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澎:艺术如果不与社会和人们的意识发生关系 也许就什么也不是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2   浏览数:1222   最后更新:2016/08/10 10:40:16 by guest
[楼主] 天花板 2016-08-09 18:13:35

来源:凤凰艺术


从全球范围来看,策展人的角色在过去几十年来急剧提升,在今天,一场艺术展览的成败与否和策展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国内,“策展人制度”的兴起与“独立策展人”的不断涌现,体现了当代社会中公民的活跃程度,也是“当代艺术”在社群化生活中不断繁荣的图景展现。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就是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命题下展开的。此次对总策展人吕澎先生的专访是希望比较全面地展现策展人在“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主题下的策展思路和工作方式。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总策展人 吕澎


张承龙(以下简称:张),《艺术品投资》记者

吕  澎(以下简称:吕),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总策展人,艺术史家。

张:出于怎样的考虑让您选择了“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这一宏大且极具社会性的主题来作为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主题?

吕: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艺术与社会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被尽可能地回避,直到今天,艺术圈有很多人在鼓吹和实践所谓的“艺术规律”,并认为观念艺术的核心是艺术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观念的演进。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看法非常幼稚,从古至今,艺术都与那个时期的问题有关:宗教、生活、巫术、权力、神明、政治、经济、战争。可是,在部分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看来,艺术就是一个抽象的行而上观念,是一个机智的念头,是一种自我猜谜,或者是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行为。关注内心的含义是与人性和特定历史中的精神世界发生关系。“萧条与供给”这两个词来自经济学,但是,它们提示着人类各个领域的普遍问题,这是我想说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通过对20世纪的历史和艺术史的回顾做一个视频广告片的原因,提醒关心艺术的人们:什么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我们正是通过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从不同的个人经验和实践来提供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便改变至少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缺乏思想、认识能力甚至创造能力的现象。基于中国是全球的关注与问题焦点,我们也希望这个展览对全球更大范围的艺术领域产生影响。

张:《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字眼上看,这是一个既涵盖历史意义,又要考虑现实问题,还引入了经济学术语的主题,但最后展览的呈现却是艺术的。这些复杂问题交织在一起,您是如何看待的?毫无疑问,这些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您的策展思路要有条主线,将会是什么,为什么?

吕:前面已经提及到艺术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艾未未最近有一个说法叫“艺术就是政治”。事实上,如果我们今天遭遇的问题无论来自什么领域,我们的艺术一旦与之发生关系,艺术就成为这个关系与问题的陈述者和象征。我在“主题阐释”中说道,这个题目是一个开放性的出口,艺术家们基于他们自己的观点,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事实上,任何问题只要从艺术家的角度提示出来,那就是艺术问题。所以,这样的题目与艺术没有任何矛盾。也是基于这一点,策展团队在选择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摈弃了那些语焉不详、闪烁其词、故弄玄虚甚至智力低下的作品。

张:从策展方案上看,您已经通过主题阐释比较全面的叙述了这次展览构成的可能面貌,展览是您主题阐释中谈到创造历史任务的一步吗?如果是,甄别与分析人类面临的当代问题和挖掘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是展览最后的价值判断吗?如果是,两者该如何来权衡?

吕:有些人没有注意到“HISTORICODE”这个词,的确,我的大型展览项目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目的:探讨艺术史问题。从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的“操作历史”,到2010年的“改造历史”和2013年的“历史之路”(威尼斯),都是在探讨艺术史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历史是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不要以为有一个历史本体存在。本次展览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将艺术史问题放在一个全球史的背景上进行考察,试图在不同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之间,发现艺术史的复杂性和书写的依据。那些以为可以简单地通过资本或者小聪明就可能创造艺术史的人,通过本次展览也许会感受到自己的浅薄与缺乏艺术洞察力。毫无疑问,价值判断会是我们认识艺术史问题的基础。

张:我们知道,艺术本身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它只能是提出问题。艺术发展到今天,在今天这个多元且信息化的时代,您如何看待它的价值?

吕:艺术如果不与社会和人们的意识发生关系,也许就什么也不是。艺术的作用是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感染、影响和刺激中枢神经,改变人们的观念,打开人们的智力,开启理解世界的可能性。因此,什么样的艺术能够更充分地起到这样的作用,什么艺术就是我们关心的艺术,也是艺术史需要记录的艺术。

张:策展人对一般民众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术语,先请谈谈何谓策展人?这个身份在展览当中的重要性何为?您认为一个策展人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哪方面?

吕:策展人对于一个展览当然至关重要:或者把展览做好,或者搞砸。好赖都取决于策展人的水平。可是,在中国,策展人的权利并没有获得普遍的保障,在展览作品的选择上、展览呈现方面,在推广与展览物理条件方面,还存在着策展人失控的地方。这是因为投资或赞助人的意志还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策展人的工作条件存在着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的策展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将策展看得很简单:不过是提出展览理念和通知艺术家,或者就是在布展时做一些“指导”。限于“提交书面策展陈述”、“电话通知艺术家”、“书写展览前言”、“组织过场学术会”以及“出席开幕式”这样一个简单的流程。事实上,策展人工作复杂性还远远没有被很多人意识到。概括地说:在中国,一个策展人的主要能力体现在综合能力上,学术思想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甚至要准备身体力行地去做最具耗体力的工作。他必须与出资人保持有效的沟通,与展览空间的责任人保持有效的沟通,与推广机构、公共关系、设计单位、工程单位保持有效沟通。懂艺术史,懂编辑出版,当然,也要懂一些财务的基本知识。总之,思想、责任以及行动力,是策展人最必须具备的。

张:作为资深策展人,想先请您谈谈您一直以来的策展思路?一个好的策展在策展之初的预期和展览呈现上做到多少比例算是一个成功的展览?

