日。“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其他入选方案将于9月天津青年艺术周期间在天津棉三创意街区进行展览。

专访策展人王麟

雅昌艺术网:这次的展览名字“社会现实剧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王麟:“社会现实剧场”其实是对于新的展览形态的一个尝试,当代艺术的展览已经开始形成一种范式化或样式化,我们希望进行一些尝试和实践,社会现实剧场是一个跟社会现实有关的展览,同时也是跟艺术剧场有关。

雅昌艺术网:作为策展人,这次的展览策划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您也谈到参与了创作,具体是哪一部分?

王麟:因为这个项目其实算是策展人和艺术家的一种身份交叉,我会参与其中,我甚至可能会变成这个剧场中的一个角色,或者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说我创作了什么,或者说作为艺术家做了哪些工作,其实很难界定和区分。







展览中的艺术家作品“真真假假”

雅昌艺术网:谈一下您对今天剧场演出的整体观感?

王麟:其实这个完整的展出今天我也是第一次看,我对他们的现场把握是比较相信的,也比较认可,所以在之前也没有刻意地要求艺术家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如果谈感想,每个人的想法不太一样,如果从通常对于剧场表演的一个角度来讲,可能他们的这个剧场感觉会比较凌乱,或者说比较碎片化,但其实对于当代艺术其中的一个环节来讲,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观众可以通过这些碎片化的片断和艺术家一些引导性的提示,来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就这个展览来说,单说现场表演有点儿说小了,其实这个展览使用了比较调侃的一种创作方式,首先戴陈连虚拟了一个艺术基金会,这个艺术基金会是不存在的,而这个艺术基金会又生产了很多艺术家。这个展览现场里边究竟哪些艺术家是真的,哪些艺术家是假的,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去做。也可以引发一些思考,为什么有艺术家的真真假假?但这不是展览的核心,只是艺术家使用的一种创作方式。

雅昌艺术网:这是一个关于艺术家的展览?

王麟:如果要总结这个展览的核心点,我大概觉得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基金会;第二个是剧场;第三个是策展方式和艺术家的身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