吕:除了学术上的基本点,我不是每个展览都采用一种路径和模式,要根据资金、空间、目的来策划展览的规模、特征和效果。应该说,当我们有了基本的价值观立场,有了基本的项目推进程序知识,有了关于艺术展览的基本知识,我们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确立一个新的展览项目计划。

张:把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放进其特殊的语境并基于一种特殊的立场或者世界观给予描述、分析和判断是您在主题阐释中认为我们今天应持有的态度与方法。基于这个立场您对最后展览的呈现有多大的期待度,尤其是现在策展人们都对各自提名的艺术家及作品有了一个基本的梳理?

吕:事实上,我与联合策展人有一个基本的合作立场:根据自己熟悉的国度、艺术家和问题,对提名艺术家的最后选择进行分工:我主要对中国艺术家的选择为主,而她对国外艺术家的意见将是主要的提名判断。我们在展览的主题及其理解上取得了非常高的一致性,这样,我们之间在确定最后参展艺术家时没有太多的分歧。这种工作方面的基点,就是对艺术家所处的语境的综合判断。

张:消费时代,我们的艺术展览不可避免地走向愈来愈商业化和娱乐化的道路,当下,你依旧坚持用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做展览,展览面向普通观众,但鉴于展览的专业和探讨问题的深刻程度,未来展览的呈现势必会需要的文本解读,您如何看待文本解读与作品本身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会否担心过度的文本阐释会喧宾夺主?

吕:对艺术的理解应该是开放性的,一位观众对一件艺术品的理解不应该限制在我们规定的文本或解释上。不过,基于我们的观众对艺术了解的程度不同,也基于艺术知识的普及也相当地不乐观,所以,为一个展览准备说明书是有必要的。学问就在那里,你必须去掌握,这取决于观众的认识水平和愿望程度。无论如何,我们提供展览论文和画册,就是为了让观众尽可能地理解展览通过艺术作品想说的一切。

张:以往我们都过于关注观众能从展览中收获什么,而较为忽视策展人在一个展览中的收获和体验。这方面您有预期吗?

吕:我的预期就是看观众从展览中有什么收获。

张:策展的程序本身也许可以被定义为审查(censorship),对于这种说法您有何看法?您认为您扮演者审查员的角色吗?

吕:我扮演着对艺术家的作品是否适合我所设定的主题和问题的审查角色。

张:南京国际美术展作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创办的国际性美术展,作为富有经验的策展人,您对这次整个策展团队是如何看待的?对民营艺术机构的运作有何期待吗?

吕:展览的整个策展团队是很棒的,我们不能在一个什么抽象的平台上进行评比,但一个团队能够在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完成他们的任务目标,这说明这个团队及其每一个成员都是很棒的。工作正在进行,我期待着团队的完美性获得验证。

民营艺术机构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政策、制度、经验、专业人员。在这样的条件下,民营艺术机构将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问题不是民营机构自身能解决的例如政策和制度建设——尽管他们可以提出很多建议,但是,在艺术知识、运营经验以及专业性方面,是必须考自己的不断摸索去完成的。理想必须经过残酷的失败才可能实现,希望民营艺术机构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张:百家湖文投对即将举办三年南京美展的愿景是从美术展过渡到南京国际双年展,每一个城市的大型艺术展、双年展都非常注重“在地化”,南京作为这个展览模式的城市母体,您作为总策展人,是如何处理这个国际化模式下不同文化、不同政策、不同地缘因素等差异问题,尤其是南京国际美术展是由民营企业来牵头创立和运营的?

吕:所谓在地化有几点:充分关注当地艺术,从分了解当地观众以及充分研究当地人文问题。作为一个国际性展览,本次展览仍然保持着在地性的视角:发现本地艺术家,尤其是以一种特殊的在地视角去观看全球问题,而不是一个所谓的全球视角。

张:现在展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术会议也进行了几次,从目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来看,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吕:我们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我们计划在展览开幕时有一部由策展团队完成的学术论文著作的出版。这依赖于这个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认真和努力。我们之后还有一个评奖工作,为此,我们的工作团队将为之做出负责而耗时的努力,为评委的工作创造方便。总之,工作越来越紧张和繁琐,我们对之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希望我们的学术工作及其成果能够成为展览推广和宣传的有效内容和组成部分。

张:在中国,专业的艺术展还远没有达到被普通民众接纳的程度,看展和参观的人群还是以业内人士和艺术爱好者居多,南京国际美展的从创办时起的一大宗旨是要对普通民众进行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但是今年的美展主题专业且学术性强,缺少像前两届如西方大师真迹展等亮点,作为策展人如果我们要向普通民众推广美展,您有没有好的建议和举措?

吕:我们要相信观众的思想和判断能力,同时我们也要为观众理解艺术提供方便。例如我们会为观众提供作品的一些信息以及艺术家的说明,我们会通过不同的媒体为观众提供更充分的展览说明和作品说明。在这方面,我也希望参展艺术家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讲,展览是一个桥梁,以便为观众接近艺术提供宽阔的路径。在这方面,我想媒体推广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艺术阐释和介绍。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主题:“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

出品人:严陆根

总策展人:吕澎

联合策展人:Letizia Ragaglia

展期:2016.11.12-2017.2.12

展馆:百家湖美术馆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 利源中路73号

[沙发:1楼] guest 2016-08-09 22:35:08
吕鹏又出来骗钱了,各位艺术家,收藏家画廊家别上当!!!
[板凳:2楼] guest 2016-08-10 10:40:16
吕澎显然进步了
返回页首